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概说

学习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概说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概说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一、学科的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与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2、母语和外语(母语mother tongue与外语foreign language)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本族语native language与非本族语non-native language:根据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4、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习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名与实之争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2、“汉语教学”Chinese teaching]3、华语(华文)教学Chinese teaching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从学术上能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该就是这个名称,即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英文缩写为TCSL)。

这一名称既能指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海外华人)的汉语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也能指世界各地的对外汉语教学,而且还能包括与之性质大体相同的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

也就是说它能涵盖第一语言以外的所有汉语教学,同时又能体现出他与其上位学科——整个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关系。

但由于这一名称太长,不上口,再加上约定俗成的原因,它已不可能取代“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称。

不过今后它将继续在本学科的学术论著中出现。

5、汉语作为外语教学(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这在国家教育部2004年8月23日颁布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及《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分别用到此词。

以前也曾有人用过。

从名字来说,更适合在非目的语环境中的国外汉语教学。

6、对外汉语教育学科(Pedagogy for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7、对外汉语“对外汉语”原本是教育部本科目录上的专业名,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

二、学科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科学术语实际上有三层含义:—是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即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过程;二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三是作为—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核心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目的,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应用部分和实践部分。

因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性质也是由此而决定的。

对外汉语教学是由“对外”、“汉语”、“教学”三个关键词组成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包括海外华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

具体地说(一)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不同于语言学的教学,因为两者的性质不同。

这种不同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教学目的不同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性质和规律的科学,语言学的教学则是教授有关语言的理论知识以及有关语言的研究方法。

2.教学内容不同语言学的教学内容是语言理论、语言知识和语言研究方法等。

理论知识和方法组成了语言学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而这种整体性和系统性体现了语言科学的科学系统。

语言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用规则、语言技能、语言交际技能以及相关文化知识。

3.教学原则不同语言学教学的主要教学原则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

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是以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的一系列原则。

主要原则有:第一是正确处理语言要素的传授与语言技能、语言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第二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第三,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第四,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加强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第五,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第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等等。

4.教学方法不同语言学教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讲授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有关的理论知识。

有一部分内容如方言调查、语音实验等,则通过具体的调查实验等操作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语言教学则根据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言语技能及交际技能的训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5、教学技巧不同语言学教学主要是知识的传授,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如知识与知识点之间地衔接,对比、图表等的运用。

语言教学除了要讲授一定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能将所学的内容熟练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所以如何使学生容易理解、如何快速掌握并正确运用都与教学技巧有密切的关系,教学技巧的作用在语言教学中特别明显。

这其中包括提问、板书等一系列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第一语言教学是指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之后有意识地继续学习第一语言而在学校里进行的正规的课堂教学活动。

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教学起点不同。

(2)受其他语言影响不同。

(3)文化对语言教学影响不同。

(三)、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四)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

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这也充分说明了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隶属上应该属于应用语言学。

三、学科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外仅语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正如陆俭明所认为的:“对外汉语教学从80年代,特别是从1992年以来,逐渐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对外汉浯教学’已逐渐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2.具备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这种学科理论体系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一体两翼”模式:—体是汉语语言学本体,即“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语言学”,这是基础,也是关键;两翼分别是对外汉语学科与教学论(包括权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技术等)和中外文化素养。

两翼之一的对外汉语学科教学论是对外汉语学科的技能,另一翼是中外文化素养。

3.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4.具有成熟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三)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四)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属性、学科框架和学科任务一、学科属性:应用语言学二、学科体系:对外汉语的学科体系由基础理论、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三个部分构成。

如下表:三、学科任务本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原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

通过研究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与外部因素及其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订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用来指导教学实践。

另一个任务就是不断完善学科理论建设。

尤其需要从汉语的特点出发研究汉语习得及其教学规律,丰富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认识。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由来已久,肇始于汉代,大兴于唐代。

当时外国留学生、学问僧在国学肄业或在寺院习经法者多达数千。

西起安息、天竺,东至高丽、日本都有来学汉语文的。

他们学习或以经商、传教为目的,着重口语,或以研究汉学为目的,着重书面语。

明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清末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可算当时影响较广的、有代表性的汉语教材。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事业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发展。

以下分三部分来阐述。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开创(50年代初)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这五十多年经历了几个阶段。

(1)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20世纪60年代初):195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清华大学成立了东欧交换中国语文专修班。

这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

阶段特点:A.注意区分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与本国人进行的母语文教学,特别重视学生掌握汉语语法、词汇基本知识的同时,强调对语言的实践和运用,大力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

B.众多语言学家的参与,对外汉语教学有深厚的语言学实力。

王力、吕叔湘、周祖谟、朱德熙、胡裕树、林焘、张志公、胡明扬等。

C.对外汉语教学从开始就吸收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的好经验和新成果。

(赵元任、邓懿)(2)巩固和发展阶段(60年代初期――60年代中期)阶段特点:A.教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学生人数和从事这项事业的学校迅速发展;B.教学法研究开始总结,钟梫《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特别提到“精讲多练”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性原则,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及“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等主要的教学原则。

(3)恢复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阶段成果:A.在教学理论研究方面,提出“实践第一”的观点,把实践性原则定位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B.新教材编写中进行句型教学试验。

C.在语言技能训练方面进行听说和读写课型分开教学的试验。

(4)蓬勃发展阶段(70年代末至今)吕必松先生最早进行学科理论的宏观研究,阐明对外汉语的性质、特点,探索学科体系的模式,论述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提出学科建设的任务。

在教学理论方面,他提出四大部件(吕: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P60 第二语言教学结构的四大部件组成〈底层结构(客观条件),国家有关政策、师资、硬件设备等;基层结构(基础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教育理论等;主体结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等;上层结构(教学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