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译中礼貌用语和称呼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解答

口译中礼貌用语和称呼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解答

请随便。

Be at home,please.
、口译中礼貌用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对于同中国人交往的外国人来说,要弄清楚汉语的礼貌语言也是够麻 烦的了。

究其原因就是英语中很少使用谦词与敬语。

下级给上级写信, 可能客气一点,但也没有很多特别的谦词与敬语。

不必考虑对方的年 龄、头衔、地位等。

下面是汉、英之间的一些例子:
1、汉语中常用的套语
I have n 'see n you for a long time. Long time no
see.
How have you bee n for these days?
刘师傅---Master …
令郎---on e s s on 丫头---o ne 'daughter
高见---a good idea 贵姓---Your n ame 久仰大名---I 'e heard a lot about you 哪里,哪里。

---Tha nk you. 大作---o ne 'book/article,etc.
府上---your home;the place you are from
耽误您的时间了。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惭愧,惭愧! ---I'm flattered. I m very much honored.
2、寒暄语
您好!吃了吗?
Hi! / Hello! / How have you bee n? 上哪儿去啊? How are you? / How are you doing?
It 'a nice day, isn 'it ?
回头见。

See you later / soon.
好久不见了。

请留步。

慢走。

走好。

慢点骑。

------ Take care.
不见不散。

---- Be there,or be square.
We won' leave until we see each other,shall we? 3、问候
辛苦了。

----- Youve had such a hard time.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你一定很累了。

----- You must be very tired / exhausted.
辛苦了,先生。

---- (Did you have a ) Hard time,sir?
4、客套用语
劳驾。

借光。

请问。

----- Excuse me./ Can you help me?
愿意效劳。

---- It smy (a) pleasure.
请便。

---- Please yourself.
您(老)先走。

女士优先。

-------- After you./ Ladies first.
里面请。

---- Welcome ./ Come in ,please.
请随便。

---- Be at home,please.
请自己动手。

----- H elp yourself to...
还有比如“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句汉语通常表达的含义是客套、客气;英文则应该表达的是某人的工作、义务,非做不可。

这句话中英结构、表达形式都类似,但实际含义则差异很大。

如果翻译成“Its my duty”显然不合理,应该翻译成:It's a (my) pleasure.
造成中西方礼貌语言差异的原因与中西方文化背景、道德观、价
值观等方面的不同有密切联系,如果把一种文化中的语言使用规则直接搬到另一种文化中去,则往往会造成误会甚至冲突。

中国人与西方
人使用礼貌语言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从不同角度反映客观事实;
B. 从不同的方面体现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
C. 用不同手段表示自己的意图。

二、口译中称呼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一)姓名称呼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可以使用全称来称呼对方,但是值得一提的
是由于在汉语文化中直呼其姓名很多时候都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现象。

在两种语言中直呼其名的现象也是共同存在的。

例如:“李晓梅”可称“晓梅”,“Mary Lee”可称“ Mary”。

汉语中多用于比较熟悉的人之间体现一种彼此间的亲密关系。

但是在英语中直呼其名是很常
见的称呼方式,无论身份地位、亲疏关系、年龄长幼都可以直呼其名,这在中国文化中是难以接受的。

在西方人看来这却体现了彼此间平等、友好、融洽的关系。

英语中还可以直呼其姓,这在汉语中是没
有的现象,汉语中更习惯在姓氏前加上“老”表(示年长、见识广博和具有丰富经验)或“小”来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尊敬。

这正是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思想的体现,而这也是在英语中没有的现象,你决不会看到用“little/old Smith”来对被称呼着表示尊敬,相反“ old"在英语中涉及比较敏感的年龄问题.通常会给被称呼者造成“年老无用” 的感觉
(二)亲属称呼
汉语受到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按照宗亲和姻亲血缘关系及长幼顺序,
对亲属称呼进行了严格划分,以表示亲属之间的亲疏关系。

在英语中则恰恰相反,西方人更多地体现了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文观念,因此英语中的亲属称呼显得简单而且笼统化,往往一个英语中的称呼语要对应好几个汉语中的称呼语。

1.宗亲和姻亲亲属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思想突出,讲究父系传宗接代的正
统血缘关系。

具体体现在父系亲属(宗亲)和母系亲属姻(亲)都各自具有不
同的称呼语。

在汉语中,父系亲属的祖辈称呼“祖父(爷爷)” “祖母(奶
奶)”。

母系则称“外祖父(外公)” “外祖母(外婆)”, 母系亲属明显多
一个“外”字,同样讲究这种父系正统思想的称呼有
“堂兄(哥)/堂姐/堂弟/堂妹(父系同辈亲属)孙‘子/孙女孙
(辈)”,分别对应母系的“表兄(哥)/表姐/表弟/表妹母(系同辈亲
属)”和“外孙,外孙女(孙辈)”。

此外,汉语还包括对祖父母、外祖父母兄
弟姐妹及其配偶的称呼(如“伯祖父/伯祖母(父
系)”“叔祖父/叔祖母(父系)舅‘公/舅婆母(系)”等)、
父母兄弟姐妹的称呼(如父系称呼伯父一伯母,叔叔一婶婶,姑姑
一姑父;母系称呼舅舅一舅妈。

姨妈一姨父)等。

在西方国家,没有这种传统的
守旧思想,并且大家族的血缘关系观念也比较模糊,因此在英语中这类称呼就
显得比较简单.通常是一个英语称呼语对应几个汉语称呼语。

如:“祖父…外
‘祖父”都叫grandpa; “祖母”“外祖母”都叫grandma; “伯父” “叔叔”“舅舅”“姑父”
“姨父”都称为u ncle: “伯母”“婶婶” “舅妈”“姑姑”“姨妈” 都
称为aunt; “堂兄(哥)/堂姐/堂弟/堂妹”以及“表兄
(哥)/表姐/表弟/表妹”用cousin 一词表示即可。

2、中国文化中讲究长幼尊卑,西方文化中提倡人生来平等。

在英语中,亲属称呼与名字结合可以用来称呼长辈,比如“Un cle Sam”“Aunt Rose" “Father Smith”“Sister Linda’ 等。

即使是
两兄弟,也更多的是叫名字。

这在中国文化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汉语亲属称呼属于叙述式,精细、具体、复杂,英语中哥哥和弟弟都用brother英语称呼语中的表现就是称呼语显得较为简单自由。

顶多在前面加上“ old (elder)/little (younger) ”来表示长幼,但是它却
没法区分“大哥和二哥…二‘姐和三姐”等。

(三) 职业、职位及职称称呼差异
汉语中一般可以将职位职称直接用于称呼当中,一般的方式为
“姓+职位/职称”。

就职业上来讲,老师、医生、护士、工程师、律师等在人们心目中比较高尚或者被人们称之为“白领”的职业可以采
用这种称呼方式,如:张老师、王医生等,值得一提的是,像工程师这样的名称较长的职业,人们一般习惯用简化的方式进行称呼,如:李工。

另外,某些职业还可以和亲属称呼结合构成称呼语,如:警察叔叔、解放军叔叔、司机大哥、护士阿姨等等。

就职位上来讲,一般是高职位才会用于这种称呼,特别是管理者,如:王经理、刘局长、李总等,而且在称呼副职的时候常常将“副”字去掉以表示对被称呼方的尊敬,如直接称呼“李副局长”为“李局长”。

就职称上来讲,一般只有“教授”一词用来作称呼比较常见,如:李教授、王教授英语中除了“ doctor ” “ preside nt ” “ mayor ” “ judge ” “ professor”
“ manager”等少数几个职位职称词用于称呼外,一般少用这类词表示称呼,通常情况下是在姓氏前面加上Mr./Mrs./Miss/Ms.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并且在稍微熟悉之后就直呼其名了,这似乎在汉语中是很少见的。

而西方国家的人如果在听到“Teacher Smith Manager
Liu, Engineer Zhang, Boss Yan{等称呼时也同样会觉得不可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