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没有什么必须要说苏美①四十年前,我爹在新疆当骑兵。
那时候他很年轻,骑一匹枣红军马,挎一杆枪,在昆仑山茫茫的雪原里行走。
那时候,他有多年轻呢?帕米尔高原的积雪没过马膝,走不了几百米,枣红马就像从油锅里捞出似的,一身汗水闪着光,腾腾冒白汽。
雪原之大,一望无垠,天上没有飞鸟,雪面上也没有走兽的足迹。
我爹和一匹马就这么走着,走到天荒地老,居然没有把一颗心走荒芜。
②那时候他一定想着,再走20公里,边界西线就算巡察完毕,他就可以回哨所和班长报到了。
我爹的班长我没见过,但在家里旧相册中看到过我爹。
他穿了军大衣,脚蹬翻毛大头鞋,破烂的棉衣翻了瓤,头上顶着雷锋帽,跨在军马上像一个土匪。
但一张脸轮廓清楚,两只眼睛里全是光,那时他正年轻,挥舞着鞭子,把马抽打的朝天嘶鸣,不管不顾的在雪原里奔跑,跑着跑着,人和马突然就都老了,双双跌落在雪地里。
③四十年后他住院做X光,查出一根肋骨断了。
把我们吓了一跳。
他自己想了很久,说二十岁时在帕米尔高原骑马打雪狼,一个闪失翻身跌下马,托住缰绳又翻身上马继续追。
人和马哪追得上狼,但这一场追逐却人欢马叫,兴奋异常,隐隐觉得肋叉子痒,回哨所喝几瓶酒倒头睡,也就过去了。
一根肋骨=一瓶酒+睡一觉。
年轻时的算术总是这么简单。
④关于帕米尔高原,我爹说的很少。
他并不需要多说,因为我长到十四五岁,还在每个暑假坐着军车远上昆仑山,在兵站吃羊肉揪片子,在汹涌的冰河边上吃西瓜。
那时候我不听他说话。
他也不和我说话。
我和我爹的关系,就是直线关系。
他把搪瓷饭碗从屋里砸到屋外墙上,是直线;把我姐一脚踹出家门,是直线;十八岁时向我呼啸而来的十多记耳光,记记都是直线。
这些直线就是我和我爹最短的距离。
我们一直没有什么可说的。
也没有什么必须要说。
我们坐在那里,吃饭,看电视,边吃饭边看电视。
就这样。
⑤可日子就过去了。
饭还是那些饭,电视还是那些电视,人却老了。
突然的,就弯曲了。
⑥我第一次见我爹哭,是他从手术室下来。
麻药过去,他渐渐醒来,突然眼角就滑下泪了。
他不能翻身,不能动,颈子底下背着麻醉泵,不能用枕头,泪水就朝耳廓落下去。
他就无声的落着泪,什么也没说。
我只是愕然,像是撞见了不该撞见的秘密,哑口无言,那时侯他还不满四十九岁,查出了癌症,功名利禄戛然而止,所有为人的尊严和体面都让位给死亡。
他和死亡缓慢的分享每一分钟,彼此都有无穷的时间和耐心。
我在想,从他落下泪那一刻起,永无天日的寂寞就上路了。
这寂寞虚空一片,抓摸不着,唯一温暖的伴侣就是死亡。
⑦我爹曾说想找人大哭一场。
我想他一定没有找到这样一个人。
不是我妈,也不是我,说到底,他只能赤手空拳。
我们的陪伴像是隔着玻璃的拥抱,无论多么情真意切,到底是无用。
而他要和这个人哭些什么,这是一个秘密,我猜想也许有关人的一生,可这是一个禁忌的秘密。
⑧手术后两年,我爹回了西安。
我爹曾经非常年轻,两条腿就追得上雪兔,一杆枪把半身靶心打的稀烂,大雪封山,几个兄弟把方圆五十里所有酒瓶子都喝空了,最后拿着大头鞋跟哈萨克牧民换马奶酒继续喝,把日月喝出几个交替。
无论如何,我都必须承认他牛过。
可是,这又如何?他还是要去躺在手术台上,被人切的乱七八糟,他还是要摊开身体,让无数的绿色黄色流进去,把骨髓炸出来,逼他求饶,逼他认输,最后再把他碾成齑粉吹的烟消云散。
⑨我和我爹,从来没有什么非说不可的话。
我曾将鸡毛蒜皮的不顺遂归咎于他,仿佛竖起一个敌人就能抵挡时间的侵蚀。
可他倒下去了。
抛下我一个人,赤手空拳的面对无尽的时间,死亡终将跨过他的尸体扼住我的喉咙。
⑩我一直想和他说点什么,会突然生出蜿蜒的不舍,害怕遗忘,怕那些人和事,终将消失在时间深处。
我想跟他说说帕米尔的雪原,说说那十几个耳光,说说老家的墓地和他压在枕头下的《幽明录》,但事到临头,只有沉默才是教养。
⑪一天,我回到家他在厨房做饭,当当当切莱。
突然的他就说起怎么挑鱼腥线,怎么用蛋清表牛内,泡菜太酸怎么办,蒸馒头为什么面发不起来,我在一边测蒜,尝一口砂锅里的汤问他成否,突然他就对我说,一个人,也要好好做饭,好好吃饭。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中“我爹和一匹马就这么走着,走到天荒地老,居然没有把一颗心走荒芜。
”说明了父亲一直保持着军人的精神和斗志。
B. 第②段中“但一张脸轮廓清楚,两只眼睛里全是光。
”,表现父亲的年轻。
C. 第②段中“跑着跑着,人和马突然就都老了,双双跌落在雪地里。
”说明父亲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条件艰苦的边疆地区工作和生活。
D. 第⑪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体贴和温情,也表现“我”对父亲的爱。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主要是从动作方面描写父亲,侧重表现他当年的神采。
B. 第④段主要从家庭生活的角度来写,侧重表现父亲对孩子简单粗暴的态度。
C. 第⑤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从叙述父亲前半生的经历转到叙述父亲后半生的经历。
D. 从前三段的描述中可知,父亲是个刚强、坚毅、忠诚于人民利益的军人。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前面侧重直接叙述父亲年轻时的经历,而后面则侧重于“我”对父亲的认识和自我反省。
B. 文章表现了“我”深深的自责和对父亲身患重病的深深担忧。
C. 文章通过表面上无话可说但内心却无比牵挂的对比,表现了“我”对父亲深挚的感情。
D. 标题“没有什么必须要说”表明父亲对孩子简单粗暴的态度给我留下难以言说的痛苦。
【答案】(1)B(2)A(3)D【解析】【分析】(1)B. 第②段中“但一张脸轮廓清楚,两只眼睛里全是光。
”的“但”是转折关系连词,这句话和前面“他穿了军大衣,脚蹬翻毛大头鞋,破烂的棉衣翻了瓤,头上顶着雷锋帽,跨在军马上像一个土匪。
”形成转折关系,前文说父亲的外在形象是土匪,而从“眼睛的光”里看出他的精神面貌,他对于国家民族的忠诚,对于军人事业的热爱,所以“两只眼睛里全是光”不是指外在的年轻,而是内在的精神面貌,故B错误,选B 。
(2)A. 第②段“他穿了军大衣,脚蹬翻毛大头鞋,破烂的棉衣翻了瓤,头上顶着雷锋帽,跨在军马上像一个土匪。
但一张脸轮廓清楚,两只眼睛里全是光,”这里运用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刻画父亲生气勃勃的形象,“挥舞着鞭子,把马抽打的朝天嘶鸣,不管不顾的在雪原里奔跑,跑着跑着,人和马突然就都老了,双双跌落在雪地里。
”是动作描写,故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比重相同,故A错误,选A。
(3)D. 标题“没有什么必须要说”在文章的第④段、第⑨段出现,第④段写出了父亲对“我们”的粗暴直接,父亲和孩子之间无话可说。
第⑨段“可他倒下去了。
抛下我一个人,赤手空拳的面对无尽的时间,死亡终将跨过他的尸体扼住我的喉咙。
”看出“我”对父亲的态度的变化,开始理解父亲。
第⑩段“我一直想和他说点什么”和第⑪段父亲主动和我分享生活,关怀我,我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融化。
题目“没有什么必须要说”是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的,开始是无话可说,后来想说却不知怎么说,最后开始交流,表现了父亲和”我“之间的感情,故D错误,选D。
故答案为:⑴ B;⑵A;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①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成功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但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②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呢?③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只有一次,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
例如《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生目标就是自度度人,自觉觉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人生目标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他们都成了最好的自己。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④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对该领域有激情时,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发挥出所有的潜力。
这时候,你已经不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
毫无疑问,你将会得到成功。
⑤2002年,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欢的工作——担任首席微软架构师,专注于软件技术的创新。
此后,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
⑥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我们要把抽象的大目标简化成实际的小目标,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低,要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及时调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调低。
达成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
⑦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了解自己,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今天胜于昨天,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更好的你自己。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2)在第③段的横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你自己”?(4)第⑦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说明其作用。
(5)比尔·盖茨从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中确立了目标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联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从感兴趣的事情中确立目标的。
【答案】(1)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的人生目标就是终生致力于聋盲人的公共救助事业;《周恩来传》中周恩来的人生目标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要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
(4)道理论证(引证法)。
作用:引用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名言能更好地证明中心论点。
(5)略【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读课文,明确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