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

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围的变化所谓词义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围转到了另外一个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后汉书·般传》:“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鸿胪寺——白马寺(二)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1、词义轻重变化恨:《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汉书·武传》:“子为父死亡所恨。

”“恨”表示遗憾、不满,古义轻,今义重。

诛:《说文》诛,讨也。

“口诛笔伐”“恨”表示声讨、谴责,古义轻,今义重。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谣言”表示民间的歌谣谚语,感情色彩是中性的,现在是贬义的。

《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

”《报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下流”表示地位或者处境低下,感情色彩是中性的,是贬义的。

三、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1、从语境分析《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贫富”、“穷达”、“觉醒”、“寒暄”、“宫室”、“臣虏”3、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从成语中去考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的“池”是古义“护城河”的意思。

“若即若离”中的“即”是古义“接近,走近”的意思。

“呼天抢地”中的“抢”是古义“触、碰”的意思。

“口诛笔伐”中的“诛”是古义“责讨”的意思。

“并行不悖”中的“悖”是古义“违反”的意思。

“饶有风趣”中的“饶”是古义“富裕”的意思。

“举世无双”中的“举”是古义“全”的意思。

“慷慨激昂”中的“慷慨”是古义“意气奋发”的意思。

第二章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义的引申:词义从一点出发,沿着不同的向,向相关的面延延伸而产生一系列新义,这个过程就叫做引申。

二、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原因:可以以简驭繁第掌握词义,抓住本意顺藤摸瓜分析引申义,往往会事半功倍。

三、分析本义的法1、析形释义2、考察本义的法-考核文献四、词义引申的规律(1)由具体到抽象道:本义指道路。

道如砥,其直如矢。

《诗经·小雅·大东》引申为(达到某一目的的)抽象的途径、法。

交邻国,有道乎?《孟子·梁惠上》)再引申为抽象的规律、道理。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庄子·养生主》(2)由个别到一般雄、雌:本义指雄鸟和雌鸟,专指鸟类而言。

《说文》:“雄,鸟父也。

雌,鸟母也。

”谁知鸟之雌雄。

《诗经·小雅·正月》引申为泛指所有动物,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3)由实词到虚词,即实词的虚化以:本义为任用、使用,是动词。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屈原《涉江》)后引申虚化为介词,意思为凭、用等。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

《左传·昭公三年》五、词义引申的式1、辐射式引申①竹则笋苞抽节。

(左思《都赋》)竹节②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易·说卦》木节、草节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关节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汤问》季节、节气⑤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

(蒲松龄《促织》节奏、节拍⑥时穷节乃见。

(文天祥《正气歌》气节、节操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论语·微子》礼节⑧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天论》节约⑨(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

《汉书·建传》旌节、节杖2、递进式引申朝:早晨——朝见——朝拜——朝廷——朝代兵:兵器——士兵——军队——战争——军事表:毛朝外的皮上衣——外衣——外表——标志五、考察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时要注意的问题:1、字音的变化。

如:朝zhāo→cháo,骑qí→jì2、字形的变化。

如:→荷,解→懈,树→竖第三章汉字一、汉字的构造——六书“六书”理论含义:“书”,在古代指写字,也指写下的字,“六书”就是“六种字类”的意思。

“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礼•地官•保氏》。

《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恶,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历代学者,一般都采用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一)象形;(二)指事;(三)会意;(四)形声;(五)转注;(六)假借。

这是因为班固的秩序比较符合文字发展过程,慎的名称解释比较具体。

四体二用:六书之中,真正与汉字形体结构有关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

转注、假借二书,只是用字法。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体二用。

”【慎“六书”容1】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注意:1.象形字通常只用于表示有一定形体可像的名词。

如日、月、止等2.判断象形字的两个条件:第一、字形具有鲜明的物体象形性;第二、它所代表的意义容是指向具体的,有形可象的客观之物。

【慎“六书”容2】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注意:1.指事字分为两类:一是纯粹符号的指事字:上下;二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本末。

2. 代表一种事情或一种抽象的概念。

指事字和象形字的区别:1.象形字具有鲜明的物体象形性,字的每一部分笔画都与物体形状直接相关;而指事字存在有某种指示性的标志符号。

2.象形字所代表的容基本是具体实在的客观物体;而指事字所代表的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

“日”是象形字;“旦“是”指事字。

【慎“六书”容3】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同体会意:从众北林森炎淼异体会意:获射莫朝寒【慎“六书”容4】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含义:用一个同音字当作记音符号来记录一个词。

例如,其、我焉注意:1.假借的原则是假借字和被借字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2.假借的条件是假借字和被借字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

【慎“六书”容5】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争议最多)一派主形转。

以南唐锴和清代江声为代表。

认为“类”就是部类,就是《说文》的540部;“首”指某一类字所从的部首。

锴认为同部而义近的字都是转注,江声认为同部首的字都是转注字。

一派主义转。

以清代的戴震、段玉裁为代表。

认为凡可以互训的字都是转注字。

如:桥《说文》“水梁也”。

梁,《说文》“水桥也”。

一派主声转。

以章太炎为代表。

强调声音认为考、老、寿都属于幽部,同一声类;最初产生的字是老,是它们的语根,凡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同一语根的字就是转注字。

【慎“六书”容6】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要点: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

形声字=义符(形符)+声符(★上古音)2.形声字是合体字。

形声字和会意字的区别在于:会意字的形体中没有表音的结构成分,而形声字的形体中却包含有表音的结构成分。

《说文•刀部下》:刻:从刀亥声初:从刀从衣【比較特殊的形聲字】1.省声字:为了书写便或构形美观,造字时候省掉了声符一部分。

家:从宀豭省声恬:从心甛(甜)省声疫:从疒( chuáng),役省声。

珊:从玉,刪省聲2.省形字:为了书写便或构形美观,造字时候省掉了形符一部分。

弑:从殺省,式聲。

屐:从履省,支声。

3.亦声字:会意兼形声字。

特点:构形的各个部件在意义上有联系,一个部件同时充当声符。

授:从手从受,受亦声娶:从女从取,取亦声婚琀忘婢政注意:亦声字往往是词义引申后的后起字。

昏婚二、漢字的構造——声符、形符、部首1、形声字=义符(形符)+声符如:尃——从寸甫声溥——从水尃声薄——从艸溥声礡——从薄声(两个部分)锦、钦——金是声符钊、到——刀是声符问、门——门是声符笃、筑、竺——竹是声符注意: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例如:“雖”=“虽”和“隹”(从表面上) 错“雖”=“虫+唯对形符表意功能:题、顶、颜、颊、颈、顿与“头”有关形声字的形符与本义之间的关系是灵活多样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如:妹、姑、姨,表示亲属称谓;婚、姻、娶、嫁,表示婚姻;妊、娠、娩表示怀孕生育;娇、好、妩、媚,表示体态美好;嫉、妒、妖、表示丑恶的品德;奸、婬、婪表示丑恶的行为;奴、婢、妃、媵,表示身份地位。

反映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现实。

注意:1.形符可以直接示意,也可以提示围。

“贝”“金”2.有些形符意义关系密切,可以相互替换,造成异体字。

3.有些意符随着社会发展已经失去了意义。

2、声符的表音、表意功能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粗略的表音作用,这是判断一个合体字是否形声字的重要标志。

如:“进”:井声“逐”:从辵从豕3、部首:【含义】最早是慎提出来的,他在《说文解字》中把形旁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称为部,每部把共同所从的形旁字列在开头,这个字就称为部首,部首就标示着该部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畴。

文字学的部首——义符;检字法的部首——声符及义符。

一般来说部首就是义符。

分析形声字,掌握部首是简便有效的法。

如以“心(忄、小丶)”的字大都和人的思想、性情、品行、主观意识等心理现象有关,如:忘、志、忠、恳、慈、憨、意、思、念、愁、悲、恕、忍、怒、怠、恐、想、愿、恋、慰;悟、悔、悦、惧、惊、惦、慌、怜、惮、怡、愉、恬、忡、怖、恼、怀;忝、恭、慕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