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版老教材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学案:专题一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答案

2021-2022版老教材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学案:专题一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答案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习目标时空坐标1.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2.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3.评价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地位及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思想主张:(1)挑战正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2)否定儒学权威: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3)诗文写作风格: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2.影响: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1.代表作(请正确连线):2.思想主张与影响:·易错点拨李贽只是批判而非反对专制制度。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直接冲击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批判了封建等级和纲常礼教,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但李贽并没有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

·易错点拨1.明清之际批判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其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面,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此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它并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顾炎武的“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思想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主权在民”是近代西方出现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顾炎武的这一主张没有上升到“主权在民”的高度,他仍寄希望于贤明的君主。

·核心概念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1)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2)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三、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地位: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2.思想主张:(1)肯定儒学能定乱除暴安百姓。

(2)最大特点是大胆批判专制君主。

(3)对“官”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

3.评价:(1)进步性: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局限性。

①其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②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君明主身上。

③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图解识记明末清初的思想【关键能力·素养探究】主题一明朝思想家李贽的反正统意识一、李贽进步思想产生的条件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专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阶级矛盾尖锐。

二、李贽思想进步性的表现(1)否定孔孟学说的思想权威,否定程朱理学作为统一的思想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具有发展的眼光。

(2)敢于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评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而空谈仁义道德;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史料一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1) 根据史料一,分析李贽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提示:主张:穿衣吃饭即为“人伦物理”,“理”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问题:伴随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欲望增强。

史料二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李贽《续焚书》(2)史料二中,李贽是如何认识儒学的?说明了什么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提示:认识:儒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对儒学进行批判。

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与动摇。

主题二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的新儒学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传统儒学的关系1.批判、继承:(1)黄宗羲批判儒家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2)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扬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

(3)王夫之批判理学宣扬的“天命论”和“神道论”。

2.发展:(1)提出的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前人未曾提出的,具有民主色彩。

(2)这些思想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与评价1.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对封建正统思想大胆挑战。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也冲击了传统的纲常礼教,构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2)反专制,倡民主。

李贽反对统治者的专制与压迫;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反对“私天下”;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唐甄认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3)紧跟时代,提倡变革。

李贽称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等主张经世致用。

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2.评价:(1)积极性: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2)局限性:没有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3)其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

史料一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1)史料一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提示:主张:工商皆本。

社会现实: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政府坚持重农抑商。

史料二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2)史料二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史料实证)提示: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

史料三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明末心学门人)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以至于)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据顾炎武《日知录》(3)史料三中,顾炎武对当时的心学进行了怎样的批判,并提出了什么主张?(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提示:顾炎武认为心学流于清谈,不研究国计民生、修身治世的问题,空谈误国。

他主张“经世致用”的实学。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2020·济源高二检测)某同学参观李贽故居,最有可能看到的字幅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解析】选D。

李贽认为是非标准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所以最可能的是D。

【补偿训练】他认为孔子并非天生的圣人,儒学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

他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夫之D.李贽【解析】选D。

依据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儒学受到猛烈冲击,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认为孔子并非“天生圣人”,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因此D正确。

2.(2020·沂水高二检测)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 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这说明黄宗羲( )A.反对个人利益B.主张人人平等C.反对专制皇权D.主张法治社会【解析】选C。

黄宗羲强调国家法律源于“公利”,“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而非皇帝一人,即反对专制皇权,故选C;黄宗羲反对的是专制皇权而非个人利益,排除A;材料强调反对君主专制,不涉及人人平等,黄宗羲也没有提出“人人平等”的主张,排除B;黄宗羲所处的时代不可能提出“法治社会”的主张,排除D。

3.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他发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唤,后人将这句话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位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解析】选C。

由材料“明清之际”“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知这位思想家是顾炎武。

【补偿训练】下图中的观点是对顾炎武思想的高度概括,其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解析】选B。

图片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后人概括顾炎武的思想,这一思想激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B正确。

4.(2020·濮阳高二检测)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这一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B.反对土地私有制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D.反对君主专制【解析】选D。

由“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得出王夫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故选D。

5.清初学者唐甄曾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

……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

”这一言论反映的经济思想是( )A.重视商业B.重农抑商C.农商并重D.工商皆本【解析】选C。

从材料内容看,唐甄认为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重视发展农业和商业,故选C。

6.(2020·蚌埠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材料二夫治天下犹曳(牵引)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以上均为黄宗羲的观点(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古代“天下为主,君为客”和后世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的用意是什么?(2)材料二中黄宗羲的比喻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学校应该成为什么场所?用意何在?【解析】第(1)题,材料中黄宗羲的观点强调公天下,意在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

第(2)题,根据材料的比喻可以看出君臣平等的主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