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2022-2023学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7分)1.古诗文名句默。
(10分)诗以言志,歌以咏怀。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尽管“横看成岭侧成峰,①_ ”(苏轼《题西林壁》),但寄寓其中的人生志趣和情感体验仍能穿越时空,引起今人的无限共鸣。
曾记否,屈原政治失意时“路曼曼其修远兮,②_ ”(《离骚》)的积极进取;李白洛城春夜“此夜曲中闻折柳,③”(《春夜洛城闻笛》)的无尽乡思;杜甫登临泰山“④,”(《望岳》)中的凌云壮志;岑参赴边途中“马上相逢无纸笔,⑤”(《逢入京使》)的告慰传音;陆游探索前行“⑥,”(《游山西村》)的豁然开朗;龚自珍辞官离京“⑦,”(《己亥杂诗》)的满腔热忱。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四月的鹤乡,杨柳依依,花开婉妍。
漫步田野小径,同学们轻xiù ▲ 着野花的芬芳,呼吸着青草的味道,dì ▲ 听着燕子的呢喃……天真的少年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菜花黄、麦苗青,什么是桃花红、梨花白;逐梦的学子欣喜地看到花丛草际间蝴蝶翩飞、密蜂忙碌,惊奇地发现潺潺小溪间水草参差、游鱼嬉戏。
掬一捧暖阳,放在胸口,感悟春的暖意;抱一簇翠绿,闻着花香,倾听鸟的鸣翠。
春天,这个如花的季节,有为少年朝着阳光的方向,走向明天的辉煌!(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为加点汉字写拼音。
(4分)轻xiù()dì()听参差.一簇.(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
(1分)改成(3)下列对语段中画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 “依依”在句中是指留恋、不忍分离,形容依恋不舍的样子。
B. “呢喃”在句中是形容燕子的叫声,有小声说话,轻声细语的意思。
C. “潺潺”在句中是指流水声,形容水流动的样子。
D. “有为”在句中是指有所作为,或有所期待。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A.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B.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句中的“明朗”和“从”分别是形容词、介词。
C. “嘹亮的歌声响彻在鹤乡的田间小径,响彻在热闹的沿街路道。
”这是个排比句。
D. “闻一多先生总是锲而不舍....地钻探古代典籍”一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没有毛病。
4.名著阅读。
(12分)(1)赏图、读文、忆名著。
请仔细阅读下列图文,回答《海底两万里》中的相关问题。
(4分)图一:船长待我们很友好,为了让我们见见海上的世面,他把船浮出了水面。
我来到平台上,只见船形像纺锤,船身的钢板像爬虫身上的鳞甲。
这使我明白了人们曾把它当作动物的理由。
图二:2月14日,我想来研究一下希腊群岛的鱼类,但不知为什么船上的嵌板都紧闭起来。
船长心事重重地在客厅里徘徊。
图一图二①图片中的船叫“ ;”,船长是(2分)②结合积累,根据故事情节,说说船长心事重重的原因。
(2分)(2)话说林冲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撤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段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跨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林冲正没好气,那里答应,睁圆怪眼,倒竖虎须,挺着朴刀,抢将来斗那个大汉。
但见:残雪初晴,薄云方散。
溪边踏一片寒冰,岸畔涌两条杀气。
一上一下,似云中龙斗水中龙;一往一来,如岩下虎斗林下虎。
一个是擎天白玉柱,一个是架海紫金梁。
那个没些须破绽高低,这个有千般威风勇猛。
一个尽气力望心窝对戳,一个弄精神向胁肋忙穿。
架隔遮拦,却似马超逢翼德;盘旋点搠,浑如敬德战秦琼。
斗来半晌没输赢;战到数番无胜败。
果然巧笔画难成,便是鬼神须胆落。
(《水浒传》第十二回节选)文段中那汉子...是谁?他的绰号是什么?结合整部小说和文段内容说说两人打斗的原因?(4分)(3)阅读《骆驼祥子》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4分)(祥子)已经坐起来,又急忙地躺下去,好像老程看着他呢!心中跳了起来。
不,不能当贼,不能!刚才为自己脱干净,没去做到曹先生所嘱咐的,已经对不起人;怎能再去偷他呢?不能去!穷死,不偷!怎知道别人不去偷呢?那个姓孙的拿走些东西又有谁知道呢?他又坐了起来,远处有个狗叫了几声。
他又躺下去。
还是不能去,别人去偷,偷吧,自己的良心无愧。
自己穷到这样,不能再教心上多个黑点儿!①祥子与“那个姓孙的”在曹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2分)②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样子怎样的品质?(2分)5.综合性学习。
(7分)最美人间四月天。
学校积极开展了“感受自然,歌颂党恩”的主题活动,请根据下列要求完成问题。
【新闻回放】(1)根据下面新闻内容,在副标题前拟加一个能生动体现本次活动意义的正标题。
(不得袭用本题中的主题句,富有文采,20字以内)(2分)为了让同学们领略家乡的风物人情,感受射阳的迅猛发展,锻炼强健的精神体魄,增强学生知党信党爱党的意识,向党的一百华诞献礼,4月10日和11日上午,射阳县实验初中围绕“唱红歌,颂党恩,觅春光,磨意志”这一主题,精心组织了初一、初二同学赴千鹤湖公园进行踏青游园活动。
此次活动由校党支部书记牵头,学生部具体策划实施,全体班主任和部分任课老师与所有同学相携而行。
半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拉近了师生距离,锤炼了学生意志,丰富了学生知识,增长了学生见闻,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示了实验初中学子的靓丽风采。
——射阳县实验初中师生赴千鹤湖公园进行踏青游园活动【精彩回点】(2)公园里,同学们流连于小桥流水之上,穿梭于假山花径之中,对弈于亭台楼阁之下,留影于仙鹤金鲤之前,享受于音乐喷泉之畔,记录着一个个精彩瞬间。
请用你的生花之笔向你的亲友描绘其中的一幅画面(不少于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3分)。
【感受回享】(3)回来后,小实同学用日记记录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现摘录一段与大家分享。
文中有一处毛病,请你帮他改正。
(2分)我们兴奋地走在路上,嘹亮的红歌响彻在鹤乡的田间小径,响彻在热闹的沿街路道,所到之处,赢来无数围观群众赞不绝口的称道声。
行程途中铁骑中队的叔叔们为我们保驾护航,所有同学都能坚持军训时的走姿步态,时刻以实中学子的形象示人,文明参观,整齐有序,张弛有度,动静有致。
所有这些,都彰显了实验初中学子高度的自律性、执行力。
二、阅读理解(53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7题。
(5分)夜雪①白居易已讶衾②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11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
②衾;被子。
6.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试据诗歌内容作简析(3分)7.结合诗歌描写的情景,说说你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1题。
(15分)【甲】《爱莲说》。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宜.乎众矣(3)少时....,雨过天晴(4)余以为妙绝9.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甚爱牡丹C.余忆年/少时D.荷花为雨/所洗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1.读文赏荷。
(5分)(1)赏荷,可观其形美。
乙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_”。
(用原文填空)(2分)(2)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
(14分)传统文化节目的热潮①春节期间,两档传统文化节目刷爆朋友圈。
一是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从演员再到5G+AR 技术加持的场景,充分再现宫廷夜宴盛况,让观众穿越千年,领略“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风情。
二是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首期利用古今对话、时空转换的演绎手法,讲述汉代伏生传《尚书》的感人故事。
②在众多春节综艺节目、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表演中,传统文化节目成功“出圈”,匠心独具的艺术创作引发一波传统文化热潮。
其实,不止这两档节目,近年来,以《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节目,从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寻找创作切入口加以放大,在形态呈现、内容设计和传播途径上,均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激发了大众接受并发扬传统文化的意愿。
这些节目成功“出圈”表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注重创新,这样就会越走越宽,推陈出新永无止境。
高尔基说过,“保守是舒服的产物。
”传统文化的发展,必须经过“脱胎换骨”地改变,不断创新,才能保有生命力。
③注重内容创新,增强文化感染力。
好的传统需要坚守,但传统文化只有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才能获得持久生命力。
传统文化节目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中找到契合点,在传播过程中找到受众“最大公约数”,需要创作者在内容设计上不断创新。
《上新了·故宫》通过年轻化的语言和视角进行创新,在主题设置上加入不少“流行语”,“紫禁城的学霸”“皇帝的秘密花园”这些“萌化”的表达活泼生动,符合时代特色,收获一大批年轻粉丝。
④着力技术创新,提高文化表现力。
技术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艺术不能置身于技术创新之外。
文化和技术的交流融合,会迸发出新的艺术形态。
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的推广,很多传统文化节目融入VR、AR、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等技术,更有表现力和冲击力。
《国家宝藏》中,通过全息投影技术让观众直接看到三维立体的文物,观众身临其境,更震撼地感受到鲜明的历史,更易接受传统文化蕴含的深厚文化信息。
⑤突出时代特色,增强文化生命力。
创作者既要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寻找创作源泉,也要从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搜集时代素材。
疫情防控期间,《中国诗词大会》就在题目设计中融入家国情怀,增设了与防疫有关的内容。
《经典咏流传》坚持“和诗而歌”特色,将传统古诗词与当下流行音乐相结合,每首歌曲都融入时代元素,使古诗词打破“高冷”重回民间,在当下语境中引起强烈共鸣。
既注重历史积淀,又融入时代精神,传统文化将迸发旺盛的生命力。
⑥如果一定要总结一下,那就是“内容为王、技术导航、突出时代”。
传统文化节目担负着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职责,深挖文化内涵,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融入节目中,才能获得观众的持久喜爱,不断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