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品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品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精品说课稿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课题是《百家争鸣》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地位,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等方面加以讲述。

一、教材地位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局面,它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

同时它涉及到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该课的学习能让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因此该课地位非常重要。

但这节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人物多。

而且我校的学生学识面不广,史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基于该认识和结合浙江省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论从史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视频相关的角色扮演,动手写人物碑文和寓言成语故事的讲解令生感知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创设情景联系实际等方法让生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

通过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百家争鸣的意义对现实的影响。

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教学重难点为。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四、课时安排预设课时为一课时。

这一课时的教学活动将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来,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逐渐把教材的知识分化组合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据此我确定本课教法学法如下:五、教法、学法①教法采用视频欣赏、图片文字材料阅读、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谈话法等. 学法则是说本课拟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

②学法:使学生能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促使学生有感性地知识获得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论丛史出的。

那么本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模拟法,材料阅读法。

说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育理论依据。

①依据: ②突破方法:采用情境创设法,史料阅读法等来引导学生领悟贤者们的思想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依据儒道法墨四家学派代表人及主要观点是本课的核心②突破方法:通过图片文字以及成语故事,和情景模拟和联系现实依据以上的分析教法学法的确定具体教学流程如此:六、具体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我将通过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上孔子三千弟子诵读论语的场景。

提问:孔子是何时人呀?能用个词来形容看这个时候的感受吗?奥运会怎么重大的场合,大导演张艺谋为何要设置这样的一幕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百家争鸣探询其中的答案。

进入本课。

这样的导入: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视频观看,讲学生的感受,提问设疑,确定春秋战国时期。

调动学生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本课以下的学习环节:二)新课学习第一个环节:环节一:说文解字,解读标题: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呢?是一百个家庭争着叫吗?解读课题有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是多个学派的争相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这是在我国什么时候呢?课文具体涉及到哪几个派别?师生共同引导出该课的整体框架。

设计意图:这样做能使学生对整节课的框架有个大体的认识,让学生得到知识预见性而更好投入到课堂活动。

进入第二个环节。

环节二:师生共同完成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提问,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是谁?结合课文P4的图,教师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主张。

对有教无类的解释。

继而让生结合课文P5,汉墓的竹简论语。

提问:论语最早什么时候出现?你知道其中的一些名句吗?P4图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讲述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结合图片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深切感受孔子的思想主张。

过渡:孔子自幼就有凑拜周礼。

环境可以影响着人的发展,所以昔孟母折郊处而有成就了儒家的另一个学者这就是孟子。

他发展了儒学,曾受到国君主的接见,你认为他会阐述自己的哪些思想主张?由生回答,后老师提点主张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

由生回答后加以评价,提示学生做好标注。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提问,和阅读材料材料的针对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过渡:但却有人主张性恶论这就是荀子。

他对于儒学方面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儒家代表者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过渡:这是儒家学派的学者继承发展儒学,大凡能做到这点的人物,都是虚心下问的,孔子就成问学于老子,第五页图片,该图中就是老子像,老子有名李耳,老聃,据说他生下来时就是老态龙钟的样子。

在老君岩旁边有块石块请你在碑文中写一段话介绍,老子。

建议包括姓名,何时人,思想主张。

不仅如此老子还有本著名的书籍道德经。

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问:该句反应了老子什么思想主张?作为道家的另外一个人物,庄子,庄子梦蝶。

这就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主张?道家总的来说有何特点?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通过学生写碑文等和成语故事,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动笔的能力。

以及进行及时的知识反馈。

过渡:如果你遇到了大舌头说不清出话的人千万不要瞧不起他,因为他们往往也具有着出人意料的才智,就比如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他虽然大舌头说不清楚话,但是思想极为敏锐有见地,本是韩国的贵族,而没有得到重要著书立说。

流传各诸侯国。

为求贤若渴的嬴政发现。

据说秦国当时攻打韩国就为了得到韩非这个人才。

那么你认为嬴政可能在这些书籍中看到了韩非的哪些相关主张?学生回答后小结提醒学生加以标注。

这是希望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景,让生能深入到历史,使历史变得鲜活生动。

过渡:四大家中还剩下墨家。

问:他的创始者是谁?结合地图册云梯和图。

利用当时鲁班去楚国与木工祖师爷鲁班的一段精彩较量劝说楚国放弃攻打宋国。

问这种行为反应了墨子什么主张?除此外,还涉及到哪些其他思想主张?并对其中的思想主张的要点加以解释。

并提醒学生加以标注。

这是希望设计意图:利用故事情景和图片,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墨子的思想主张。

墨家的思想主张讲述完毕加以小结,四个学派的思想主张各有千秋。

各具特色。

提问:如果有人在地上丢了一张纸这四大家遇到时假设你是这个四个学派中的之一,你会怎样处理。

这是希望。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创设情景,学生的角色扮演,领悟四个学派的思想主张。

之后进入环节三:播放感动中国的新闻图片,引用李泽厚的话,提问:那么这样的百家争鸣的思想主张对现在有何影响呢?由生回答加以小结。

然后提问:现在你能认为张艺谋为何要在2008年开幕式上设计这一幕?孔子思想地位,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学习。

除了孔子的相关思想主张。

板书百家争鸣一、四大学派代表者及思想主张1.儒家学派代表者及其思想主张2.道家学派代表者及其思想主张3.法家学派代表者及其思想主张4.墨家学派代表者及其思想主张二、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二、汉代儒学说课稿历史组翟玉康一.说教材和教法(1)教材地位人民出版社——必修3——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活动——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

儒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而汉代儒学是其成为主流思想的转折点。

(2)教学目标(确定依据: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情况。

)知识与能力: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阐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尊崇传统思想文化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确立依据:儒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而汉代儒学是其成为主流思想的转折点。

) 教学难点:对罢黜百家进行客观评价(确立依据:学生缺乏对思想深层价值的理性思考,而“罢黜百家”的观念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

罢黜百家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4)教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教师讲授法;情景体验法。

以初看、再看、三看汉代儒学的方式将书本知识重新整合。

二.说学情和学法(1)学情:高一是学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进入高二阶段,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和思维方式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但仍喜欢直观的、趣味性的知识。

只有心情愉快的参与进来,知识才能发挥作用,情感和能力才能得以升华。

(2)学法:自主阅读,情景感悟,小组探究,成果展示。

三.说教学流程(1)说“如何导入”:设计:《汉武大帝》片头曲导入意图:通过介绍汉武大帝,激起学生兴趣,在探讨背景的同时引入本课的主题——《汉代儒学》(2)说“如何落实重点”: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初看汉代儒学设计思路:第一步:由学生回顾本专题第一节“百家争鸣”和参看本节第一和第二两个小标题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线索”。

(春秋战国创立发展——秦朝“焚书坑儒”受打击——汉武帝成为正统)第二步: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概括秦朝“焚书坑儒”的原因、实质和影响。

第三步:由教师简单介绍西汉初年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第四步:学生回顾必修一、必修二及相关知识,回答在汉初社会恢复元气的背景下,到汉武帝时,又面临哪些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汉武帝即位之初的局势:从社会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分析时局)为了进一步巩固汉朝“大一统”的事业,汉武帝该怎么办?是继续“无为”,还是要“积极有为”?第五步:设计视频情境:汉武帝问策董仲舒设计材料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哪些?汉武帝为什么赞成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又有哪些?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展示成果教师概括: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实现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设计意图:整个环节层层递进(3)说“如何突破难点,拓展思路”:难点:罢黜百家的客观评价——再看汉代儒学设计:问题启发,合作探究,展示成果(4)说“如何提升主题,实现情感目标”:主题提升:如何正确看待儒学的现代价值——三看汉代儒学设计1:现代儒学情境设计设计2:材料的设计学生合作探究,展示成果,开放性课堂(5)结尾设计:儒学的现实意义挖掘:(教师提供学生思考)政治方面: 以人为本,以德治国外交方面: 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文化方面: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与自然: 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五.说教学反思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1、如何兼顾课堂活力与课堂实效性(寻找感性设计与理性设计的平衡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