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行业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交通运输行业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交通运输行业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1 、单位从业人员:各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2、非全日制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且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从业人员。

3、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4、长期职工: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

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和其他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计划外用工。

5、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

包括各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招用的,签订一年以内的劳动合同或使用期不超过一年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

各单位的长期职工与临时职工之和为该单位全部在岗职工。

6、专业技术人员: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且已在1983 年以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或在1984 年以后聘任了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具体指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含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及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教学人员、船舶技术人员、经济人员、会计人员、统计人员、翻译人员、图书资料、档案、文博人员、新闻、出版人员、律师及政工人员。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具体指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企业、事业单位下设的职能机构、企业的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中从事生产、技术、经济管理和政治工作的人员。

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7、其他从业人员:各单位其他从业人员是指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不作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各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

但不包括在单位中工作并领取劳动报酬的在校学生、兼职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

单位其他从业人员与在岗职工之和为该单位从业人员。

8、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9、内部退养职工:指接近正常退休年龄但因各种原因退出工作岗位,并办理了内退手续,在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前由单位按月发给一定生活费的职工。

10、提前退休人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的提前退休人员和交通运输部规定的有关特殊工种办理的提前退休人员。

11、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

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和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1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

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13、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

包括支付给再就业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和外籍、港、台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

在计算使用本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时,只计入发给他们的附加报酬,他们原享受的所有离退休金及劳保福利应统计在离退休人员劳保福利费用中。

14、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的生活费:指职工在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期间从本单位领取的生活费用。

15、内部退养职工生活费:指内部退养职工在保留劳动关系期间从本单位领取的生活费。

16、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

津贴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船员、潜水员、航标人员、飞行作业人员伙食津贴、远洋船员航行津贴、水上作业津贴、艰苦岛屿作业津贴、潜水作业津贴、验船津贴、公路养护津贴、其他津贴等。

17 、年末离休人员人数:指在1949 年9 月30 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符合一九八二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干部人数” 。

不包括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退休前在工人岗位工作的退休工人和已经死亡的人数。

18 、年末退休人员人数:指职工因养老或因工致残、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原工作岗位,按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办理了退休手续人员的人数。

不包括退休后改办手续转为离休干部的人数和已经死亡的人数。

19、离休金:指发给离休人员的离休费和按一九八二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 发给符合规定的离休干部相当一至二个月标准工资的生活补贴及1988 年增发的生活补贴。

20 、退休金: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退休人员的退休费和1988 年增发的生活补贴。

以上离休金和退休金应包括发给离休人员和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和物价补贴。

21、医疗卫生费:指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医疗费、住院费以及住院伙食补助等费用。

22 、本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工指直接与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

23 、本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劳动报酬:指用工单位为劳务派遣工或劳务工支付的劳动报酬总额(不含因派遣人员而产生的管理费用)。

人社统IR3 号表指标解释1、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标解释同国家统计局。

2、销售(营业)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的全部收入。

3、利润总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它反映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

该资料来源于损益表中利润总额项的本年累计数。

4 、企业成本费用总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所有费用。

它在财务损益表上表现为销售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本年累计数。

5、企业人工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

其范围包括: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

6、社会保险费用:指企业实际为从业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

包括企业上交给社会保险机构的费用和在此费用之外为从业人员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或储蓄性养老保险。

不包括不在岗人员的社会保险费用。

7、福利费用:指企业在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从业人员个人以及用于集体的福利费用的总称。

主要包括企业支付给从业人员的冬季取暖补贴费(也包括企业实际支付给享受集体供暖的从业人员个人的部分)、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补贴、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设施和集体福利事业补贴费以及丧葬抚恤救济费等。

该指标资料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净利润分配中公益金里用于集体福利设施的费用,另一方面是从业人员福利费(不包括上缴给社会保险机构的医疗保险费用)。

8、教育经费:指企业为从业人员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培训费用(包括企业为主要培训本企业从业人员的技工学校所支付的费用)。

该资料主要来源于管理费用中的教育经费。

9、劳动保护费用:指企业为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等发生的费用,以及用于职工劳动保护用品(如保健用品、清凉用品、工作服等)的费用。

它来源于制造费用中的劳动保护费科目。

10、住房费用:指企业为改善从业人员居住条件而支付的所有费用。

具体包括企业实际为从业人员支付的住房补贴(包括租房费用、租房差价补贴、购房差价补贴等)、住房公积金、宿舍的折旧费用等。

11 、其他人工成本:指不包括在以上各项中的其他人工成本项目。

如工会经费、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各种商业保险费用、企业因招聘从业人员而实际花费的招聘费用、解聘辞退费用以及在本企业领取劳动报酬的外藉从业人员费用等。

交通运输行业劳动工资年报表内及表间逻辑关系交人劳21 表: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人数情况8 行=9 行+21 行+24 行+27 行+28 行+31 行28 行=29 行+30 行表内校核式:1 行=2 行+6 行+7 行 2 行=3 行+4 行+5 行8 行=9 行+21 行+24 行+27 行+28 行+31 行28 行=29 行+30 行13行=14 行+・・・+19 行10 行 >=11 行 21 行>=22 行+23 行24 行 >=25 行 +26 行 8 行=3 行+6 行+7 行 9 行=10 行+12 行+13 行+20 行21 行>=22 行+23 行8 行=3 行+6 行+7 行24 行 >=25 行 +26 行 6 列=7 列+8 列+10 列1 行=2 行+6 行+7 行2 行=3 行+4 行+5 行6 列=11 列+12 列 13 列>=14 列+15 列+16 列3 列=6 列 +13 列 17 列>=18 列+19 列2 列=3 列+17 列 8 列 >=9 列3 列>=4 列 3 列 >=5 列 9 行=10 行+12 行+13 行+20 行表间校核式:交人劳 21 表8行2 列=交人劳 23 表1 行 1 列 表1 行2列交人劳 21 表8行6 列=交人劳 23 表1 行3列 表1 行4 列 交人劳 21 表 8 行 3 列= 交人劳 23 交人劳 21 表8行13 列=交人劳 23 交人劳 21 表8行 17 列=交人劳 23 表1 行 5列交人劳 22 表: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情况 表内校核式:8 行=9 行+21 行+24 行+27行+28 行+31 行 28 行=29 行+30 行13行=14 行+・・・+19 行 10 行 >=11 行2 列 =3 列 +4 列4 列 >=5 列 +6 列 +7 列 1行=2行+…+32行 2 列 =3 列 +4 列8 列>=9 列 +10 列12 列 =13 列+14 列交人劳 22 表续:1 列>=2 列 4 列 >=5 列表间校核式:表1行7列表1行9列23 表 1 行 15 列交人劳 23 表:交通运输行业按地区分国有经济单位人数与劳动报酬、生活费情况 表内校核式:14 列 >=15 列+16 列+17 列 18 列>=19 列 +20 列1 列 =2 列 +8列 11 列=12 列 +18 列 交人劳 22 表 8 行 1 列= 交人劳 23 表 1 行 6 列交人劳 22 表 8 行 2 列= 交人劳 23交人劳 22 表 8 行 3 列= 交人劳 23 表 1 行 8 列交人劳 22 表 8 行 4 列= 交人劳 23交人劳 22 表8 行8列=交人劳 23 表1行10 列 23 表 1 行 11 列交人劳 22 表8行12 列=交人劳 23 表1行12 列 23 表 1 行 13 列交人劳 22 表8行14 列=交人劳 23 表1行14 列交人劳 22 表 8 行 11 列= 交人劳 交人劳 22 表 8 行 13 列= 交人劳 交人劳 22 表 8 行 18 列= 交人劳7 列=8 列+9 列12 列=13 列+14 列1 列=2 列+5 列 6 列=7 列+10 列11 列=12 列+15 列交人劳24 表:交通运输行业单位特殊岗位人员年末人数表内校核式:1 行=2 行+6 行+7 行 2 行=3 行+ …+5 行8 行=9 行+21 行+22 行+23 行+24 行9 行=10 行+12 行+13 行+2013 行=14 行+…+19 行10 行>=11 行8 行=3 行+6 行+7 行 1 列=2 列+5 列2 列=3 列+4 列5 列=6 列+7 列8 列=9 列+10 列16 列>=17 列交人劳25 表:交通运输行业特殊岗位津贴执行情况表内校核式:1行=2行+6行+7行2行=3行+…+5 行1 列=2 列+4 列+6 列+8 列+10 列+12 列+14 列+16 列+18 列交人劳26 表:交通运输行业离退休人数及保险福利费用情况1 行=2 行+11 行 2 行=3 行+9 行+10 行7 列=8 列+9 列12 列=13 列+14 列表内校核式:1 行=2 行+11 行 2 行=3 行+9 行+10 行3 行 =4 行 +8 行4 行=5 行+6 行 +7 行1 列 >=2 列6 列 >=7 列人社统 IR3 号表:企业人工成本情况表内校核式:1 行=2 行+3 行+10 行+ …+20 行 3 行=6 行+9 行 6 行>=7 行6 行 >=8 行6 列=7 列+…+13 列 1 列 =4 列 +5 列 6列=8列+…+11 列1 列 >=3 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