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的类型
例子: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丘陵地,从分布的地形部位可以分为一台地、 二台地和三台地三种。
位置 一台地 下部 坡度 一般小 于6度 一般6 度~15 度 一般15 度~25 度 土壤 紫泥土 土壤厚 度 多为 60cm以 上 40~ 60cm 多为 40cm以 下 侵蚀方 式 面蚀 种植产 量 较高
二台地
第四章 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
4.1 4.2 4.3 4.4 4.5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区域土地类型的结构 土地类型的演替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2.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2 (1)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1.1 基本概念
(2)土地类型划分与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划分
从理论上来讲,土地类型强调土地的自然属性,土地 资源类型强调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强调人 类的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从实际上来说,由于自然界几乎不存在不受人类影响 的土地,所以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没有本质区别 ,就如同区别土地与土地资源一样。 土地类型是土地资源类型研究的基础。 土地资源类型:土地类型+土地利用,如暖温带湿润 山地棕壤林地等。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1 基本概念
(1)土地类型分类
土地自然类型的分类,它是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 为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 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 间分布规律。
(2)土地类型
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由于土地各
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2 土地分级
土地分级是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 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
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其中属于同一等级的土地单位,不仅在土地的综合
属性上有相对一致性,而且在土地开发利用方面也
有相似性。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2 土地分级
土地类型的概念: 狭义的: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 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它清楚地表明了土地类型研究的最基本内容,是土地 分级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分类。 广义的:除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了土地分级 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 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
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一种类型组合, 即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强调自然属性,它与土地利用类型有 区别,但划分土地类型时也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 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农业适 宜性、土地保护和改造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措施。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1 基本概念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1 基本概念
土地类型研究不仅深化了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意义,而 且也为土地评价、土地承载力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等土地管 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就早有土地类型的观念。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田(可种植水稻的耕地)、地(不能种 植水稻的耕地)、山地、丘陵等。 气候、植被、地形、土壤、水文、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的 影响等多种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使土地形成了一个具有一 定分布及组合规律、综合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域,这些单 元地域称为土地单元。
英国学者C.W.米切尔1973年在《土地评价》 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七级土地分级系统,在 1979年发表的《资源与规划》一书中又提 出了一个十级土地分级系统。具体见书上 表4-1.
前苏联:把景观作为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
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最大一致性的自然区划 单位。景观内部在形成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按 地方性分异规律对景观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 行分析、比较,对形态单位作出划分,并研究不 同形态单位的特点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即景观形 态学研究,实际上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 位分为三级:地方、限区、相。
澳 大 利 亚
一个或几个地区的组合,它的 地形、土壤出现重复的组合型( 相当于地方),在这个土地系统 中的地形、土壤、植被重复出现。 一组相关的土地利用相似的土地点 (即地形、土壤、植被一致) 在内部性质和土地利用特点更为 一致的区域(类似于限区和相)
土地单元
土地点 (立地)
•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后,有了新的演变: 简单土地系统:由若干个土地单元组成,它们重 复出现并组合成为一种简单的图式。 复杂土地系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土地 系统,但是相互之间存在地貌上的发生学联系。 例如:一个上升平原本是一个简单土地系统,经 切割后形成的河谷又成了一个新的土地系统。 复合土地系统: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土 地系统,但是相互之间缺乏地貌上的发生学联系。 例如:在沉积岩地区内出现火山岩地形,因岩性 不同,故构成了一个复合的土地系统。
相、限区和地方的比较
土地级 相 地形 地貌面 气候 小气候 水文 土壤水性 质相同 土壤 变种 变种 组合 复区 植被 群丛 群丛组 合 复区
限区 地方
中部
紫砂泥 土 紫色石 骨子土
面蚀和 细沟沟 蚀 细沟沟 蚀和浅 沟沟蚀
中等
三台地
上部
低而不 稳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2 土地分级系统
迄今为止各国学者已提出30多种土地分级系统,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澳大利亚和前苏联的分级系统。 澳大利亚(英澳学派) 前苏联和德国景观学派的 我国
土地系统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1 基本概念
土地单元相对均一的含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都有一定的外貌形态特征,这些 外貌特征一般可从其地貌、植被或土壤类型上反映出来;
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都有相近似的成因和相近似的属 性,这些属性主要是指坡度、岩性、水文条件、土壤等自然 属性; 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均在一个上下等级的层次关系 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与其他土地单元构成一个土地分级系统, 即土地类型的划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