我国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美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制度
• 在管理对象上是全方位的,管理是全过程的(由 产品生产者责任制、产品包装开始,到由消费者 产生垃圾及最终处置为止);管理措施的核心是 利用市场力量,通过许可、税费、抵押、垫款等 经济杠杆、措施以及配套的强制执行的法律法规 ,产生引导、刺激、阻止、限制的作用,最大限 度地实现固体废物的最小化、资源化以及环境与 社会经济的双赢目标。
固体废物管理系统
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是以环境保护主管部 门为主,结合有关的工业主管部门以及城市 建设主管部门,共同对固体废物实行全过程 管理
•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第一章
德国固体废物法律管理制度
根据《固体废物循环经济法》的规定,废物的产 生者对其产生的废物有安全处置的责任,也就是“ 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德国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 废物一般由固体废物收集公司负责进行收集,并且 送往相应的处理设施进行安全合理的处置,并且废 物的产生者必须支付处置所产生的所有费用。
德国固体废物法律管理制度-细致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overy Act
RCRA
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的 地下
贮存库管理
法律特点:
•对法律中的用语有明确定义
例如:对于小源废物排放者的规定:“在一个月中所排放的 有害废物总量超过 100 千克低于 1000 千克的排放者”。 在该法中对小源排放废物的描述则有 2 页多: (1)要明确说明环保局是根据该法的哪些章节对被定义为 小源排放者实施具体规定; (2)这些规定的应用范围; (3)从何时开始排放者必须使用环保局的排放清单以及清 单必须含有的内容; (4)该法还规定在有效标准和日期产生前,排放者应该在 何种条款下排放废物。 同时还规定如果排放者临时需在废物产生地点堆放废物时, 在 270 天内如果不超过 6000千克而废物运输路程又超过 200 英里的情况下不需要专门许可证等。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第一章
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8
(4)“税收、信贷优惠”政策
“税收、信贷优惠”政策就是通过税收的减免、信贷的优 惠,鼓励和支持从事固体废物管理的企业,促进环保产业长期 稳定的发展。
(5)“垃圾填埋费”政策
“垃圾填埋费”是指对进入填埋场最终处置的垃圾进行再 次收费,其目的在于鼓励废物的回收利用,提高废物的综合利 用率,以减少废物的最终处置量,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填埋土地 短缺的问题。
美国危险废物管理
• 首先,美国将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的混合物,来 源于危险废物的处理、贮存或处置过程(如焚烧 飞灰等)以及被危险废物污染的土壤、地下水等 划分为危险废物,体现了危险废物从产生摇篮到 消亡坟墓的全过程定义,为全过程管理制度奠定 了基础。
• 其次,在环保法规中,对危险废物的鉴别特性( 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毒性)定义定量化, 与详尽的废物列表一起,使危险废物概念具有较 多的定量特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
基层垃圾管理机构,是指各个区政府 所辖的城市,他们直接代表市民的利 益,负责日常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
管理及收费等。
日本固体废物法律管理制度
• 《固体废弃物处理法》 • 日本政府极其重视废弃物的再生利用,通过导入
环境税或资源保护税,为修复环境、资源的损失 补偿提供资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鼓励厂家开发 新技术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循环使用。日本对 纸张、玻璃瓶以及饮料罐的回收率已分别达到 65%、74%和 75%以上。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 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 国家法律、法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部门行政管理规定—主要由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制定
,另外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分也有 – 地方行政法规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第一章
1
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
• 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相关政府责任 • 污染者付费原则和相关付费规定 • 产品、包装的生产者责任制度 • 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 固体废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的“三同时”制度 • 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 固体废物进口审批制度 • 危险废物行政代执行制度 •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许可证制度 • 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制度 • 危险废物从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德国—单一领导管理体制
最高垃圾管理机构 高级垃圾管理机构 基层垃圾管理机构
由德国联邦政府、联邦环境保护部及其专 业机构“联邦环境保护局”组成,主要负 责宏观层面的统一管理,如起草相应的联
邦法律、配合欧盟开发长期战略方案等
由德国联邦州政府、联邦州环境保护部及 所辖地区的区政府机关,负责所辖范围内
具体的垃圾管理、监控及咨询工作
3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与资源化的 相关部门间的职能关系
国外固体废物管理介绍
• 美国 • 德国 • 日本
美国固体废物管理法律制度
美国于 1976 年颁布,并在 1984 年、1986 年两 次修订的《资源保护回收法》是美国固体废物管理 的基础性法律。该法主要阐述由国会决定的固体废 物管理的各项纲要,并且授权美国环保局为实施各 项纲要制定具体法规。《资源保护回收法》长达 466 页,法律中有众多的章节和小章节、条款以及 相当多的附录。
• 主要的处理方式还是彻底焚烧
固体废物管理的常见的经济政策(
Economical policy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国外普遍采用下列经济政策,其中的部分政策我国也已经制 定并开始实施:
(1)“排污收费”政策
“排污收费”是根据固体废物的特点,征收总量排污 费和超标排污费。我国从2002年开始实行垃圾收费制度 。
对于固体废物的分类有《固体废物分类名录》 ,将固体废物分为 20 大类,800多个小类,极大 地方便了固体废物的管理。
在德国同时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处理系统,包括 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系统,包装废物的收集、 处理系统,危险废物收集系统,废旧电池收集系 统以及其他形式的废物处理系统,每种处理系统 都有自己的特点。
– 用户收费制 – 填埋税 – 保证金返还制
德国固体废物法律管理制度
德国自 1972 年制定《废弃物处理法》,1978 年 推出“蓝色天使”计划,直至 1996 年 7 月《固体 废物循环经济法》正式生效,该发成为德国固体废 物管理的指导性法律。
《固体废物循环经济法》的根本宗旨是:强调固体 废物首先要减量化,特别是要降低废物的产生量和 有害程度;其次是作原料再利用,或从中获取能源 (能源再利用);只有当固体废物在当前的技术和 经济条件下无法进行再利用的固体废物才可以在“ 保障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进行“在环境可承受能力 下的安全处置”。
(2)“生产者责任制”政策
“生产者责任制”是指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对 其产品被消费后所产生的废弃物的管理负有责任。
(3)“押金返还”制度
“押金返还制度”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除了需
要支付产品本身的价格外,还需要支付一定数量的押金
,产品被消费后,其产生的废弃物返回到指定地点时,
可赎回已支付的押金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第一章
美国危险废物管理
• 第五,对于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设施监管极其严 格,在危险废物处理、贮存和处置设施的营业许 可证管理文件中,明文规定操作程序、禁忌等, 对将要关闭的设施,规定其所有者和营业者负有 该场所关闭后 30 年的环境责任(如地下水监测 、处置设施维护、安全监测)。为预防业主破产 倒闭无力承担此责任,法律要求业主建立特别分 开的保证金系统(如信托基金、担保抵押、信用 证等,用于该场所关闭时和后续清理的费用)、 准备金(用于该场所关闭后的 30 年内地下水监 测,场所的维护和安全费用)、出示用于承担因 事故或误操作造成危险废物泄漏的第三方责任财 政保险(可用于赔偿公民或第三方在该场所附近 的财产或人体健康之损害)。
美国危险废物管理
• 第三,美国危险废物管理政策遵从于从源头减量 —回收利用—安全焚烧/填埋的管理目标序列,其 基本出发点是减少废物产生、提高资源化回用比 率从而最终减少进入环境、需要处理处置的废物 量。
• 第四,危险废物管理的具体两大系列制度是跟踪 制度和许可制度,强调每个有毒废物相关企业都 必须获得一个识别号码,通过统一格式的转移联 单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系统管理、处理、贮存、 处置企业必须获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