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当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其他作家
现当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其他作家
•
由四川过湖南去, 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 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 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 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 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 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 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 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 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 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 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 边玩耍了。
5、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又名张 一之,生于南京。优秀的讽刺小说家和文体作家。 代表作有《速写三篇》、《华威先生》、中篇小 说《清明时节》、《包氏父子》、《团圆》、 《春风》、《时代的跳动》,童话《大林和小 林》、《秃秃大王》等。 • 张天翼继承了鲁迅讽刺小说的传统,受到契诃夫、 果戈理小说的影响,以讽刺作为切入生活的利器, 创造了“灰色”人物系列,表现小知识分子、小 市民、小官僚们庸俗、空虚、愚昧、可怜、可笑 的生活,在可笑中寄予了作者的批判和讽刺,对 下层民众思想中的愚昧成分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讽 刺,引人深思。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 A、针对有缺陷的人而非人类的缺陷; B、强调特征,进行夸张和变形,具有漫画性 质; C、自相矛盾的暴露; D、戏剧化的情节造就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京派小说
1、名称的由来:教材P203 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国的新文学中心南移 到上海后,继续活动于北平、天津等北方城市 的自由主义作家群,又称北方作家群。他们在 文化观及审美观上具有明显的传统意识和平民 色彩,追求古朴、纯真的人性,描写清新美丽 的自然,具有写实主义的抒情风格。该派的代 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林徽因、萧 乾、芦焚、李健吾等。强大的刊物阵地:《大 公报》文艺副刊、《国闻报》、《文学月刊》、 《水星》、《骆驼草》等。
(三)、海派小说:是指20年代末至30年代 初,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的小 说流派。注重表现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们的 紊乱、变态的心理状态,描写人性与现代 文明的冲突,具有意识流特征。主要代表 作家有: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等。
沈从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焕,1917年小学毕业, 参加当地的土著军队。20岁时只身一人闯到了北 京。考燕京大学名落孙山。后来到北京大学当过 一段旁听生。求学艰难,谋职不成,生活陷入困 窘中。郁达夫1923年救助沈从文。第一篇作品 《一封未曾付邮的信》1924年在《晨报副刊》上 发表,步入文坛。1928年任中国公学讲师。1933 年编辑《大公报· 文艺副刊》。次年创作著名中篇 小说《边城》,成为京派小说家的代表。抗战爆 发以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在 北京大学任教。1949年离开文坛,基本停止创作。 1964年完成文化研究专著《古代服饰研究》。 1980年曾赴美讲学。1988年逝世于北京。
二、艺术风格
1、湘西秀丽景色和纯朴民俗的诗意描绘。它既构 成了边城人生存的背景,又成为“边城”世界不可 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2、人物性格单纯。侧重描写人物的纯朴和率真性 格,展示真善美的人物内心世界。 3、诗化的结构与语言。淡化情节,抒情性强,语 言古朴简约,在平淡自然的语调中传达出一种优美、 和谐并跳动着热情与爱的情感内涵。 “诗化小说”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戴望舒的诗歌
(一)内容:以抗战爆发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主要是述说个人的悲剧人生体验,呈现出 浓郁的忧郁凄凉的情感特征。《夕阳下》《寒 风中闻雀声》《烦忧》 《寻梦者》《雨巷》等。 后期内涵扩大,一些作品抒发了民族苦难,把自 我与民族融合在一起。《我用残损的手掌》 《狱中题壁》等。 (二)戴诗艺术特色: 教材P218
四、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得名于《现代》杂志。《现代》 杂志是1932年5月施蛰存受现代书局委托而创 办的纯文艺刊物,围绕《现代》发表的诗作 有共同倾向,主要诗人是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舒、卞之琳、 何其芳、施蛰存、南星、金克木、徐迟等。 诗歌创作的基本走向是:教材
雨巷诗人——戴望舒
一、简介(1905——1950) 戴望舒是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 也是20世纪著名诗人。1929年第一本诗集 《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 诵一时的名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戴 望舒一生有四本诗集:《我底记忆》《望 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徐志摩的诗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 的诗是凝重激越的美。戴望舒的诗是一种 忧郁凄凉的美。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三、后期新月派的创作
后期新月派从1928年《新月》月刊和1930年 《诗刊》创刊开始。基本成员除了前期的徐志摩、 饶孟侃、林徽因等老诗人之外,主要有陈梦家、 方纬德等南京中央大学的青年诗人群。 后期新月派诗人不像中国诗歌会诗人投身到 现实反抗的斗争中,而是逃离社会,回到自我 内心世界,回到诗的艺术世界中,写出了抒情 性的作品。
沈从文小说的两个世界:湘西和都市
他的作品数量比较多,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作 家。从题材上看,这些作品可以分为二类: 1、都市小说——批判、嘲讽都市文明。
《绅士的太太》、 《八骏图》。 2、乡土小说——湘西世界
《柏子》、《萧萧》、《丈夫》、《会明》、 《贵生》;《龙朱》、《媚金、豹子和那羊》、《月 下小景》、《边城》等篇。
第八章
第二个十年的 其他作家
第一节 小说
一、概况: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小说繁盛一时。 除了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等大家之外, 还有许多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小说家,他 们共同丰富着三十年代的小说界。这一时期 的小说被“左翼文学”、“京派文学”和 “海派文学”所分割。
二、类型 (一)、左联和左翼小说:“革命文学”派、 “讽刺暴露文学”派、“东北作家群”。 1、 “革命+恋爱”模式:代表作家蒋光慈。主要
• 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 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 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 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 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 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 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乐园鸟
飞着,飞着,春,夏,秋, 是从乐园里来的呢, 冬, 还是到乐园里去的? 昼,夜,没有休止, 华羽的乐园鸟, 华羽的乐园鸟, 在茫茫的青空中 这是幸福的云游呢, 也觉得你的路途寂寞吗? 还是永恒的苦役? 假使你是从乐园里来的 可以对我们说吗, 渴的时候也饮露, 华羽的乐园鸟, 饥的时候也饮露, 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 华羽的乐园鸟, 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 这是神仙的佳肴呢 还是为了对于天的乡思?
第二节 诗歌
一、中国诗歌会
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是左联领导下 的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群众性诗歌团体, 主要的发起人是穆木天、杨骚、蒲风等。 该会还在北平、广州、青岛、天津等地成 立分会,各地成员达200余人。到1937年抗 战爆发后大多数人参加到了中国诗歌协会 中,投身救亡运动,中国诗歌会解体。
作品有《少年飘泊者》、《短裤党》、《野祭》、 《冲出云围的月亮》等。如洪灵菲、阳翰生、胡 也频等。 2、柔石、叶紫、沙汀、艾芜(代表作有《南行 记》、《南国之夜》等。主要写南国边地人民的 生活传奇、异国流浪生活,表现在特定环境和时 代的流民生活)、吴组缃等。
3、东北作家群 :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从东 北流亡到关内的作家群体,有萧军、萧红、白朗、 罗烽、端木蕻良等,作品多控诉日寇的罪行,表 现东北人民的反抗,慷慨悲歌,具乡土气息。 • 萧红(1911-1942):带有原始的本真色彩,包 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独特的生命体验,作 品具有浓烈的抒情性。主要有《生死场》、《旷 野的呼喊》、《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 • 萧军(1907-1908):主要写东北人民英雄的反 抗,具有昂扬的雄浑风格,作品有《八月的乡村》
《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 写于1927年夏天。 1、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的雨巷,徘徊的独行者, 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 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 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 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富于音乐性。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 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叶圣陶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 “新纪元”。
4、丁玲(1904—1986)
• 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丁冰之,出生于湖南临 澧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1927年发表《梦珂》、 《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小说,引起文坛注目。 1930年加入左联,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 1932年入党,1933年被国民党绑架,1936年经营 救出狱,同年底进入陕北,曾主编《解放日报》 文艺副刊,50年代曾任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主 编过《人民文学》、《文艺报》。1955年被错定 为反党集团成员,1957年又被错化为右派,1958 年去北大荒劳动,文革中在监狱中度过了五年, 1979年复出文坛。《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获1951 年斯大林文学奖。
1、中国诗歌会的前驱诗人—殷夫
1929年4月12日写《别了,哥哥》,《1929年的5月 1日》正面反映工人阶级自觉斗争的最初尝试。 诗集《孩儿塔》收集了他1929年以前的诗作,鲁 迅为之写序,作高度评价。
二、与中国诗歌会同时的诗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