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
法约尔的管理思想
管理要素
1.计划 2.组织 3.指挥 4.协调 5.控制
经典学派
各个层次管理人员花在五个职能方面的时间比例如图所 示:其中P、O、S、D及C分别代表管理人员花在计划、组织、 用人、指导及控制上的时间在总时间的比例;
C
D
P
S O
CP
D O
S
C
P O
D
S
高层
中层
基层
各层人员管理工作时间的比例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 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
主流
科学管理
定量学派
人际关系
行为学派
协作系统
系统学派,权变学派
管理思想发展的脉络
理性的管理 感性的管理 整合的管理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 管理的组织
-U形组织 纯直线组织:直线职能制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M型组织
矩阵式组织:事业部制组织 扁平化组织
可以从四个方面进一步理解 • 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 • 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 信息是有用的 • 信息形成知识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 数据与信息
数据(Data,又称资料) 概念:数据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可以鉴 别的物理符号。 含义:客观性 、可鉴别性
信息:(Information) 概念:是将数据经过加工处理以后,提供给人们的可以传 递的有用的资料。 含义(※): 客观性 、主观性 、有用性(价值性)
❖ 系统性能评价:
目标明确 结构合理 接口清楚 能控能观
第一指标
联接清晰、路 径畅通、冗余 少
子系统间接口、 系统和外部接口
输入信息--控制行为; 输出信息--观测行为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如图显示了一些系统的目标、输入和输出。
系统 学校 医院
目标 获得知识
健康
元素
输入
处理
输出
学生、教师、 讲授、研究、接受教育的学生、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可压缩性
• 信息可以进行压缩、.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传输性
• 信息的传输成本远远低于传输物质和能源
-共享性
• 信息分享的非零和、复杂性 • 信息分享性有利于信息成为企业的一种资源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行为学派
1、梅奥(美国,1880-1949)
科学管理运动 遭到工人反对
霍桑实验
继电器室试验; 大规模访谈计划
人际关系学说
1.社会人的假设 2.士气的概念 3.非正式组织
行为学派
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 工场照明实验 第二阶段 继电器装配测试室实验 第三阶段 访谈实验 第四阶段 接线板小组观察实验
按时间过程 面向处理PO 面向数据DO
生命周期法 LC-PO LC
原型法 PROT
PROT-PO
LC-DO PROT-DO
面向对象OO LC-OO PROT-OO
2.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
❖ 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 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 下的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协作系统理 整合科学管理与人
论
际关系学说
经典学派
1.泰勒(美国,1856-1915)
▪ 1911年《科学管理原则》
• 第一次把科学原则应用于管理领域,也将管理带入科学殿 堂
• “科学管理之父” •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 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 • 凭科学办事,代替凭粗浅经验办事 • 集体行动协调,避免不相合拍 • 作到彼此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的混乱 • 追求产出最大,而不是让它受到约束 • 尽最大可能培养工人,使他们和公司都取得更大的成绩 • “把蛋糕作大”的思想——把注意力转向增加盈余上而非盈余的 分配上。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
1
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3
管理信息系统建模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 信息化 社会形态的变化: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 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三个素质: ——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 ——具备高的信息意识; ——有能力使用信息技术区协助企业提高效率 与效益;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系统的整体性:
❖ 例:
一台收录机是把收音机和录音机有机结合起 来的一个系统,它不仅具备收音机单独具备的收音 功能,录音机单独具备的录放音功能,而且还具备 收音的同时进行内录的功能,这是收音机和录音机 单独功能相加所不具备的功能。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2.1.2 管理理论的回顾
❖ 管理概论
▪ 管理是艺术还是科学? • 管理是艺术也是科学
▪ 管理是定性还是定量? • 管理科学和一般管理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管理科学强调定量 方法 • 管理需要定性和定量
▪ 管理是文科、理科还是工科? • 管理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 管理与经济的关系 • 管理不是经济,经济也不是管理 • 可能管理是经济的一种是手段,经济是管理的一个对象 • 搞管理的应该懂点经济,搞经济的应该懂点管理,但不等同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 管理理论的几个学派
管理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贡献者 泰勒(1856~1915)
背景 工程师
法约尔(1841~1925) 工程师,总经理 梅奥(1880~1949) 教授 巴纳德(1886~1961) 总经理
学说 科学管理
一般管理
贡献
提出管理是一门科 学
明确管理概念
人际关系 重视人的因素
计划等方面逐渐展开并掀起热潮 • 60年代初,第一次MIS热潮,60年代末期。50%的MIS不成功,
陷入迷惘 ▪ 70年代
• 系统工程用于管理 • 卡斯特,《组织与管理——从系统出发的研究》
定量学派
❖ 定量学派
管理科学产生 的历史与时代背景
研究领域
特点
贡献 局限
1.数学、统计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发展; 3.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
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 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最小的投
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
❖ 普遍认同的观点
▪ “管理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 ▪ 这个定义强调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管理是通过管理人
去完成工作,而不是事事都亲自去做。 ▪ 强调管理这就是要管理人,要更加重视人的工作。
-增殖性
• 用于某种目的的价值对另一目的可能有显示 • 量变的基础上可能产生质变 • 再生性
-转换性
• 信息、物质、能源三位一体,可以互相转化 • “有了信息就有了一切” • “知识就是力量” • 信息可以转换为物质,信息是有价值的。
-扩散性
• 信息的扩散是其本性——“桂花香飘数里” • “没有不透风的墙”
行为学派
❖ 行为学派
什么是行为科学
研究领域
行为科学是指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 法,对人(和低等动物)在自然和社会环境 中的行为进行研究的任何学科。得到公认的 行为科学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以 及在观点和方法上与之类似的其他学科的部 分。
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称为组织 行为学。
1.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 2.人的本性 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和人际关系; 4.企业中的领导方式; 5.组织变革与冲突; 6.团队管理。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 信息概论
定义: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它对 接收者有意义,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系统学派
❖ 系统学派
1.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所组成的开放系统; 2.组织又是更为广阔的社会系统的一个分系统,它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 态平衡; 3.组织从外界环境接受能源、信息、物质等各种投入,经过转换,再以产品或劳 务的形式向外界环境输出产品。
4..这种把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系统的观点,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即 把组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 5.管理者必须从组织整体出发,研究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组织的各个部 分之间的关系,使组织的各个部分之间以及组织和外界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H型组织 虚拟组织 敏捷组织
2.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系统概论
概念: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为了实现某种目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元素(Element)组成的有机集合体。
系统含义的说明
•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整体 • 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 • 任何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
(6)个别服从总体利益 (8)集中程度 (10)程序,各有其位,各就其位 (11)公道公正
(7)报酬公平 (9)等级清晰
(12) 使用期稳定
(13) 首创精神
(14) 团结精神
经典学派
法约尔
企业活动
1.技术活动 2.商业活动 3.财务活动 4.安全活动 5.会计活动 6.管理活动
管理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人员报酬 8.集中 9.等级制度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稳定 13首创精神 14.人员的团结
• 信息的浓度越大,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的梯度越大,信息的扩散力 度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