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轼水调歌头课件

苏轼水调歌头课件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 的创作特点是先曲后词,即先有 一个固定的乐曲,然后人们再填 入词句。对于这些有固定乐曲的 歌词的字数、段落、句读、韵脚 等创作要求,就叫做词牌。词牌 名的数目大概有七八百个。
怀念子由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即丙辰年) 中秋节夜晚。当时,苏轼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今山东 诸城县)。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见 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六、七年没 有相见了。在1057年两兄弟一同考入进士。他们从小 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 在三年后发生的乌台诗案中,苏轼因诗入狱,苏辙马 上上书皇帝,愿用自己的一切官位为他哥哥赎罪。而 且从他们诗文的往来中也可以感受他们感情的深厚。 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103首,而苏辙写给苏轼的 诗歌更有140首。
10、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词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 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自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 面来看,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 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 浪漫的情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下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
邓艳琴
开县德阳中学 祁美英
与月有关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 瓜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 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 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课堂检测
• 1,苏轼,名 子瞻 ,自号 东坡居士 , 北宋 文学 家。 • 2,唐宋八大家 是 韩愈 、 柳宗元 、欧阳修 、 王安石、 苏洵 、 苏轼 、 、 苏辙 、 曾巩 。 • 3,词的上片写作者在 天上 “ ”“ 人间 ”的徘徊、矛盾, 下片写 对月怀人 ,以积极乐观的旷达 情怀作结。 • 4,词人把上天说成“ 归去 ”,也许在词人 看来那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 5,“ 转 ”“低 ”指月亮的移动, 无眠 暗示夜已深沉。“ ”二字,描 绘出了作者对亲人思念之极的形象。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知识长廊
走进
《水调歌头》
朗读练习 理解课文 听说读想 知识图解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要求:

语言流畅 体会作者的心情 读出音律美、意境美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此篇, 。

,大醉,作
明月————?把酒————。 不知————,今夕————。我欲— ———,又恐————,高处———— —。起舞————,何似———?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小序作用: 交代写词的时间、背景 及缘由。
赏析下片,感受心情
找出下片中词人思念弟弟子由的诗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片写了词人对月怀人。
译读上片,理解词意
• 6“ , 何事长向别时圆 ?” 这一句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 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 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 • 7“此事”指 人的“欢“”合“,月的”晴“”圆“ 。 • 8.词人心理变化过程是由 心有郁结 到 心胸开阔 最后作 达观之想 。
不应有恨
9、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归根到底是在问人生。 B.词的上片是词人酒酣之时的遐想,既是对人生的感叹,同时也暗示了 自己对政治的感慨。 C.词的下片由对月怀人到作者心有所结到尽力开释的心理过程。表现出 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D.全词感情低沉充满苦闷惆怅,表现了词人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_____________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____________
明月什么时候有的呢?我端起酒杯来问青天。不知道 天上的神仙世界里,今晚是哪一年?我想要借助风回 到天上,又担心空中的楼宇太高受不了那里的清寒。 在月光下起身舞蹈,影子也跟着舞蹈,在天上哪里比 得上在人间好。
上片写出了词人在“天上”“人 间”的徘徊、矛盾。
苏轼遭遇
• 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受到压制, 虽然他一心报国,可是还是受到变法派排斥打击, 不能容于朝廷,最后自请外任到密州。虽然政治 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郁闷,可是他并不沉沦, 他仍然衷心于朝廷,仍然希望为国效力。从他写 的词《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可以看出他的报国情 怀。而且虽然贬官到地方,他仍然在任上尽心竭 力为百姓服务,很受百姓爱戴。
qióng
)
绮户 (雕花的窗户
)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 不胜 (经受不住
)
婵娟 (月亮)
课文图解:
上阕 — 望月(写景)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下阕 — 怀人 — 团圆(人圆)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主题: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亲人的怀念。


请在《水调歌头》中找出: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为了了解一个人的思想行为而对 他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论述。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 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
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在词的发展史上 创立了豪放派。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 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 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 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 足以令人敬服。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下查初中 邓艳琴
苏 轼
(公元1037--公元1101年)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的 文学家、书画家。我国“唐宋 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 人。 与父亲苏洵、弟苏辙, 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 苏轼、苏辙、曾巩。
• 宋神宗后来看到这首词说:苏轼终是爱君。
上片内容
• 词人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尔虞我诈 的政治斗争的矛盾心情。
全词中词人情感变化: 心有郁结——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
用对联来概括词作的内容
忠君爱弟 望 月 问 天 想 朝 廷
问 月 思 人 盼 团 圆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背诵《水调歌头》 2. 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
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 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
转——,低——,照——。不应——何 事————?人有————,月有————, 此事————。但愿————,千里——— —。

理解课文
要求:
1.小组讨论翻译课文 2.找出文中读音、写法及词义需要注意的 字词 3.划出不懂的句子
què

宫阙 (宫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