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森斯与社会学理论道统的
• 哈佛哲学家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没有完整有序的概念要素,就不 可能确立坚实的事实陈述。
• 帕森斯:要为社会学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实际生活而确立新的frame of reference
16
• 三个核心概念:单位/单元行动(unit act); 意愿性/能动性 (voluntarism);理解(verstehen)
2, 认为欧洲传统的社会理论,包括韦伯、帕累托、 涂尔干和马歇尔等人的理论都不约而同地归约为一种唯 意志论的行为理论,因为他们的理论无法化解行动的理 性化和要解释社会秩序的可能性之间的紧张。 -----所以《社会行动的结构》这本著作的野心就很大:要为 社会科学建立一种关于处于社会秩序之中的社会行动的 理论。
这就意味着远离一种作为确定性的日常生活,并且独立承担 意义的重大责任。因为这一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知识及生活状 态,尽管可以为“圈内人”提供足够的确定性和安全感,但 是在陌生人看来,却有可能充满了鲍曼所谓的“无知之孔” 或者是逻辑上的不连贯性和矛盾。甚至是更为严重的政治问 题。
2
• 欧洲是经典社会理论的中心;这并非说美国没有 自己的社会理论,不过美国在帕森斯之前的社会 理论,大多来自孔德和斯宾塞;
两次大战;纳粹;奥斯 维辛;苏联的出现;
社会高度分化,个性和 理性已经成为日常生活 的常识,并与日益成长 的中产阶级美国结合起 来;
严重的社会问题:劳工, 种族,政治问题;
古典自由主义理论,19 世纪的自由主义[功利 主义]的危机;
关于进步和进化的简单 的意识形态;
对西方政治和社会哲学 传统的信心危机;
• 1924年进入LSE,师从 Bronislaw Malinowski等人;
• 1925年前往海德堡大学;1927 年获博士学位并获邀执教于哈 佛大学;
• 1940年代至1960年代中期,长 期居于哈佛大学社会学系的核 心位置,极具影响力;
4
5
• 博士论文《韦伯与桑巴 特著作中的资本主义精 神》;
14
• 本书的的基本问题:社会行动的普遍结构是什么?只有 解决了认识论上的问题,才可以进而讨论道德和政治的 问题;
• 本书的基本宗旨:综合先前的经典社会理论,包括帕累 托,涂尔干,韦伯,马歇尔等。
• 以为社会学正名:社会学有自己内在的学统(此处不包 括齐美尔);社会学诸先贤之间有一种可以称之为社会 学的内在关联性;
9
曼德维尔悖论:私人的恶 德,公众的利益:私欲的 恶之花;
18世纪道德哲学要解决的 主要问题:在“自利的经 济人”和“公共利益”与 “社会福利”之间搭建桥 梁——认为自力行为可以 促进社会整体的福利,增 加财富,促进繁荣。
斯密:私人恶德→自利; 蜂巢→商业社会。Biblioteka 10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危 机:
此世的救赎 与
被规训的社会学
1
现代性标志着知识和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的新的关联方式。 社会学的兴起须联系知识与社会的关系的变化来考虑
知识分子并不否认自身之存在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张关系— —无论这种紧张关系是一种启蒙—立法式的,还是一种流亡 式的;尽管有人成为科塞所批评的那种理念人,然而,作为 一个整体的知识分子,仍然需要需要与日常生活疏离开来, 以独自承受反思;
6
• 20世纪,社会学理论的中心开始渐渐移往美国;世纪之交的 美国美国大学体系的膨胀,和美国社会的状况——代表美国 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为社会学的起飞提供了 特别理想的环境;
• 早期美国社会学所面对的两种传统:孔德和斯宾塞等人影响 下有关历史变革的进化理论;以及以经验为依据的旨在解决 社会问题的专题研究——此乃当时美国社会学最为显著的特 色;芝加哥学派;
8
• 两次大战之间,西方社会思想传统的危急困境: 对传统理论的信心开始崩溃;虚无主义开始盛行;
• 帕森斯将当代危机部分归之为内在智识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说,正是有关进步和进化的简单化 思维,使得西方充满希望的思想如此脆弱;
• 帕森斯认为这种思维的典型代表即为古典自由主 义假设: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自发的自我调节— —《蜜蜂的寓言》;
• 一战、二战之前,美国社会整体蓬勃向上,德国文化悲观主 义远在天边,并未成为年轻气盛的美国社会的焦虑;
• 然而俄国革命和大萧条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危机,使得美国 人天命论信仰达到了崩溃边缘;自由主义开始成为一种问题;
7
• Who now reads Spencer? Who now reads Parsons?
• 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社会学理论的中心开始转 向美国。欧洲依然源源不断地提供社会理论家 (如法国),但是美国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生产与 传播社会理论的中心,大学制度上的成功与社会 运动的契合成为社会学在美国得以成功的背景;
3
• 1902年生于美国科罗拉多,新 教中产阶级家庭;
• 1920年进入Amherst college, 初学生物学;后受到制度经济 学派Walton Hamilton的影响;
• 帕森斯的重要性首先在于他打破了美国知识分子的 孤立主义和对于社会学狭隘的偏见,尤其是深刻地 冲击了他们对于实证主义的偏爱和对于理论的偏见。 ---Alvin Gouldner: The Coming Crisis of American Sociology;
• 在帕森斯时代的哈佛和哥伦比亚大学(默顿,亚历 山大vs米尔斯),开始渐渐压倒以经验为核心的芝 加哥学派;帕森斯的出现恰好为自由主义的危机提 供了理论上的解决之道,为现世的救赎提供了圆梦 的可能性。美国之梦。
• 意愿论的社会理论:价值(value)(涂尔干)与行动 (action)(韦伯)如何能与利益(interest)(帕累托、 马歇尔)结合起来。
15
• 《社会行动的结构》方法论基础: 所谓“实在论”指的是这样一种哲学或 认识论立场,即认为在我们的主观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不依我们的主观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我们的全部认识(包括科学理论在内)都只是这种 客观实在的一种反映或再现。 在行动科学研究中,至少有某些一般性的、 抽象的理论概念,既“不是与具体现象相对应,而是与具体现象中那些只 能在分析上与其他成分分开的成分相对应”,但也不是像韦伯的“理想类 型”概念所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于现实的“虚构”,而是充分把握了客观外 部世界的某些方面的概念。
11
这场自由主义的危机不仅 是一种社会、政治危机, 而在实质上是一种知识危 机:一场政治与社会思想 的危机;
如果西方社会正在走向毁 灭,那么一定是因为西方 人在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式
出现了问题;
所以有必要对最基本的 社会观念进行考察:社 会行动!
这一定式体现在:关于自由, 关于个人与社会,关于进步 和进化的简单化意识形态, 使得西方社会如此脆弱;
• 《社会行动的结构》, 1937年;
• 《社会系统》,1951年;
• 1930年,翻译《新教伦 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1947年,与人合译韦伯 的《经济与社会》;
• 1950年《社会行动的一 般理论》;
• 《价值、动机和行动系
统》,与爱德华-希尔斯 (Shils)合著,1951年;
• 《经济与社会》,1956;
• 个人的人格统一、对理性的追求能力等假设在战争 过后岌岌可危,简单的进步与进化的意识形态无法 充分考虑集体利益和情感、伦理性的自我表达。
• 古典自由主义(帕森斯称为“自动的自我调控机 制”)难以应对1930年代的西方。为了维护个体自 由和理性,就必须修正以往以功利主义为核心的自 由主义。
13
1,经济行动的理性理念无法理解社会秩序—因为传 统经济学的理性人的观念无法解释霍布斯意义上的社会 秩序的问题,无法达到一种社会整合的理论框架;
• 目的,工具,规范,条件和能动性,是我们理解单位/单元行动的基本元素。 • 个体的能动性与客观的情境:社会学永恒的纠结; • 理解:从主观方面来分析社会行动的必要性。
17
• 对价值(涂尔干)和行动(韦伯)的中和,如何能 与利益(帕累托、马歇尔)联系起来?
• 为了阐述秩序问题,从行动者的视点转移出来, 从社会整合和调控的角度来考察行动。
• 单位/单元行动:1)假定有一个行动者存在(agency);2)有行动的目标, 或未来状态(end);3)行动发生时的情境,包括行动者所无法掌控的状况/ 条件(conditions)以及行动者要努力加以掌控的方法/工具(means);4) 行动者赖以选择的规范(norms)与价值(values)。
• 秩序问题:是什么确保一个社会将会在可控制的 程度上维持一种整合的秩序?
• 回答:要么像霍布斯,通过外在强力来维持秩序; 要么行动的终极目的得到充分整合。
• 如何来做到这一点?从行动到结构。
18
也许从社会行动的结构出发, 可以重新讨论西方历史上关 于人的动机,目的,人与社 会的联系方式,自利与公益 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一讨论要求既能够对现状 提供积极的视角,同时又避 免天真的乐观主义和宏观进 化理论所宣称的太平盛世论。
12
• 无可救药的理论家,有明确的意识形态意味和社会 抱负。
• 研究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古典经济学如何把 这种发展误读为功利主义理性的一种个体主义的简 单繁荣。不能仅把人的行为理解为个体的理性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