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粮液案例分析教学文案

五粮液案例分析教学文案


THANKS 谢谢聆听
媒体监督等);
证券监管部门的直接干预,法律诉讼。
证监会处理结果
中国证监会27日通报,经调查发现,五粮液公司在信息披 露方面存在重大遗漏和披露不及时、不完整等违法行为, 决定给予五粮液责令整改、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其 公司相关人员也被给予警告和罚款。
五粮液整改措施
截止2011年5月,已经全部完成12项整改工作。其中,股份公司通 过对酒类销售公司的单方增资1.5亿元,使得注册资本总额增至2 亿元,使股份公司持股比例增加至95%,集团公司持股比例从先前 20%降低为5%,股份公司充分获得酒类销售工作的主动地位。广 受社会关注的“亚洲证券5500万元资金”问题,集团公司在20 09年12月22日,已免除了投资公司负责追回8000万元借款 (含亚洲证券5500万元)的责任,该项损失由集团公司承担,未 对股份公司造成实质性影响。另外,关于“中科证券约8300万元 资金”的整改,宜宾市国资公司收购投资公司对中科证券享有的82 94万余元债权已完成,并于2009年12月17日将资金划入投 资公司账户。该项损失由大股东宜宾市国资公司承担,未对股份公司 造成实质性影响。其他如商标标识许可使用费、土地租赁以及综合服 务费等关联交易都得到了有效整改。与此同时,五粮液还在增强股份 公司独立性、规范高管薪酬管理和信息披露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 推行了多项整改措施。
,五粮液所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是集团与股份公司之间既 难分彼此又无实际股权关系的奇特现象,每年60多亿元的 关联交易和晦暗不明的利益输送模式,让五粮液股份这家 上市公司变成了高产能低利润低回报的“铁公鸡”。
五粮液股份与五粮 液集团相关控制结 构
形成原因
五粮液股份在1998年上市时,由于受到当时的上市额度限 制,只能将部分资产装入上市公司,而其他未上市的部分 资产则被组建成五粮液集团。
主要原因
公司治理结构
高管交叉任职,由政府任命。
上市模式
上市公司很多工作开展都需要依赖集团,上市后仅有五粮 液品牌、酿酒、勾兑车间,失去配套生产能力。
股权结构
上市后国有股权一股独大,独享公司收益
处理方法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比如重组董事会、提高独立董事比例等); “用手投票”与“用脚投票”的意见表达机制; 外部治理力量的约束作用(如并购市场、 经理人市场、 独立的中介机构,
—刘亮
相关事件回顾
2009.11
6
证监会首次就股民
索赔案进行回复
5
2009.10底
股民代理律师要求
2009.10.3
4
对五粮液作出行政
全国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多位股民
处罚
状告五粮液及其审
3
2009.9.23
计事务所。
证监会通报调查进展:五粮
2009.9.9
2
液涉嫌三项违法违规行为。
五粮液收到中国证 监会调查通知书
1
2009.8.29
《证券市场周刊》发表封面文章: “五粮液巷子很深”,质疑其子 公司投资损失的资金来源。
五粮液集团简介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50年代初8家古传酿酒作坊联 合组建而成的“中国专卖公司四川省宜宾酒厂”,1959年 正式命名为“宜宾五粮液酒厂”,1998年改制为“四川省 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 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敬业奉公,精 益克靡,为消费者生、为消费者长,为消费者忧、为消费 者乐”的核心价值观,秉承“创新求进、永争第一”的企 业精神,通过实施“酒业为主、多元发展”战略,超速发 展,不仅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全国生态环境最佳、产品品 质最优、古老与现代完美结合的酿酒圣地、中国酒业大王, 而且在机械制造、高分子材料、民生科技、玻璃绝缘子、 大中小高精尖注射和精密塑胶制品、循环经济、电子科技 等诸多领域占领高端。
而在其后的经营过程中,由宜宾市国资经营公司控股的五 粮液股份公司,集中于酒类生产的主营业务;而由宜宾市 国资委全资拥有的五粮液集团,在为上市公司提供配套生 产服务的同时,投资范围扩大到了物流、制药、装备制造 等多元化领域,最终成为由省国资委直管的四川省第六大 国有企业。
主要问题
五粮液股份公司与五粮液集团之间巨额关联交易 业绩良好的五粮液股份公司股利很少 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受损严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