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first round review of G eography in senior three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考纲要求]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

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

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

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1、种植业(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以南:水田,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淮河以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和质量。

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出口农业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

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

2、林业、牧业和渔业(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现状:世界上少林国家。

天然林采伐过度,面积缩小。

措施:控制采伐量,加强营林、造林,建设速生丰产林,开展全民性义务植树,生长量超过采伐量,世界上人工造林最显著的国家。

除营造用材林、薪炭林,大力发展经济林。

林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最大天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是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和人工林区。

(2)畜牧业牧区畜牧业: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海、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宁夏(滩羊)。

农耕区畜牧业:饲养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是城乡人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3)水产业有利条件:大陆边缘有广阔的海域(大陆架宽广、寒暖流交汇)、河湖水域面积广。

生产情况:总体海水产品产量大,捕捞海产品产量大,养殖淡水产品产量大。

东南部水产业发达的因素:水域面积大,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3、农业的发展(1)成就粮食、棉花、肉类、花生、油菜籽、水果世界第一。

农业生产条件、装备、机械化水平提高。

(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结构现状:种植业占据主导地位,畜牧业占比重低,林业、渔业比重很小。

结构调整原因:畜、林、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经济效益高,畜、牧业生产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化。

调整方向:稳定粮食,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

(3)科技兴农(4)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大部分地区的个体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过程简单,缺少市场联系渠道,不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产业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企业带动个体农户进入市场,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系起来进行一体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

(5)农业发展前景农业发展方针:“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前景: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能力训练]1、我国以擅长种水稻著称的少数民族是()a.赫哲族b.哈萨克族c.朝鲜族d.达翰尔族2、下列地区中,农作物为一年一熟的是()a.松嫩平原b.台湾西部平原c.成都平原d.江汉平原3、我国北方地区出产的水果主要有()a.苹果、梨b.柑桔、桃c.哈蜜瓜、荔枝d.菠萝、葡萄4、关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树种丰富b、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多c、分布不均d、东北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林区5、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d、人口多,耕地少6、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a、天然橡胶b、椰子c、柚木d、樟脑7、我国最大的油菜籽产区是()a、长江流域b、珠江三角洲c、淮河流域d、东北平原8、我国的四大牧区是()a、宁夏、新疆、青海、四川b、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c、陕西、西藏、甘肃、宁夏d、山西、西藏、甘肃、9、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a、冬小麦b、甜菜c、棉花d、甘蔗读图,分析回答10~12题:10、图中ab 为()a.内外流域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c.400mm等降水量线d.200mm等降水量线11、下列农业在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a.高原农牧业b.绿洲农业c.桑基农业d.灌溉农业12、甲图中字母q分布区表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非纺织原料)以及该区域和乙图中c区域相同的粮食作物分别是()a、甜菜和春小麦b、甜菜和冬小麦c、甘蔗和水稻d、棉花和春小麦读下图,回答13—16题13.有关河流r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汛满足春播需要b.含沙量大c.无结冰期d.只有夏汛14.有关该地区森林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采伐以合理砍伐为主b.全国最大的次生林区c.珍贵树种有红松、落叶松d.增加产品附加值是本区林业发展重点15.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c.地势平坦,雨热充足d.交通发达16.导致山脉a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的区位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地形d.交通17、该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理由是()①地广人稀②平原地形③科技水平高④投入资金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8.读下图,回答问题(1)分析④地降水量多于⑤地的原因(2)分析⑥、⑦两地年纬度接近,但气温有明显差异的原因(3)分析②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4)①、③两地都发展了纺织工业,①发展工业,③发展工业。

[能力训练答案]1、c2、a3、a4、b5、d6、d7、a8、b 9、b 10、b 11、c12、a 13、a 14、b 15、b 16、a17、a18、(1)④处地处西南,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影响、降水较多,⑤深居内陆,降水较少(2)⑥地位于四川盆地,夏季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冬季,盆地北部高大的山脉阻挡北方寒冷气流,所以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高。

(3)土壤较为贫瘠,为中低产田,春旱、多大风天气易发生洪涝灾害(4)棉纺织、毛纺织--------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