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交通工程学》考试题
一、 何为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各有什么用途?两者有何关系?12’ 二、 何为交通密度,有何用途?主要调查方法有哪些?12’
三、 何谓交通需求管理?何谓交通系统管理?各有哪些主要策略?16’ 四、 非平衡交通分配方法有哪些?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10’ 五、 何谓OD 调查?简述主要调查类别及各自的调查方法?16’ 六、 高速公路单向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公式为: P HV W i B D f f f N c
v
C C ⨯⨯⨯⨯⨯=)(
试说明各个符号的含义。
14’
七、 在交通连续流模型中,假定流速V 与密度K 之间的关系式为2)1(bK a V -=,
试依据两个边界条件,确定系数a 、b 值,并导出速度与流量,以及流量与密度的关系式。
10’
八、 写出流动观测车法计算交通量、平均行程时间、平均车速的公式,并说明
表达式中各自参数的含义。
10’
2004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在交通调查区域中预估到其中几个交通区的交通发生和吸引量将有大量的变化,此外,
若干现状还未任何出行的交通区也将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交通需求预测采用何种交通分布方法较为合适?__
a重力模型法b弗雷特法
c平均增长率法d均衡增长率法
2.某双向两车道公路,2003年5月13日星期二测得日交通量为14770辆/日,五月份月变
系数为0.98,星期二的日变系数为0.97,设计小时系数为0.125,方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双向需修成__。
a二车道b四车道
c六车道d八车道
3.道路交通流中车头时距统计分析可用__来描述。
a 二项分布
b 负指数分布
c 泊松分布d负二项分布
4.一批驾驶员按一试车方案各以同一速度沿道路驾车行驶,分别用雷达测速计和在道路上
行驶的行程时间记录,两种方法计算各自的车速及平均车速。
如对所有车辆行驶的速度由车上经校正的示速表表明并不一样,则下列答案正确的是__。
两种方法所得的平均车速相同 b. 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 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
5.交通标志设计的三要素是__。
a.颜色、形状、图案
b. 相位、周期、绿信比
c. 流量、速度、密度
d. 颜色、形状、图符
6.实际停放车累积次数与车位容量之比称为__。
a. 停车密度
b. 停放车指数
c. 停放周转率
d. 停放饱和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何谓OD调查?简述主要调查类别与方法。
2.简述智能运输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3.何谓车辆换算系数?你认为对于路段、信号交叉口、环形交叉口,该系数如何求算较为
合理?
4.影响交织区交织运行的参数有哪些?
5.何谓服务水平,其分级是按什么指标划分的?你认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双车道二级
公路、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分析用什么指标合理?设计时各应采用何种服务水平等级?
6.SCOOT、SCA T、TRANSYT系统的优化参数及其各自优化原理?
三、计算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在一条车流中有30%的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稳定速度行驶,有30%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行驶,其余40%则以100公里/小时行驶,一观测车以70公里/小时的稳定车速随车流行驶5公里时,有17辆车超越观测车(指超越观测车数减去被测试车超越数),在观测车以同样速度逆车流行驶5公里时,迎面相遇的有303辆车,试问:
a. 车流的平均车速和流量是多少?(12分)
b.试求有多少辆车以100km/h行驶的车超越观测车?(6分)
c.用上述观测法得到的是时间平均车速还是空间平均车速?(2分)
2.通过高速公路特定路段数据采集、统计,并分析得出速度(V)与密度(K)的两个修正公式:
V=57.5(1-0.008K) (1)
V=61.2e-0.015K(2)
试就上述两个公式,分别回答如下问题:
a. 找出自由流速度(V f)及最佳密度(K m)(8分)
b. 推导流量-速度及流量-密度的函数关系式(8分)
c. 确定路段的最大流量值(Q m)(4分)
3. 已知某交叉口(如右图),东西干道一个方向有三
个车道,南北支路一个方向有一条车道。
受车流不均匀性及非机动车、行人干扰的折减系数为0.9。
信号灯管制交通配时:周期T=120S,绿灯t g=52S,绿灯亮后,第一辆车启动,通过停车线的时间为2.3S。
车种比例大车:小车为2:8,车辆平均通过停车线的时间为2.65S。
东西方向左转车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右转车占进口交通量的10%;南北向左转、右转各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
求该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2005
交通工程学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 车头时距分布可以用___拟合。
a. 负指数分布
b. 二项分布
c. 泊松分布
d. 负二项分布
2. 对同一道路交通条件而言,基本通行能力(C 基)、可能通行能力(N 可)与实用通行能力
(N 实)之间的关系。
a. N 可>N 基>N 实
b. N 可>N 实>N 基
c. N 基>N 可>N 实
d. N 基>N 实>N 可 3. ITS 是指________。
a. 交通需求管理
b. 交通系统管理 b. 交通管理 d. 智能运输系统 4. 时间平均车速(t V )与空间平均车均(s V )的关系为_______。
a. (t V ) > (s V )
b. (t V ) ≤ (s V )
c. (t V ) = (s V )
d. (t V ) ≥ (s V )
5. 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后的交通量之比称为
_______
a. 高峰小时系数
b. 高峰小时交通量
c. 高峰小时流率
d. 高峰小时流量比
6. 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称为_______。
a. 地点车速
b. 行驶车速
c. 行程车速
d. 临界车速 7. SCOOT 系统是指________
a 绿波系统
b 交通网络优化技术
c 脱机控制系统
d 联机选择式控制系统 8. 当速度采用Greenshields 线性模型,以下表达式正确的是_______
a.
j f
k u u
V Q )1(-
= b. j f
k u u
V Q )1(+=
c.
2
)1(j f k k V V Q -
⋅=
d. k k k
V Q j
f ⋅-=)1( 9. 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
匀系数K d 应为_______
a. 40%
b. 60%
c. 50%
d. 66.7%
10. 对于过境车辆(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外),应该用__________方法调查其出行情况?
a. 家访
b. 发明信片法
c. 路边询问
d. 电话询问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单向交通种类及优缺点。
2.何谓绿波设计?主要参数有哪些?
3.何谓交通密度?有何用途?主要调查方法有哪些?
4.简述交通量、服务交通量、通行能力的区别与联系。
5.何谓车辆换算系数?有何用途?对不同管制交叉口及路段而方言,这些系数值是否
相同?
6.非平衡交通分配的方法有哪些?各自适用条件?
7.服务水平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8.交通标志设计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在一条30km长的某路路段的起点断面上,在5min内测得60辆汽车,车流是均匀
连续的V=30km/h,试求Q、h t、h s、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这段路所需时间t。
2.测试车在长5km的路段上往返行驶共12次,观测数据列于表中,求东行、西行车
流量、运行时间与车速。
用测试车法测得的数据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 a
2. c
3. d
4. d
5. a
6. c
7. b
8. d
9. b 10. b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80分)
1.P248
2.P237
3.P35-P36
4.P129
5.P132,P48
6.P182-P183
7.P118
8.颜色、形状、图符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1.Q=720辆/h,K=24辆/km
h t=5s/辆,h s=42m/辆
t=1h
V=68.2km/h
2.q东=564辆/h,E东=4.4min,
东
V=62.5km/h q西=577辆/h,E西=4.8min,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