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电子备课第八单元教案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鲁瑞珍执教人: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可以通过这个网络沟通、联系,拉近了世界的距离)。

其它词语怎么办?(引导在深入学习课文的时候进一步理解)。

第二课时
一、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这个课题有一种什么感觉?(神奇,自豪)为什么神奇、自豪?
一齐自豪地读!
二、这个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跟课题连起来,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加“?”,问: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有证据吗?事实胜于雄辩。

只有让事实说话大家才会信服呀!这些证据就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把它找出来,行吗?好,那就请同学们细细地读2、3、4自然段,把有关语句划出来,并在旁边写上感受。

开始。

三、品析重点语句,感受科学技术发展之快,变化之大。

1、“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从哪些词语最能体会到:“一百年”和“百万年的总和”进行对比;于是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你知道哪些发现与发明?
(3)选词填空。

*圆珠笔由匈牙利人比罗兄弟1938年独立设计()。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霉菌的原液里()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好的抗菌素。

*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了维生素。

* 1902年美国人开利()空调。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成功()飞机。

2、、抓重点句,悟情读文
检查读课文,对于读得不通顺的段落,可以再叫个学生读。

文中写哪个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齐读
文中的第一自然段也就是全文的中心句。

接下来,我们就抓住这个句子深入学习课文。

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把能让你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20世纪了不起”的句子划出来,并说说
你的理由。

3、交流感悟。

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20世纪非常了不起?全班交流相关的句子,简述自己的感受。

【出示第四自然段】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①学生自由读这一段。

②这段话中举了哪些科技成就?这么多巨大的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跟我们的祖先比比,哪儿方便了,哪儿舒适了?(如学生说到以前是靠走路的,现在可以乘汽车,教师还可以引导“除了汽车还可以乘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改善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当学生说到以前联系靠寄信,现在可以通过“电话、程控电话、因特网等”;以前玩具,娱乐场所也没有,现在可以上网玩游戏,去歌厅唱歌等,都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孩子从“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两方面来交流)
小结学生发言:正如这段话中说到的,(师)科学在改变着——(生)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师)也在改变着——(生)人类的物质生活。

③对这些成就,这些改变,你的心情怎样?读一读这一段,把高兴、激动、自豪、幸福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④大家发现没有,这段话举了很多例子告诉我们20世纪的成就。

你还能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吗?
⑤在人类历史的百万年间,我们只用了短短的一个世纪,短短的一百年,就取得了那么多巨大的科技成就。

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颂,在哪儿?
这句诗是唐代诗人岑参写的,读一读这句诗,想想这句诗的意思。

(点拨: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

)美吗?那就美美地读一读。

作者用这句诗形容20世纪的科学成就,在说明什么呢?从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能将这种“大”和“快”读出来吗?请几名同学读诗句(突出“忽如一夜”“千树万树”)
⑥所以,面对这样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改变,我们不能不承认——(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出示第三自然段】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
课文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反馈预习。

⑴读出下面的字,注意加横线字的读音。

迟钝凌空笨重鸽子描绘千吨
敏捷轻盈欣喜若狂形态各异
⑵用“√”画出加“”字的正确音节。

相似(shìsì)画卷(juǎn juàn)
奔跑(bèn bēn)毫不相干(xiāng xiàng)崭新(zǎn zhǎn)降落(jiàng xiáng)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再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初读课文,学生所知比较肤浅,可能会了解到:
①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②科学家提出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③辽西的发现给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
3、教师作深入引导。

⑴出示上面句子②。

a、“后裔”是什么意思?
b、把句子中“很可能”去掉,行吗?为什么?
⑵出示上面的句子③。

a、“画卷”指的是什么?
b、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
⑶出示上面句子①与句子“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a、男、女生分别读两个句子。

b、学生自读比较两个句子有何不同?为什么?
C、引导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⑷进行感情朗读。

四、课后巩固。

1、练习书写生字“恐、凶、笨、鸽、仅、顿、吨”,师重点指导“鸽、顿”。

2、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执教人:
3、互相交谈,准备发言内容。

4、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
5、师生相机评价。

说的方面,内容、表述质量、礼貌、体态语言,应对能力等。

听的方面;神态(举止、态度),质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馈(语言及思维机智)等。

三、总结感悟
1、在口语交际中,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感受,也会从伙伴那里学到许多新东西。

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
2、学生谈个人收获。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的内容。

2、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a、学生交流个人的发现。

b.教师相机点拨。

3、开展“争做文字小卫士”活动。

a、动手修改成语广告中的错别字。

b.出示自己搜集的错用滥用的成语广告词。

c、生生交流,动手修改。

二、日积月累
1、名句导入。

常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a、交流看法。

b.教师相机引导。

2、学习本课提供的名人名言。

a、自读名人名言。

b.组内交流对名句含义的理解,认识。

c、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对名句含义的理解,认识。

d、齐读、背诵、巩固。

3、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名句,并介绍其含义。

4、思考总结学习名句的途径:读书读报、生活中与人交往、留心观察和倾听等。

三、趣味语文
1、试着读读对联。

你觉得哪个词不好读?
a、讨论怎样读准对联中的多音字。

b、交流看法,理解对联的意思。

c、齐读对联。

2、读茶杯盖上的“五字循环句”
a、个人试读并质疑。

b、解疑:想想五句话里省去的同一个词语是什么?
c、将其带入恰当的的位置,再读一读。

d、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谈话导入
1、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纷纭的奇思,诱人的妙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理想的涟漪。

还记得哪些同学的发言最让你难忘吗?
2、认真回忆,交谈看法。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你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或受别人启发联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吗?
揭题讨论
1、师生共同商讨习作内容和要求。

2、综合归纳:写清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产生这奇思妙想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奇思妙想如能实现,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3、小组交流习作内容。

动手习作
1、学生起草习作内容。

2、草稿完成之后,伙伴交流,互相帮助。

3、根据同学意见修改。

第四课时习作讲评
教师评议
1、整体评价。

a、习作态度。

b、习作内容、角度等。

c、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等。

2、习作内容、质量的评价。

a、宣讲、展示优秀习作。

师生评议。

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