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科技大学翻译硕士考研报录比及参考书
报录比:
1:3
复试笔试科目:翻译综合考试(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基础口译②英汉互译
育明教育咨询师认为,山东科技大学百科知识侧重考查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环保、中外人文历史地理、医疗、科技等。
名词解释考察的范围较广,但也是有规律的,需要解释的名次都会结合一定的语境。
需要考生注意的是虽然名词都不陌生但是组织语言材料上有一定难度。
参考书:
1.《高级英语》(1.2),张汉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文体与翻译》,刘宓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5.《大学语文实验教程》,张新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7.《翻译硕士MTI常考词汇》,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答题技巧:
简答题
1)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察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
难度中等偏低。
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
一般来说书本看到5遍以上可以达到记忆的效果。
当然,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简答题定义框架答题法
定义——〉框架——〉总结
第一,先把简答题题干中涉及的最重要的1-2个名词进行阐述,类似于“名词解释”。
很多人省略了这一点,无意中丢失了很多的分数。
第二,按照要求,搭建框架进行回答。
回答要点一般3-5条,每条150-200字。
第三,进行简单的总结。
(3)温馨提示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头有尾,换言之,必须要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800-10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问题解答:
翻译有没有“常用词”概念?应该如何掌握?
【育明夏教授】有不少同学问:翻译需要多少词汇量才够?我总是感到自己说不出话,跟答案一对才知道自己的词汇量小的可怜。
我们该怎么办呢?
词汇量的问题在前三个问题中已做了比较详细的阐释,这里准备谈一谈翻译有无“常用词”一说及其界定。
“常用词”是语言应用的一个基本概念,虽然以书面形式保留的词汇、用法成千上万,无可计数,但日常交际和一般书面材料中所能使用的词汇和用法总是有限的,虽然英语没有像汉语这样颁行官方的“常用字表》或《常用词表》,但可以肯定,英语也有自己的常用词。
那么,应该如何界定常用词呢?
汉语中《常用字表》中的“一级字表”共收字3500个,基本涵盖了98%以上的汉语出版物,一个中国人认得三千多个汉字就能无障碍地阅读从娱乐八卦到严肃新闻,甚至到学术论文的所有内容;英语也是如此,从我国现行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词汇表看,六级的封顶词汇约为5500词,有了这五六千词汇的储备,就可以基本无障碍地阅读英文报刊及难度不大的文学作品了。
为什么说是“基本无障碍”呢?因为汉英两种语言的字词衍生、派生方式大相径庭。
有人说英语的词素(包括词缀词根)和汉语的偏旁部首相似,不知道《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是否同意这个观点,我们认为不妥,一是因为英语词素是字母的随意组合,无规律可循,而汉字的偏旁、部首基本符合《说文解字》提出的
“六书”主张,或象形,或形声,或指事,或会意;二是汉字偏旁、部首的变化基本属于等比例放缩或简易变形(如“折”的几种形式“乛、乚、乙、乁”等),而英语词素经常出现字母转写或缺项(如sten-结合graphy时变为带中缀的steno,i结合legal要写作复写l的il-等)。
由于英语词素可任意拆装、任意变换,因此其构词能力较之汉语有一个质的飞跃。
《康熙大字典》收字五万有余已基本囊括了所有汉字,用一个CJK中日韩超大字符集就可以装下,可英语总词汇量已突破150万,并且仍在继续增加。
当然,这种讨论要尊重一个前提,即英语词和汉语词不是一个概念,也不具有可比性。
目前高校英语学习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学生处于升学、应试需要在词汇学习上一味贪多求快,好像不拿下GRE就没学过英语,不满嘴拉丁词就不懂英美文学一样,这对翻译学习造成了很大误导。
同学们脑子里装着一大票可能这一辈子都用不上的词,不只是附庸风雅,还是装点门面,但不管怎么样,只要没有实际效用,无疑就是无用功,既耽误时间,又容易出错,为什么一定要做这样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谁想记住那么多词啊,要不是因为考试,我才懒得背呢!讲得很好,先给他点32个赞,可问题是扪心自问一下:你学的和你用的成正比么?产出比已经失衡到这个地步,难道还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么?如前所述,我们只需要有质量、有效率、有前途的词汇,那些难、偏、怪的词,还是趁早像鲁迅在《无题》一诗所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吧。
文学翻译对这个观点似乎意见很大:什么是难、偏、怪?难道拉丁词就是拿来“装逼”的么?你们“安静”说quiet,我们说tranquil;你们“嫩绿”说light green,我们说verdent;你们说“司机”叫driver,我们说chauffeur——你能说这些拉丁词都没有用么?这个观点很有影响力,一时间“拉丁词回潮”的声音此起彼伏,真不知道五十多年前为简明英语奔走呼号的那些西方人士见此会作何感想。
因此我们要澄清一个观点,文学与非文学翻译本来就是两个独立的领域,北外高翻教授李长栓所著《非文学理论翻译与实践》一书已作了阐释,拉丁词时英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究竟是适度使用,还是“全盘拉丁化”,这不仅是学术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语言态度问题。
所谓“回潮”,不是“崛起”更不是“复兴”,它不能引导语言学习者、翻译工作者树立对拉丁词的正确认知,反而会导
致不理智的狂热崇拜;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老一辈文学翻译家的作品断章取义,造成“拉丁词是翻译主流”的假象,更加剧了这一乱象的发酵和蔓延。
用外交辞令说:我们对拉丁词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应该坚持“适度使用”原则,除医学、生物学等仍需使用拉丁语作为术语、学术交流的第一语言外,其他文学和部分非文学场合应合理使用拉丁词。
当然,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拉丁术语与“拉丁词”是两个概念,后者应确切定义为采用“拉丁语词素”的词。
如inject之于inoculate,almighty之于omnipotent等。
英语与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和拉丁语的关系,有点像中国文化中的“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他们都是拉丁的一支,但后来发生了显著变化。
要让英语中没有拉丁词素,这办不到;但要忽视盎格鲁—撒克逊的本土词源,这也不科学。
因此比较科学的方式是弄清楚“拉丁—英国本土”的词素对应关系,这个工作西方语言学界很早就做了,而且做得很不错,但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学术界影响不大,至今绝大部分同学还不清楚英语中有本土词、拉丁词、外来词三大部分,只能把inoculate、omnipotent这样的词称为“大词”“难词”,这既有教学缺位的原因,也有我们对西方语言学的误读误判的原因。
拉丁与本土词汇的对应关系俯仰皆是,比如dog变成前缀canine-,star变成前缀astro-,blood变成前缀sanguin-或形容词sanguinary,rice变成形容词alimentary等,网上有不少这样的资源,同学们可自行收集,当然我们还是鼓励大家自行整理,在收集这些对应关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乐趣。
回到翻译“常用词”这个话题上,不难理解前文所述“常用词”有两个范畴,一是以本土词为主,以拉丁词为辅的词汇体系,二是一大学英语四、六级和部分专四、专八词汇构成的词汇体系,我们虽然很难界定常用词的数量有多少,但可以初步估算为4500—5000词左右。
我们今后的学习、备考,就是要以这部分为基础,实现灵活应用,特别是“以词判句”“以词断义”,这些翻译的基本功我们在后续章节还要讲到。
育明教育考研考博针辅导中心对北京各院校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研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
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
根据育明教育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
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成功的基础保障。
育明考研考博培训中心,成立于2006年,12年专注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58所院校关系资源,1600多名独家签约师资,开设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一对一专业课保分、一对一全科保过、状元集训营、复试保录营等班次。
总部咨询电话400-6998-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