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ppt课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ppt课件
组织坏死。
完整版课件
18
检查
❖ 一般检查 脉搏触诊 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 皮肤温度测定 Buerger试验
❖ 特殊检查
动脉造影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
CTA
MRA
完整版课件
19
一般检查--触诊
胫后动脉
• 足背动脉
完整版课件
20
Hale Waihona Puke 一般检查--触诊股动脉
腘动脉
完整版课件
21
Buerger试验(体位性色泽改变)
6
高血压
❖ 血管壁承受较大的血流冲击压力,内皮受损, 较易吸附低密度胆固醇,形成脂肪斑块,造成 动脉硬化狭窄
完整版课件
7
吸烟
❖ 香烟中的尼古丁及其它化学毒性物质会损伤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导致 血管收缩。
❖ 吸烟导致血液输氧功能下降,导致组织缺氧,使已经缺血的组织更加缺氧, 使血管更容易发生急性闭塞。
抬高肢体(下肢70~80°,上肢高举过头),持续60秒,
正常末端皮肤微淡红色或稍发白。如存在肢体动脉供血不足,则 皮肤呈苍白;下垂肢体后,皮色恢复时间由正常的10~20秒延长 到45秒以上,且颜色不均,呈斑片状。
完整版课件
22
特殊检查--动脉造影
❖ 血管造影是PAOD的“金标准”,能准确显示 血管狭窄/闭塞的部位、程度、侧副循环、 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但因其有创、操作复杂 、易引起疼痛等,多用于外科或介入血管重 建前。
❖ 家族史
完整版课件
12
发病机制
❖ 内膜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学说 ❖ 脂质浸润学说 ❖ 血流动力学说 ❖ 遗传学说
完整版课件
13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病理改变
AS初期
无临床表现
斑块形成
• 间歇性跛行
斑块破裂
• CLI、肢体坏死
完整版课件
14
根据病变范围分型
❖主—髂动脉型 ❖主—髂—股动脉型 ❖多节段型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将黏附在血管上 的多余LDL运送回肝脏,具有“保护”血管的功 能
完整版课件
5
除了胆固醇,还有甘油三脂
❖ 血中的甘油三脂负责人体能源搬运和贮藏 ❖ 如果甘油三脂过多,也会和胆固醇一样变成
动脉硬化症的危险因子 ❖ 甘油三脂的增高与饮食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
相关。
完整版课件
完整版课件
15
临床表现—特征性症状
❖ 间歇性跛行——为运动性疼痛,常在步行中 出现供血不足部位的沉重、乏力、胀痛、钝 痛、痉挛痛或锐痛,或肢端的明显麻木感, 迫使病人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周而 复始。
完整版课件
16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
1.轻微症状期:早期患肢感觉发冷、凉,轻度 麻木,活动后易感疲乏。
完整版课件
30
Fontaine法分期
❖ Ⅱ期:间歇性跛行,皮温低及皮色苍白明显,皮肤 营养改变,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10
过大压力
❖ 工作生活压力过大,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 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易损伤血管内壁发展成 动脉硬化
完整版课件
11
其它因素
❖ 性别:女性激素有保护血管的作用,绝经10年 后女性发生动脉硬化的可能性与男性相当
❖ 年龄:年龄增加易发生动脉硬化
❖ 饮食:高热量,高胆固醇,高动物油脂食物易致 动脉硬化
完整版课件
28
特殊检查--MRA
❖ MRA属于无创性血管检查,无放射损伤易于被 患者接受,但其图像清晰度相对较低、假阳 性率高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完整版课件
29
诊断与分期
❖ 年龄大于45岁,出现肢体慢性缺血的临床表 现,结合检查的阳性结果,诊断可成立。
❖ 分期---Fontaine法分为4期:
❖ Ⅰ期:患肢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麻木、发凉自 觉症状,皮温低,皮色略苍白,足背和(或)胫后动 脉搏动减弱;ABI<0.9。
完整版课件
8
糖尿病
❖ 脂肪代谢紊乱,运送脂肪的蛋白质受糖化影响 发生变性,功能障碍,运送脂肪时容易停留在 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使动脉硬化加速进展。
完整版课件
9
肥胖
❖ 是一种疾病 ❖ 增加心脏负荷,血脂异常,易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 ❖ 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症
完整版课件
练程度,探头压力、声束方向等的影响。
完整版课件
25
踝/肱指数(ABI): • 正常≥1, • <0.9轻度缺血, • <0.4为重度缺血。
彩超
完整版课件
26
特殊检查--CTA
❖ CTA发现闭塞动脉远段节段的能力优于常 规血管造影,不足之处包括层厚小、使 信息量增大造成阅读困难。
完整版课件
27
特殊检查--CTA
完整版课件
23
特殊检查--动脉造影
完整版课件
24
特殊检查--彩超
❖ 彩超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最重要的筛
选检查,具有安全、无创、价廉的优点。它
反映下肢动脉闭塞的部位和程度准确性比较
高,还可对PAOD作出定性和定量分析。但是
,彩超无法将测得病变血管的全貌直观而全
面的展示,其敏感性和可靠性还受操作者熟
2.间歇性跛行期:活动后患肢疲乏无力、肌肉 疼痛、痉挛,休息数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
3.静息痛:在患肢休息时也感到麻木、疼痛, 尤其夜间疼痛加重。
4.组织坏死期:肢端出现缺血性溃疡或大面积
坏死。
完整版课件
17
临床表现--主要体征
1.皮肤苍白、皮温降低、皮肤变薄、肌肉萎缩; 2.患肢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麻木、不能运动。 4. 肢体缺血性溃疡或
完整版课件
2
病因
❖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动脉 硬化的3大高危因素是:高 血压、高胆固醇和吸烟
❖ 动脉硬化的发病原因是多源 性的。据美国心脏学会的流 行病学调查结果,动脉硬化 的主要和次要危险因素见右 表。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
主要因素
次要因素
高血压
肥胖
高胆固醇血症 糖尿病
吸烟
高甘油三酯血症
案牒生活
紧张
完整版课件
家族史
3
血中的脂肪种类
❖ 胆固醇(CHO)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白
❖ 甘油三脂(TG)
❖ 载脂蛋白(APO)
完整版课件
4
胆固醇有好有坏
❖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可转化为LDL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运送胆固醇至全 身血管,被称为“坏”胆固醇,是造成血管阻塞、 硬化的元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
完整版课件
1
PAOD 简介
❖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全身性疾患,好发于 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 股动脉和腘动脉等处,上肢动脉很少累及。
❖ 年龄多大于45岁,男性多于女性。 ❖ 往往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