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南大学2007-2008交通工程学试题(答案)

东南大学2007-2008交通工程学试题(答案)

(2007-2008年)东南大学课程名称 交通工程基础2・路段的瓶颈处的交通状流态常用累il •交通量(纵轴)一时间(横轴)曲线图来表示.流入与流出曲线所包络的而积表示 所有车辆延误时间 •连接流入与流出曲线水平线段表示, 某个车辆的延误,连接流入与流出曲线竖直线段表示 某个时点的排队车辆数3.在重力模型中,两区之间的出行数与两区之间的行程时间(或费用、距离等〉成反冬+也=0iit dx由跟车理论知,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的三个待性是_制约性.滞后性和传递性交通密度与速度关系模型通常有©rcenshiclds 模型、Grcnbcrg 模型、Underwood 模型等,英中Srcenshiclds 模型的形式是 V=适用专业交通•道路•运输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 100分钟填充题(20分,每空1分〉1. 交通工程学是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交通工程学把人、车、路、环境 视为一个整体,用 自然的方法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

比。

4. LWR 模型通常形式是5. 6. 7. 出行的三要素是指端点、岀行目的、采用交通方式(使用交通资源)&道路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纽带,幷功能可以归纳为交通功能、城市空间划分功能和 土地利用诱导功能。

9・公共汽车从B 点出发到已 行泄距离3・4l<m,共花费了 11.61分钟时间。

中途经过两个交叉口和三个停靠站,经过两个交叉口的停车时间分别是0.51分钟、3・21分钟,经过 三个停靠站的停车时间分别是647分钟、0・66分钟、0-41分钟。

由此可以得出,停车 时间是 5.26s ,行使时间 691.34s ,行驶速度是4・92m/s •行程速度是4.88m/s O 10.空间平均速度是地点速度的为和乎均_值,时间平均速度是地点速度的盘旦均_值。

选择题(10分,毎空1分:在 填写相应的字母)设M/M/1系统的利用系数为P ,则在系统中有n 个顾客的概率为 AA P ^(1— P ) B. P (1— P ) 在交通流的流体力学模型中,停止波的交通密度等于 B0 B.堵塞密度 C ・1 D •临界密度人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平均增长系数B.未来分布=现状分布X 平均增长系数C.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十平均增长系数0.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平均增长系数交通密度不容易观测,通常用英他变量来代替,但是不能用来代替交通密度。

0. PV(l-P)2. 3. 用于出行分布预测的平均系数法的公式为 B4.人时间占有率B.空间占有率C.车头时距0.车头间距5. 交通量分配模型通是—软件的核心技术.A•微观仿真B•中观仿真C•宏观仿貞D•交通规划6・ SCOOT系统是0A.方案选择方式的控制系统B.采用分层式il算机控制结构的控制系统C・只有唯一方案的控制系统D.方案形成方式的控制系统设车流的流量为Q辆/小时,车头时距h服从负指数分布。

则到达的车头时距h大于t秒的概率是CA. cxp(36OOQt)B. cxp(-3600Qt) C・ cxp(-Qt/3600) D・cxp(Qt/3600)8. 丁•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基本参数不包括CA.相位差B・绿信比C・绿灯时间9. 年平均日交通量简写为 _________AA, AADT B. W&DT C. MADT D. AOT10- 下列仿真系统中,属于微观仿真的是 DA・ TranStar B・XransCAb C・ EMME 2 D・ VI5SIM是非题(共10分,每题1分:判断正确请在序号上划O,判断错误在序号上划X〉密度波(车流波)Z 所以是负值,是因为是它沿着车队一辆一辆地向后传播的。

X高速公路靠近中央分隔带车道的通行能力,大于外侧车道的通行能力。

定时控制的涪号周期是根据交叉口的进口交通量确定的。

高蜂”耐系数PHR 通常不小于1.跟驰理论描述了跟驰车辆的加速度与两车速度差的函数关系。

根据是否答出带下划线的要点酌情给分交通方式分担率从区域来说,交通方式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每一种交通方式在总运量中所 占的份额就是交通方式分担率2. 最短路径交通分配方法00 Z 间有若干条路径,苴中只有最短路径承载OD 交通量的交通分配方法 3. 时间平均速度在某个时段内通过逍路某断而各车辆的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2. 雷达测速计在交通量较大的道路上无法有效地工作。

3. 未来的人均出行次数是通过交通调査得到的。

4. 00表有矩形表和三角形表两种形式。

5・ 6. 7. 随着行车速度增大,驾驶员的注视点随之远移。

9・ 四.10. 行使速度不髙于行程速度。

名词解释(共15分,每题3分)4.交通需求管理是针对交通源的政策性笛理,通过政策影响交通结构、重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缓解交通状况5.绿波带宽度緑波控制中的一个时间宽度,在这个时间范用内到达绿波控制的车流都可以顺利的通过绿波帯的齐个路口不会遇到红灯五、问答题(共24分,每题6分)1-说说我国交通调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调查制度和体系;调査标准没有统一;缺乏资源共享;调査科技含量低2.叙述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A7TS)的目标、功能、构成。

3个目标: 缓解交通拥堵、减少能耗和空气污染、改善交通安全分)4个功能: 路径诱导系统, 驾驶员服务信息系统、道路标志涪息系统、安全预警系统(2分)3个系统: 信心控制中心、通信系统、车载设备系统(2分)3.说说单向交通组织的优点和缺点优点(3分):(1)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4. 用于交通密度调査的出入量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写岀讣算公式并表明各符号的意义•答:E(t):E(to) + [QA ⑴一QB ⑴]=Q A(+) + e(to)-QB(t)(以下3分〉e (+): +时刻AB 路段内存在的现有车辆数;QA (t ):从观测开始(+=tO )到+时刻内从A 处驶入的累计车辆数: QB (t ):从观测开始(忙旳)到+时刻内从B 处驶出的累讣车辆数; e (+0):从观测开始(十=t0〉时,&B 路段存在的初始车辆数: LAB : AB 段长度(km )六、 计算题(共21分,每提7分)1-设车流的速度密度的关系为VX88-1.6K,若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0・8倍,且车流的密度大于最佳密度Km.求:(2) 减少了道路交通事故; (3) 提高了逍路行车速度。

缺点(3分):(1)增加了车辆绕道行驶的距离,给驾驶员增加了工作量: (2) 给公共车辆乘客带来不便,增加步行距离:(3) 容易导致迷路,特别是对不熟悉情况的外地驾驶员; (4) 增加了为单向管制所需的道路公用设施。

(2分〉 t 时刻AB 路段内的交通密度为K ⑴:E ⑴/LAB (1分)(1)密度的最低值和速度的最高值;(2)密度的最离值和速度的最低值。

解:由题意可知:当K=0 时,V=Vf=88km/h当\/=0 时.K=Kj=55 辆/km则:Vm=44Km/h, Km=27・5 辆/km, Qm=VmKm=1210 辆/ho由Q二VK和V=88・1・6IC 有Q=88K・1・6K2当Q=0・8Q E时,由88K・1・6K2=0・8Q E=96& 解得:K A =15・2, <8=39.8.则有速度V A和V B与之对应,又由题意可知,所求密度大于Knv故为K B.综上,流量密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貝中的加粗部分即为密度的可能取值范用。

1)故当密度为K B=15・2辆/km.幷速度为:VB=88-r6K8=88-1.6x39.8=2432km/h即:K8=39・8辆/km, V8=24.32km/h为所求密度最低值与速度最高值。

2)显然,K=Kj=55辆/krm V=0为所求密度最高值与速度最低值。

2.某交通量观测站测得的连续各5min时段的交通量统il如表1-求5min、15min的高蜂小时流率和髙蜂小时系数。

某路段高蜂小时以5rnin为时段交通量统讣表统计时间& 00-8:05 & 05-3:10 8:10-8:15 8:15-8:20 & 20-8:25 8:25-8:30 5彌沁量118 114 112 111 114 120统计时间& 30-8:35 8:35-&40 & 40-8:45 & 45-8:50 & 50-8:55 & 55-9:00 5彌咬通量115 106 104 118 110 107解:该小时的流量为118 + 114+112 + 111 + 114+120+115 = 106十K)4+li8 + H0+107=1349(辆/h)8: 2530为流量垠高的5mim 故对应的高峰小时流率为120X12 = 1440 (辆/h),髙iliVJ、时系数PHF5=1349/144O=O.94 8: 20-8: 35为流量最高的15min,故对应的髙蜂小时流率为(114+120+115)X4-1396(辆/h).高蜂小时系数PHF I5=1349/1396=0.973.测试车在长1500米的路段上•往返行驶6次,观测数据列于下表,试求道路上的车流向西、向东行驶的流量和车速。

解:平均实测行驶时间:九=206・4s,九=20&7®平均对向来车数:X活77・0辆,*取=83・7辆平均额向相对交通量(即趙越测试车的车辆数减去被测试车超越的车辆数): y产0・8辆,ym・3辆先计算西向情况:张二X东+Y西二83.7 + 0.8 = 0.204辆/S = 732.8辆/h㈣ /八如208.7 + 206.4_ y 0 8& = = 206.4 --- - = 202.5s"內闷弘0.204= — = 1'°° = 7,41nVs = 26・7km/h西瞎202.5再il算东向情况:9耒二X 西+冷=77.0 + 1.3 = 0 189辆/S = 679.1Wh*『东206.4 + 20&7Y 1 3Z =U-^ = 208.7 一一—= 201 &X 东你0.189卩广V鵲= 743nVs = 26.8kin/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