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鉴赏诗歌之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之人物形象


指出形象的意义
1不慕权贵、 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常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见
艺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术 形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
类疾
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离别诗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边塞诗
“倦卧”“闲吟” 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景物表现 出
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解读描写手段 (叙事性强)
(肖像、语言、神态、行动、心理)、环境(自然 环境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社会环境)、情节。
2、借助诗中意象 3、分析关键词句 4、学会知人论世
(抒情性强) (议论抒情处) (作者、注解)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概括特点
分析诗句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
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
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
表达出诗人对小儿的喜爱。
点明作用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步骤一) 首句点出佳节之时诗人身在异乡,“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 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 “还 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 的思念。(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步骤三)
为什么写
如何入诗境 如何品诗情
概念理解:

抒情主人公(抒情诗) 塑造的人物形象(叙事诗)
诗歌的形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要求:把握形象的特点,分析寓于形象中 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一课时
(叙事诗)他人形象:
《木兰辞》中的木兰:替父从军,孝勇双全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坚守爱情,忠贞不渝
(抒情诗)自我形象:
《归园田居》中的抒情主人公: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声声慢》中的抒情主人公:孤独寂寞,郁闷愁苦
学习目标:
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掌握规范的答题步骤
• 如何读懂诗歌、把握主旨? • 四看
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明时代; 三、看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
点明作用
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 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 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 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唐诗宋词
田园有宅男, 边塞多愤青, 老兵坐床头, 知青咏古自助游, 皇上宫中愁, 名媛丈夫死得早。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透视 鉴赏 评价
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
考点透视
写了什么
A.描写了什么 形象

B.营造了什么 意境ຫໍສະໝຸດ 境C.抒发了什么 情感

怎样写的
D .运用了什么 语言
E .运用了什么 技巧
现实; 四、看诗歌(抓意象、情感词)—明主旨。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垂纶:钓鱼
概括特点
分析诗句
诗歌塑造了一个专心于钓鱼、自然可爱的小儿形象。
诗歌通过“蓬头”的外貌描写,“侧坐”、“遥招手”的动作
描写,还有“怕得鱼惊”的心理描写,刻画出小儿专心致志钓 鱼的可爱形象,
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 • 狭径初成竹旋栽。 • 梢影细从茶碗入, • 叶声轻逐篆烟来。 • 暑天倦卧星穿过, • 冬昼闲吟雪压摧。 • 预想此时应更好, • 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释】篆烟:盘香的烟缕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 形象。
“竹轩”“柴门”“狭径”等简 朴清幽的生活环境,表现了 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得;
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表达技巧; (3)指出形象的意义(情感)。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概括形象特点
分析形象的
【参考答案】 基本特征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
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
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
“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
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
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
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
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