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欧盟一体化的进程

第二章 欧盟一体化的进程

2、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经济共同体的机构可 能成为超国家主义的桥梁。
四、欧共体条约和法案的修正
1、《合并条约》,于1965年签署,1967年生效。 2、《关于休正基本条约有关预算的某些规定的
条约》和《关于修正基本条约有关金融的某些 规定的条约》。这两个条约分别于1970年和 1975年签署。它们规定了了预算程序以及共同 体机构预算权力的分配。根据1975年条约,建 立了稽查法院,以审核共同体岁入和支出项目。 3、《关于通过直接普选产生议会议员的法案》。 法案与1976年签署,1978年完成批准手续。
2、部长理事会
(1)构成:由成员国政府派出的一名部长级 代表组成,理事会主席由成员国按国名字母顺 序轮流担任,每届任期半年。
(2)权限:理事会是共同体的决策机构。
(3)决策程序:一致通过、特定多数通过、 简单多数通过。
3、议会
(1)构成:开始为各成员国议会派出的代表,但在作 出适当安排之后,将由直接普选产生。
2、《舒曼宣言》的主要内容: (1)根本目标:通过联合实现欧洲的和平; (2)欧洲的联合统一只能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欧 洲联合的关键是消除法国和德国的敌对状态。 (3)欧洲联邦的第一步是发展经济,煤、钢工业的联 营立即为它提供一个基础:
这样形成的联合将明显使法德之间的战争不但不可 思议,而且也极不可能进行;
(2)权限:咨询和有限监督。
4、法院:
(1)构成:由法官7人构成(每个成员国至少1人)和 检察官2人组成。他们均由成员国政府协商一致任命。 任期6年,每3年部分改选一次。
(2)权限:通过条约的解释和应用,确保法律得到遵 守。
(三)对经济共同体的机构设置的 评价
1、经济共同体的机构设置比煤钢共同体的机 构设置更具政府间特点。如扩大了部长理事会 的权限,且部长理事会的决策方式更多采用一 致通过。
(五)法国对英国加入共同体政策 变化的原因
1、1969年戴高乐总统下台,蓬皮杜继任法官 总统。
2、美国在共同体内开始拉拢德国抑制法国。 3、苏联也积极改善同西德的关系,西德的政 治地位得到改善。
4、法国希望英国加入共同体,加强法英关系, 平衡和制约西德的力量。
5、法国希望英国成为它反对欧共体超国家倾 向的同盟军。
2、条约是六国之间,特别是法国和西德之间妥协的产 物。
(1)西德经济实力最强,建立经济共同体对其经济最 为有利,同时,西欧联合有助于消除西欧国家对西德 的疑虑。
(2)法国经济实力弱于西德,法国希望通过联合借助 西德的力量,同时希望一体化组织约束西德。由于担 心经济一体化过于有利于西德,法国要求从其他方面 得到补偿。
(二)根据条约建立的机构
1、高级当局(the High Authority): (1)权限:发布决议(对成员国具有约束 力)、推荐书(就目标而论,对成员国有约束 力)、意见书(无约束力)。高级当局具有超 国家的某些特性。 (2)机构组成:高级当局由9名成员组成,每 个国家至少有一人。他们在履行职责时完全独 立,即不应是或不应该被视作是国家的代表。
(二)基于先决条件的认识和行动
1、欧洲的人们认识到,在政治敏感领域,要走联邦主 义的道路,阻力很大。舒曼的道路即政治联盟可以通 过经济一体化来实现,或许可以获得成功。
2、1955年6月,媒钢共同体六国聚会于意大利的墨锡 那,并通过了《墨锡那决议》。《墨锡那决议》指出: “……将欧洲建设推向新阶段的时刻已经来临。它们 主张,应首先在经济领域实现这一目标。它们认为, 通过发展共同机构、逐步联结各国经济,建立一个共 同市场和逐渐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等渠道,创造一个 联合的欧洲是完全必要的。如果欧洲要想保持它的世 界地位,恢复昔日的影响与威望,不断提高起居民的 生活水准,欧洲联合便不可或缺。”
第三,扭曲或阻碍成员国之间自由竟争的各种 惯例一律禁止。
第四,不仅允许成员国之间商品自由流动,而 且允许人员、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政策 措施。
2、关于共同体超出共同市场的政策指南 在超 出共同市场范围之后,究竟要实现什么目标, 条约没有清楚说明。这是条约比较含糊的一面。 条约肯定了走向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也提到了 协调经济和货币政策,但叙述笼统。
(二)机构设置
1、执行委员会 (1)机构构成:由9名成员组成,一国不能超 过2名,由各成员国推荐并经协商一致后任命, 任期4年可连任。执行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 席3人,委员分工负责共同体事务。 (2)委员会的权限:它是政策的推动者,拥 有某些决策权,并负责共同体决策的实施。它 负责共同体财务和日常工作,对外代表共同体。 但在制订对成员国有约束力的政策决议方面, 其权力比高级当局要小。
第二章 欧盟一体化的 进程

一、《舒曼宣言》和欧洲煤钢共同体 二、《罗马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 三、欧共体扩大和政治一体化进展 四、《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欧盟
第一节 《巴黎条约》和欧洲煤钢
共同体
一、《舒曼宣言》
1、《舒曼宣言》产生的背景:40年代,人们 为实现丘吉尔欧洲统一的思想所做的努力,加 强了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合作,但没有出现任何 “欧洲合众国”的迹象。为了实现欧洲联合的 目标,欧洲领导人需要一个新的战略。1950年 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一项计划:建立 一个共同机构,以实现欧洲两个最大的敌国— —法国和德国的煤、钢工业的联合。
4、《单一欧洲法令》于1986年签署,1987年中期生效。 主要内容有:
(1)外交合作。
(2)正式提出了一系列欧共体条约未予叙述的合作领域, 在这些领域的决策能力也有相应增加。这些领域主要 包括环境、研究与技术发展、经济和社会协调。
(3)提出了1992年完成内部市场建设这一具体目标。
(4)在部长理事会的决策方式中,以特定多数通过方式 取代经济共同体条约规定的一致同意方式。
2、在经济上三国虽然很落后,但发展的空 间也更大。
3、接纳三国可以加强欧共体与苏联抗衡的 战略地位。
四、扩大对共同体的影响
1、共同体的实力增强,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 经济实体。 2、共同体成员国增多,增加了内部决策的难 度。 3、法德轴心的支配地位下降。 4、新成员的加入必定影响到共同体的政策辩 论、政策取向和政策有限顺序。
3、共同议会(The Common Assembly) (1)职责:增强决策民主 (2)权限:咨询和监督
4、欧洲法院 (1)职责:解决成员国之间、共同体各机构 之间以及成员国同共同体机构之间的冲突。
(2)权限:解释条约,对因上述冲突引发的 诉讼进行判决。
(3)欧洲法院具有超国家特性。
第二节 《罗马条约》与欧洲经济 共同体
6、英国的加入可使法国在经济上受益。
二、共同体的第二次扩大
(一)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共同体成第 二次扩大 (二)三国加入共同体都经过漫长的等待和 谈判过程的原因: (1)同共同体的发起国相比,三国经济上都 落后很多。 (2)三国在政治上长期实行专制统治。
(三)共同体最终接纳三国的原因
1、在70年代,三国在政治上都先后走上了 民主化的道路。接纳三国有利于三国的民主制 度的巩固。
一、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的先决条件
(一)先决条件
1、高级当局的控制能力有限,即成员国不同意,它便 无力推行自己的总政策。
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其他能源的开发,煤钢的重要性 下降,且经济发展要求对共同体的整个能源政策以及 其他部门的政策进行协调,而不是脱离其他经济部门 孤立地协调煤钢生产。
3、创建欧洲防务共同体的工作遭到失败,法国提出的 创建欧洲政治共同体的计划也被认为是不成熟的。
五、政治一体化的进展
(一)有关政治一体化的活动 1、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一体化活动 1961年11月通过了《伏歇计划》:
(1)1962年被荷兰等国否决的政治联盟计划是由法 国驻丹麦大使伏歇主持制定的,因而被称为“伏歇计 划”。 (2)《伏歇计划》提议建立一个国家联盟,制订和 实施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建议理事会在首脑一级和 部长一级别每年举行3次;建立咨询议会;建立政治委 员会,由各国外交部高级官员组成,协助理事会处理 日常工作。 (3)《伏歇计划》后来被荷兰、比利时等国否决 (4)《伏歇计划》的提出和被否决反映了“邦联主张” 和“联邦主张”之争以及法国和德国争夺领导权的斗 争。
三、《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的内 容和机构设置
(一)条约内容
1、关于建立共同市场的政策指南 共同市场 建立在下列基础之上:
第一,取消内部贸易中的一切关税及数额限 制,这会使共体成为一个自由贸易区。
第二,建立共同对外关税。这会意味着,输 入的商品,无论进口地点如何,将在同等条件 下进入共同体。共同对外关税将使共同体超出 自由贸易 区的框架,使之成为一个关税同盟。 它也会成为发展共同贸易政策的基础。
2、部长理事会(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1)职责:协调高级当局同成员国政府之间 的行动。
(2)对高级当局的某些行动实施控制。 (3)决策程序:有一致通过、特定多数通过、 简单多数通过三种决策方式,具体选择哪种方 式决策应由事项的性质决策。
(4)部长理事会是一种政府间特性的机构
1980年将成员国的整个复杂关系发展成为一个欧洲联盟。 (3)1973年7月通过了《哥布哈根报告》即在对外关系上实行更紧密合作
的12点计划。 (4)1974年12月,共同体巴黎首脑会议决定将首脑会议定期化,命名为
“欧洲理事会”,它实质上是共同体的最高决策机构。 (5)1976年1月发表了《关于欧洲联盟的报告》。报告确定了欧洲联盟的
(5)在该法案规定使用特定多数通过方式的领域,欧洲 议会的权力有所增加。
第三节 共同体的扩大和政治一体 化的进展
一、共同体的第一次扩大 (一)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三国加入共同体是 共同体的第一次扩大 (二)共同体创建初期英国拒绝加入共同体的原因 1、战后初期英国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英国的 世界大国地位。 2、英国在1956年11月,提出建立大自由贸易区的计 划与共同体对抗,遭到法国的反对而失败。 3、1960年1月英国发起成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小 自由贸易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