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0教师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2010教师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二)知觉的特性
2、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总是 从中选择出一些事物作 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 感知得特别清晰,而其 他事物则作为知觉的背 景,只能模糊地知觉到。 这种在知觉过程中,把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优先 区分出来的特征,就叫 知觉的选择性。
在知觉的选择中,对 象和背景的关系不是 固定不变的。
人们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成一个整体 来感知。相反,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性 常受到破坏。在观看某些不完整的图形时,正是理 解帮助人们把缺少的部分补充起来。 例如,熟悉英语词汇知识的人,在读到字母“WOR…” 后,会预期出现D、K、M、N等字母。
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二)知觉的特性
韦伯定律:能够被有机体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 与原刺激强度之比是一个常数。
K=⊿I/I
其中K为韦伯常数, I为原刺激强度,⊿I为可辨别的差值。 韦伯定律只有在中等刺激强度下才适用。
资料窗:中等感觉强度下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
感觉名称 视觉(对亮度差异的辨别) 动觉(对重量差异的辨别)
韦伯常数 1/60 1/50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人们把由不同部分组 成的知觉对象知觉成 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常 常表现为知觉的实 际经验超越了部分 刺激相加的总和。
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例如,用速示器快速呈现一熟悉的汉字或 组成这个汉字的个别笔划,那么辨认整体 汉字的时间几乎和辨认个别笔划的时间相 同。 另方面,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 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这就是由 于整体知觉抑制了个别成分的知觉。
第三章 感知觉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一、感知觉的含义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 Percep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 觉察刺激的存在 知觉 知道该刺激所代表的属性
你看到有三個臉了嗎?
注视着中央的黑点。过一段时间后黑点周围 的灰色薄晕就会渐渐缩小。
Muller-Lyer错觉
三、感知觉的发展
由于婴儿既不能用言语报告自己的知觉活动,也不 能以熟练的行为做出反应。因此,研究存在着较大 的困难。研究者必须机智地利用婴儿的非言语反应, 作为推断他们感知觉活动的指标。
感觉适应的意义:可以使人能在变化幅度巨 大的环境中进行精细的分析,对各种复杂的 环境条件进行准确的反应;害处是对刺激敏 锐度减低的感觉适应有时会令人丧失警觉性。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2、感觉对比 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 激作用下而使感受性发生 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 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继时对比:不同刺激物 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时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4、知觉的恒常性 当我们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观察某一熟悉的 物体时,虽然该物体的物理因受环境的影响而 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特征所获得的知觉经验, 却倾向于保持不变的心理作用。 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在许多方面,但以在视知觉 方面为多,主要有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知觉的恒常性能使人在不同情况下,按照事物 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根据对象的实际情 况去改造客观世界。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共同点: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映象都是客体的具体的形象,属于认知 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客观现实。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感知觉才会 产生,事物消失了感知觉也就消失了。 区别: 第一、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第二、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 起相同的感觉。 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 知识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知识经验的映像比较突出。 第三、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 结果。
感知觉过程
感知觉对人的意义
1、感知觉作为简单、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一切 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2、感觉和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初级形式,仅是对 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反映,但为理性认识提供 了丰富的直观感性材料,是一切理性认识的源 泉和基础。 3、维护正常心理功能,保证人与环境之间的信 息平衡。
“感觉剥夺”的实验
感觉剥夺
试图控制或去除对人的感觉刺激的一种实验 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黑伯(D.O.Hebb)等首创。 让被试在小房间里尽可能长久地躺在床上,只在 吃饭或上厕所时起来。受试者戴半透明的护目 镜,它仅能透过漫射的光线而看不见图象。棉手 套和卡片纸做的护腕剥夺了受试者手指的触觉。 听觉刺激被一只围在头上U形枕头和一只始终嗡 嗡作响的空调机控制了。被隔离12、24、48小 时后,再分别进行包括简单算术、字迹游戏及组 词等内容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被隔离时间的 延长,测试的成绩越来越差,隔离一段时间后 ,受试者很难集中注意力并变得易激动。此外, 还会产生幻觉。隔离状态下的脑电波比隔离前显 著地减慢。刚解除隔离状态时,被试者常产生感 觉失真,脑电波要过几小时后才能恢复正常。
资料窗:视物偏好观察箱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 形式。
儿童观察力发展的总趋势
1、有意性不断增强 2、精确性不断提高 3、概括性逐渐增强
资料窗:视崖实验
四、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感知的强度规律的运用; (2)知觉的整体性规律的运用; (3)知觉的选择性规律的运用; (4)知觉的理解性规律的运用; (5)感知的协同律的运用; (6)感知的活动律的运用。
视觉绝对阈限
在晴朗的暗夜里可以看到三十英里外的一 支烛光
听觉的绝对阈限
静室内能听到二十英尺外的手表的嘀 哒声
嗅觉绝对阈限
一滴香水可使香味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公 寓
味觉绝对阈限
可尝出9升水中放一茶匙 糖的甜味
触觉绝对阈限
可感觉到一只蜜蜂的翅膀距脸颊1厘 米处落下
差别感受感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 别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 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之间呈反比关系。
二、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感受性:人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therothold):指能引起感觉的、 持续一定时间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 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关系。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调……
除了上述的情况下的感受性的变化外:
某种感觉失缺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即其它感觉能力变得特别发达,这种现象就 叫不同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 感受性可以因长期的劳动实践和锻炼而不断 地发展和完善。
二、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二)知觉的特性
Figure-Ground
你看到了一位樂器演奏家或是一位女孩的臉呢?
你是看到了一張臉,或是一個愛斯基摩人呢?
(二)知觉的特性
3、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是一种感 性形象,但我们却总 赋予一定的意义,并 用词把它标志出来的 特性。
达尔马提亚犬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例如,两歧图形 的解释。 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1/30 1/10 1/7 1/4 1/3
痛觉(对皮肤灼痛刺激强度之辨别) 听觉(对声音高低差异的辨别) 触觉(皮肤表面对压力大小差异的辨别) 嗅觉(对天然橡胶气味差异的辨别) 味觉(对盐量咸度差异的辨别)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1、感觉适应:指同一感受器受同一持续 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下
课
了
错觉
错觉是对事物错误的知觉。
Line Motion Illusion
Line Motion Illusion
Hermann's grid
这只大象有几只脚?
这是一个螺旋吗?
错,这只是一些各自独立的同心圆而已。
这些水平线都是平行的吗?或是彼此之间有角度的呢?
你看到了幾種顏色?
圖中只有三種顏色,分別是:白、綠及粉紅。但 是看起來卻像是有兩種不同的粉紅色,其實是同 一個顏色喔!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3、感觉的相互作用
指几种不同的感觉发生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 变化的现象。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 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 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