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PPT课件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PPT课件

3、军事思想:一是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 手段;二是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三 是迷信色彩重,形成了以天命为主的战争观。
9

黄河



泓 水
10
军事思想代表作
《军政》《军志》现 已失传.估计为编制条 令一类的书。
11
(二)成熟阶段
春 1、时间: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 秋 2、战争特点:一是从战争形态上看,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非常激烈、频繁,用兵的数量增多,
战 战争的时间延长;二是从军事技术看,铁兵器 国 制造有了很大的发展,军事筑城开始兴起,攻
守用的器械增多,如云梯等。

3、军事思想:一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战争观;
成 二是总结出了一些指导战争的原则;三是军事
熟 斗争与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同时或交替使用, 并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军事著作。
15
军事思想代表作
《黄石公三略》 《李卫公问对》等
16
(四)自成体系阶段
自 1、时间:大约从公元960年至1840年,我国经历 了宋、元、明、清(前期)四个朝代,这是封建
成 社会的后期,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的 体 重要时期。
2、战争特点:火器逐渐普遍使用,战争进入了
系 冷、热兵器时代。
宋 3、军事思想:一是武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18
三、基本内容
(一)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二)“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战争指导原 则(三)“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 (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 (五)因情用兵的作战思想 (六)奇正相生的辨证思维方式 (七)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

(一)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它告诫人们要以仁爱为根本,去看待战争。 仁,就是对人亲善,仁爱。通常是在非战争条 件下的、多从人之常情出发的、伦理性的爱或 同情心,如宽、信、忠、孝、义、礼等多种美 德。
21
它代表的毕竟是新兴地主阶级的 利益,讲仁义也是为了处理新兴地 主阶级内部之间关系,要“民”心 甘情愿地服从他们的统治,这在当 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具有一定的 进步性。
22
(二)不战则己,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
重战思想
慎战思想
备战思想
善战思想
23
重战思想 “兵者,国之大事,死
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 察也。”(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
12
晋 楚


城 濮
水 五鹿 卫
敛孟

濮水
战 漕 楚丘 城濮
作 战 经
曹 有莘
济水
陶丘
过 示



意 图
商丘

上军 下军 中军
13

军事思想代表作

战 《孙子》《吴子》《孙膑兵法》

渐 《司马法》《六韬》《尉缭子》


14
(三)丰富和发展阶段
1、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我国经 历了秦、汉、晋、隋、唐五个朝代,是封建社会 发展的上升阶段。
嘉 佑
并确立了兵书的正统地位;二是兵书数量繁多, 门类齐全,共1815种,占古代兵书总数的3/4以上 三是兵书概括性强,自成体系,宋仁宗将《武经
七书》列为武学必读之书。
17
《武 经 七 书》
《孙子》 《吴子》 《司马法》 《尉缭子》 《六韬》 《三略》 《李卫公问对》
孙武 吴起 司马穰苴 尉缭 姜尚 张良 佚名
7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初见蓓蕾夏商周 (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渐成熟(成熟阶段) 第三阶段:发展时逢秦五代(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自成体系宋嘉佑(体系阶段)
8
(一)初步形成阶段
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
2、战争特点: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 式基本上是密集队形进行集团肉搏正面冲杀;到 了商代以后逐渐以车兵为主,形成了以车兵为核 心的方阵队形。
全军学生军训教学协调中心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3
主讲内容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四、研究古代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
4
一、基本含义
(一)什么是军事思想 (二)什么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2、战争特点:秦国统一天下以后,进入了以铁 兵器为主的时代;骑兵成为战争力量的主角;出 现了新的军种——舟师水军。
3、军事思想:一是战略思想趋向成熟、完善诸 葛亮的《隆中对》成为当时战略决策的一代楷模; 二是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兵书。其中 汉初出现的《黄石公三略》和后来的《李卫公问 对》等,都是传世的重要著作。
5
(一)什么是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主要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
理性认识。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武装力量建设和使
用的原则和原理。大致包括:战争观;国防思 想;作战思想;建军思想;军事哲学等。
6
(二)什么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是指我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 和军事论著者对战争和军队问题的 理性认识。
20
(一)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1、战争支柱——以仁为本。《司马法.仁本第一》 开宗明义:“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 则权。”作者又认为,仁者使人亲,义者使人悦。此二 者才是战斗力的凝聚核,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
2、战争准则——师出有名。《礼记.檀弓下》主张 “师出有名”,认为师出无名,必将遭到众人的反对, 定成败局。
27
善战思想
1、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
“道”就是政治,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 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当然,在注重道的同 时,其它四个“天、地、将、法”因素也不可忽视。
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能随便用兵,不处 在危急紧迫的情况下,不能轻易开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
26
备战思想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 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 攻也。”
(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敌人不会来,而要 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敌人不会来攻, 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条件)
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 究和对待)
24
慎战思想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 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
之(” 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存在,人死了 就不能再活,所以明智的国君,对 待战争问题要慎重,贤良的将帅要 警惕)
25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 不战”(不是对国家有利,就不要采取军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