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学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学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学案学案(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2.掌握外力作用,特别是流水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4.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实践意义。

5.运用知识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影响,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专题一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专题练习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陡崖出现在________处。

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______,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________,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______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

(3)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______性。

专题二利用河流的水系及水文特征判断流域的地形特征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河流总是在重力作用下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且河流总是沿山谷发育,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常根据河流分布判定山谷,然后再确定河流地貌。

2.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定地形类型水系的特征与河流支流的汇入直接相关,而支流的发育与形成受地形限制。

(1)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

(2)若水系为辐射状,该地形为山顶。

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1)含沙量大,说明上游地区植被覆盖不好,水土流失严重。

(2)结冰现象,说明该区域冬季气温低于0℃,在我国应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汛期①若出现两次明显的汛期,一次春汛,一次夏汛,则说明该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在我国应分布于东北地区;②若汛期与多雨季一致,则说明该区河流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存在非常普遍;③若河流汛期与气温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根据河流的河床宽度与横剖面形状可判断地形(1)河床较宽阔,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以侧蚀和堆积为主,且河道比较弯曲,其横剖面一般呈“U”型。

(2)河流河床深窄,说明该河流向下侵蚀强烈,一般是分布在高山峡谷中的河流,其横剖面一般呈“V”型。

[专题练习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专题三地形对交通运输建设和聚落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非常显著。

平原地区、平坦的高原地区,宜选择铁路运输。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铁路一般都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这样分布有利于铁路建设,降低工程量,降低难度,便于施工(特殊条件下,才在山地高原区修建铁路,如南昆铁路是为了开发西南地区,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青藏铁路的开发是为了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等)。

山区一般宜优选公路建设,因为公路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难度小,投资少,成本低,便于联系尽可能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

但受自然条件限制也不小,具体图示说明如下:山区公路修建要尽可能避开自然条件复杂的地形区,以节约成本,降低施工难度。

平原地区除了考虑自然条件外,还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交通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地形对聚落的分布影响非常显著,平原地区一般聚落分布稠密,面积大、规模大,其形态大多呈完整的圆形或多边形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

山区不仅聚落规模小、密度小,而且多沿河谷或山谷分布,聚落形态常呈狭长的带状分布或片状分布,形态不完整、不规则。

因而平原地区利于城市的发育,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形成了稠密的城市群带。

而山区城市比较稀疏,主要为乡村分布区。

[专题练习3]从勘测设计到开工建设,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被称之为“钢铁露天路”,备受世人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下图为“青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修建青藏铁路与西南地区修建南昆铁路所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有何不同?(2)一般来说,山区优先发展的是公路而不是铁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据专家透露:青藏铁路在藏北高原尽量减少车站数量的设置,在没有河流和高山峡谷的藏北高原部分地段也架设桥梁,将来往旅客列车采用全封闭形式。

这些设计方案,主要考虑(双选)()A.减少废弃物对沿途环境的影响B.保证藏羚羊迁徙的通道C.减轻因空气稀薄、气压低造成旅客身体不适D.减轻因太阳辐射过强对列车和旅客的伤害(4)青藏高原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读“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a处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溶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2.发育路南石林地貌的岩石,按成因划分,属于()A.侵入岩 B.喷出岩C.变质岩 D.沉积岩下图是“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

据此回答3~4题。

3.结合图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主要有()A.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风化作用B.变质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D.搬运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侵蚀作用4.下列关于该地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5.下列关于河漫滩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漫滩的形成与河流下蚀作用有关B.河漫滩发育于河流凹岸C.在枯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D.河漫滩属于堆积地貌6.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潮湿 B.平原面积小(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该地地壳受到了________方向力的作用,属于________(拉张或挤压)力。

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运动。

(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________地,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____________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_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专题探究区[专题练习1](1)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其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更容易受到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2)④②①(3)不可逆解析(1)甲处岩层上拱,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属于背斜。

其顶部由于受张力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

乙处岩层下凹,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属于向斜。

丙处岩层不连续,属于断层,在地貌上为陡崖。

(2)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早期;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人类出现在新生代。

(3)生物灭绝而不可复生,说明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

[专题练习2](1)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经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若答出洋流影响和海岸较平直也可得分)解析从图中的经纬网可以判断出该区域位于以刚果盆地为中心的非洲西部,其河流为刚果河。

(1)从水系和等高线特征两方面都可以判断出该地地形为盆地,从水系特征看,该地为向心状水系,各支流从北、东、南三面向干流汇集,说明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从500米等高线分布特征和弯曲方向(等高线凸向河流的上游)也可以判断出该地四周高、中间低。

(2)河流径流量大小主要受流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流域大部分位于盆地,流域面积大,河流支流多,因而河流径流量大。

(3)三角洲的发育受泥沙沉积量和海洋侵蚀量等方面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域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植被茂盛,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小,加之盆地中河流流速缓慢,大部分的泥沙沉积在盆地中,河流输送到入海口附近的泥沙少,此外,河流在入海口附近落差大,水流急,泥沙不易沉积,因而G河没有形成明显的河口三角洲。

[专题练习3](1)修建南昆铁路遇到的自然障碍主要是:经过喀斯特地貌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如地震、泥石流、滑坡、溶洞塌方等)。

修建青藏铁路遇到的自然障碍: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2)铁路对坡度的限制性比公路对坡度的限制大,修建铁路的地面要比较平缓,而山区地面较崎岖,坡度较大;发展公路可以减少挖土方等费用,节约工程建设的人力、物力;公路选线和建设比较灵活方便,可以实现门对门服务。

(3)AB(4)大多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而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是高原地区人类理想的栖息地。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建设和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1)题,南昆铁路所经地形区是云贵高原,降水丰富,喀斯特地貌广布,又介于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

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生态脆弱,环境恶劣。

第(2)题,可以从铁路和公路对地形的要求及工程量方面来考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