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口译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口译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口译
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根据文化的定义及其与语言的关系,我们知道文化包含语言,语言反映文化。

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是促进中西方交流不可或缺的,在口译中,我们必须加强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这也是消除语言障碍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
近年来,各位学者纷纷就“跨文化交际意识”给出了不同的理解。

“文化对语际的有效转换关系极大。

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形式(或形态)具有相通的或相近的信息通道;反之,不同的文化形式必然产生文化差异或‘隔膜’阻塞信息通道的畅通。

因此,文化因素在语际转换基本作用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刘必庆,1999:72)“跨文化交际意识”广义上指,在交流过程中对文化因素形成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敏感的思维方式;狭义上指,口译员理解文化中的特殊现象,并以可接受的方式传达出这种文化。

二、口译
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口译员的基本职责是从语言文化两个层面为交际双方搭建桥梁,真实、精确地传达信息。

(胡嫣茹,2016:47)口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活动,事中-英和英-中双向的语言交流。

口头解释起着桥梁的作用,也就是说,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

在交际活动过程中,口译员将直接触及文化信息,必须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双方交往意图。

如果口译员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知之甚少,会导致目标语言不会被不熟悉其文化的另一个交流方理解,更严重的是会造成误会,导致沟通失败。

例如,“狗”在英语国家有正面意义,英文中有句话“Every dog has its day” 可以译为“每个人皆有出头之日”。

如果读者不熟悉此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很难对这句话做出合适的翻译。

此外,当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人沟通的时候,会得到对方的赞扬,根据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会谦虚地拒绝。

经常会说“没什么”,如果译为“It’s nothing. There is still much to improve”,很容易引起歧义。

三、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口译的关系
知名学者王佐良(2003:3)提到,“翻译人员要翻译单词,但从根本上说,他/她面临着两大文化。

”因此,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必须意识到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对于口译员来说,跨文化意识对于翻译口译过程中的不可译性语言,是尤其有帮助的。

口译员具备跨文化意识,会使他们在口译过程中具备是否对目的语做出修改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修改的基本的判断能力。

(一)口译员是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承载者
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口译员是传播信息的桥梁,让双方有效、成功的交
流。

他们用一种语言对文化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在另一种语言中解码。

翻译的重点不是个人言语,而是两种不同的文化。

因此,深刻的文化知识是口译人员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合格的口译员不仅语音正确优美,而且采用合适的词语和表达形式,译为较为地道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够识别和理解源语文化元素,并根据具体情境构思语言。

例如,如果口译员能够意识到语言重的文化因素,则不会将字面上的句子“你想要些什么”,只是根据字面意思译为“What do you want?”,而是根据具体语境,会译为比较有礼貌、更容易接受的语言如“What do you want?”,but “What can I help you?” or “May I help you?”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口译水平的重要评判标准
判断翻译能力的标准有很多,如双语能力、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

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跨文化意识,并把它作为衡量翻译能力的标准。

合格的口译员应该能够灵活地运用这种意识,适应不同的文化情境。

以句子“It’s Greek to me.”来说,如果口译员没有相对的文化意识,则不能立即准确地呈现信息,此句可能被误译为“这便是我心目中的希腊了”。

跨文化意识可以帮助口译员传达源语的真实含义,对差异做出及时反馈,并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因此,合格的译员会译为“我对它一窍不通”。

四、培养口译员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功能
(一)使口译员甄别和理解文化负载词
当话语中出现文化负载词时候,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口译员识别这些词语,从而关注如何传递这些信息。

如果一个口译员意识不到词语所蕴含的文化意味,从而跳过它们,语言的凝聚力会大大削弱,不能忠实于原文。

正确理解文化语言将有助于口译员理解话语中的信息做到预判,从而为成功的解读和沟通铺平了道路。

这也使得口译员能够欣赏源语的文化现象,扩大视野。

(二)使口译员在两种语言之间自由转换
正确理解源语中的文化信息后,口译员需要实现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思维转换。

他们应该首先思考观众对文化信息的可接受性,然后选择合适的表达直接或者间接的传递出相应的信息。

因此,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将有助于口译员在所处理的两种文化模式之间自由转换。

跨文化交际意识首先有助于译员识别出文化差异,其次要考虑到直译文化负载词时观众可能出现的反应,最后找出可行的翻译方法。

例如,翻译“亚洲四小龙”时,译者需要考虑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龙”的含义,有译者直译为“Four Dragons in Asia”,则会引起目的语语众的误解;若译者考虑到“龙”在英语中的文化蕴含意,改译为“Four Tigers in Asia”,语义更为清晰明了,有助于源语意义的理解。

五、翻译中常见的文化负载结构
(一)同义近形结构
中英文中有很多表达相同意义的相似表达。

例如,“通过过度劳累来取得成功就像杀死鸡蛋一样。

”(To succeed in career by overworking is like killing the hen to get eggs.)然而英语中,确有更为地道的表达形式---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在这种情况下,口译中,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英语成语。

(二)同义异形结构
“over the hill”指人不再年轻,不再有吸引力或者善于做某事,而汉语中“人老珠黄”表示相似含义,把年老的人与失去光泽的珍珠相较。

例如,“Apparently,show business is no longer for her,she is over the hill. ”可译为“很明显,人老珠黄的她已不适合在演艺圈工作了。

”又例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取得成功是得花大力气.”(How can you catch tiger cubs without entering the tiger’s lair?You really need to work hard in order to succeed.)英文中有“No pains,no gains.”此翻譯比起直译更为简明、有趣和生动,所以口译员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会使译作更加妙趣横生。

(三)无同形同义结构
例如,“Vanity is his Achilles’heel.”“阿基里斯的脚后跟”源自于荷马史诗中的希腊神话,指的是“要害”、“薄弱环节”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解释和释义的技巧来翻译此句话的文化元素,中文可译为“虚荣自负是他阿基里斯之踵----致命伤。

”又如,自从“水门”事件之后,译者会采用借用“门”来构成专有词语指一些政治上的丑闻,“拉链门”(zipgate)就用来指“克林顿”丑闻。

六、结论
英、汉隶属于不同语言,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可以使口译员在短时间内弥合了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差距。

口译员想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体系中做到自由转换,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体系有深刻的认识,尽可能避免跨文化产生的误解,然后采取直译、意译、借用、释义等合理的翻译方法,合理呈现源语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