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概论》分析报告学院:商学院班级:09物流管理2班组员:***王飞张帅葛梦姜雪健《中国通货膨胀》分析报告1.通货膨胀的定义2.通货膨胀的衡量与计算方法3.各年通货膨胀率与分析4.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与后果5.通货膨胀政府与个人应采取的措施6.辩证分析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通货膨胀也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的价格上升,而是只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也就是价格指数。
2.通货膨胀的衡量与计算方法首先我们通过一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价格指数的变动是如何表明一定时期中发生了多大程度的通货膨胀。
为了简化我们的理解,假定经济中只有A、B、C三种产品进行交易,这些基期价格总额=1*2+3*1+2*3=11美元本期价格总额=1.5*2+4*1+4*3=19美元基期价格指数=11/11*100=100本期价格指数=19/11*100=172.7通货膨胀=(172.7—100)/100*100=72.7%在这个例子中,本期价格总水平即本期价格指数比基期价格总水平上升72.7%。
即这一时期(从基期到本期)的通货膨胀率为72.7%。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指数,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计算公式是:一定时期消费价格指数=本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指数*100%生产者价格指数,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指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
这种指数用于修正GDP数值,从中去掉通货膨胀因素,其统计计算对象包括所有计入(GD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因而能较全面地反映一般价格水平变化,但作为厂商和消费者,主要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价格水平变化,从中判断自己受到通货膨胀影响有多大。
在了解了如何计算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指数的运用,我们通过具体的数据来探讨中国的通货以及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3.各年通货膨胀率与分析从2007年起,特别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的通货膨胀节节攀升,原因何在?经过我们对2007至2008年之间的数据剖析与各种国家政策之间的联系,我们浅露的得出以下解答:众所周知,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低物价和低工资制度。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曾因价格改革、投资过热等原因出现过两次物价大幅上升。
90年代中期起到近期以前,物价始终较为平稳。
对于近年来通货膨胀率又开始大幅度变动,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需求拉动:高于潜在增长率的经济增长。
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果年通货膨胀在5%以下,就不会引起社会经济生活震动。
假定5%的通货膨胀为社会可接受的水平,根据我国多年来的统计数据,对应的GDP增长率大约是9.3%,这可被确定为是潜在的增长率。
可是,我国从2002年起的五年的经济增长一直在这潜在增长率之上运行,实际增长率多年高达10%以上。
实际增长率高于潜在的增长率,意味着现实总需求始终大于按现行价格水平可能有的供给,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物价被过高的需求拉上去了。
如果我们把潜在的增长率定为有些学者所理解的通货膨胀率为0时的增长率,则我国潜在增长率应当为7.38%。
如果这样,我国实际增长率应当更低,否则就必然引起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二是成本推动:要素价格调整。
一方面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时期,大量需求导致各类要素成本都面临上升压力;另一方面,市场化的推进,也使得原来被压低的要素价格有一个合理的回归,包括能源价格调整、土地成本上升、环保成本纳入、劳力成本推高等。
三是外部冲击:全球物价的“结构性上涨”。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步伐加快,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就不断提高。
例如,目前我国原油需求将进半来自进口,而近几年来全球粮食及资源、能源价格剧烈波动,这种外部冲击就构成了我国输入性通胀的重要原因。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货币政策一直实行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年来无论是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都没有进行调整,只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在不断的进行货币回笼,但是纵观全年,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半年中国无论是CPI还是PPI指数一直在不断下滑,面临着通缩压力。
在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实施了4万亿的财政政策,为了扩大投资与消费,央行一直维持着宽松货币政策来维持利率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由于受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天量放贷,流动性严重过剩,可以说在进入09年第二季度之后中国便面临通胀预期,在没有改变前两个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央行只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货币回笼,但总的来说除了2月份的净投放资金为负值之外,第四季度之前,虽然央行一直在公开市场进行正回购及发行央票,但是通过与到期资金进行对比(见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总体上是在向市场净投放资金,在通胀预期非常明确之后,10月份之后,央行加大了正回购力度,净投放资金才开始变为负值,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回笼货币。
而今年刚刚施行的提高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已经是未来加息来紧缩货币的一个明确信号了。
2010年,首先,自然灾害多发,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第三,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
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第四,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第五,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六,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10月CPI增速超预期,第七,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全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物质产业转移出现了加快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转移的加速,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中国的抗通胀斗争是从2010年4月开始的,抗了20个月,通胀率仅仅回落到4%附近,政府使用的手段,包括房产限购限贷,将存准率连续提高到世界有记录以来的第二水位,同时要求贷款总量负增长,还要加上猪肉的大量紧急进口。
政府“行政之手”如此强大,仅仅将CPI压回2.5个百分点,而经济下滑多少,企业盈利减少多少,包括两级政府税收缩水多少?恐怕不只是2.5个百分点,各项数据可以证明:最少是CPI降幅的一倍以上——这种调控,成绩很大,代价很大,副作用也很大。
4.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一)对职工收入和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货膨胀对职工实际收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最为明显。
通货膨胀是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物价水平的上升。
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变少,他们接受每一美元的收入购买力将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
而且,由于他们接受的货币收入没有变化,因而他们的生活水平必然相应的下降。
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那些领救济金、退休的人,那些白领阶层、公共雇员以及靠福利和其他转移支付维持生活的人。
(二)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
那些口袋中有闲置货币和存款在银行的人受到严重打击。
同样,像保险金、养老金以及其他固定价值的证券财产等,它们本来是作为未雨绸缪和蓄资防老的,在通货膨胀中,其实际价值也会下降。
(三)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一国出现通货膨胀,其本国货币自然要相应贬值。
如果物价上涨,则货币贬值。
本国货币对内贬值的同时必然要对外贬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要上浮。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价格总水平在较长时期里不断上涨,人民币对外不断贬值。
这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1. 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一部分货币购买力由资产持有者向货币发行者转移,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会下降。
2.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产生皮鞋成本。
人们会加紧购物,将财富更多地配置到耐用消费品上以避免价格上涨的损失,从而增加往返银行的次数,多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即皮鞋成本。
3.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将会导致菜单成本。
高通货膨胀会使企业更经常地改变自己的报价,印刷并送发新目录表,所有需要花费实际资源的企业活动都得重新核算定价。
4.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还将会对税收体系产生显著影响,导致资源的不当配置。
税前实际收入固定的居民税负会逐渐增加,实际可支配收入会逐渐减少,主要作用于比较贫穷的固定收入阶层,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收入分配的差距。
5.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会对就业和国民产出水平发生直接的、实质性的影响。
一般意义上说,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就业和产出水平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1.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收入分配效应。
首先,在分配上不利于低收入者,有利于高收入者。
其次,未预期的通货膨胀还会调整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利于债权人而有利于债务人;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2. 在短期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由于非预期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会使产品价格的上涨快于货币工资率的上涨,实际工资率会有所降低,从而促使企业增雇工人、扩大产量以谋取利润,使就业和国民产出增加。
而由非预期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会导致就业和收入水平的下降。
5.通货膨胀政府与个人应采取的措施A.面对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通货膨胀的治理多是采用货币政策或汇率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运用。
目前中国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利率手段、贴现手段、存款准备金手段、公开市场业务和长期实行货款限额管理制度。
这些手段的实行,对于稳定货币、抑制通货膨胀、控制信贷总量、减少流动性、合理调整贷款结构以及抑制需求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如果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后,全社会的流动性货币就会减少,但生产要素的成本并不一定会降下来,企业也可能出现资金短缺,企业效益下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