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EDAW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EDAW

31
5.3 结合开放空间与生态恢复体系
洁净能源工业
老牌的石油生产基地,通过洁净 能源工业的引入,意义上实现了 自污染型工业区向生态可持续型 工业区的过渡。形成的特殊工业 景观成为本区的特征,也是本区 未来的产业动力之一。 能源与环保工业区可朝向生物电 池,代用油料,污染地恢复技术 以及污染物处理技术等方向发展。
基地与京津唐城市的空间关系 基地在京津唐中铁路交通联系
基地在京津唐中道路交通联系
基地在渤海湾中城市位置关系
5
2 2 从生态危机到整体生态环境再生 挑战:脆弱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 对策:生态优化
现有生物多样性水平评估
土地利用变化(1979-2007)
现状土地利用图
6
2.2 从生态危机到整体生态环境再生
两侧52
的住
6 11 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滨水空间与街道
滨水型街道 A.自然型滨水街道景观
设计目标 结合滨水用地的多样性,设计 一种从城市序列感至生态自然 的渐变式滨水体验。 营造浪漫、休闲,丰富色彩的 生态花园的氛围,强调步行友 善,尺度宜人的滨水绿化带。
53
6.11 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滨水空间与街道
7
2.2 从生态危机到整体生态环境再生
具体建议:建设用地选址分析
可选择开发用地分布
2) 建设用地选址分析 可建设用地分析建立在生态基础设施 分析基础上。目的在于在城市规划建 设之前构建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从而 在满足城市发展的同时保护和恢复基 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敏感区、重要 生态资源服务区以及生态风险控制区。
14
3.1 连横三河一线,建立生态框架
规划策略一: 方案中建立溯河、小青河和基地东 侧大清河之间的水廊道联系,这一 措施将在以下方面产生效益: 1.建立了生态水廊道 2.起到调蓄淡水资源的作用 3.水环境的改善优化。 规划策略二: 建立一条连续的蓄纳海水的泻湖系 统,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提升滨海 景观品质。 基地内淡水系统和海潮泻湖系统在 空间上隔离,而沿小青河进入基地 内的核心区内港成为水系统中咸淡 过渡地带。
视觉走廊
滨海大道线形 滨海新城动线架构
28
29
5 3 结合开放空间与生态恢复体系 开放空间即生态体系
建议沿小青河设置主题性的国际生态社区,体现目 前世界上各类型生态社区的技术与实现;建议将基 地东西两侧比较大的石油开采/储备区转化为永设开 放空间绿地/未来发展预备地,体现”Brownfield to Green Field”;设置内河水系,多样化岸线经验与 空间形态;设立功能性湿地与生物栖息保护区。
基于水系统框架和功能结构 框架,确定公园与开放空间 系统,强调开放空间对区域 特性的贡献,以及作为油田 缓冲和转换期间的重要用途。
开放空间的架构和功能结构 配合,形成绿色中的城市, 和城市中的自然景象; 根据 周边土地性质需要制定不同 尺度和氛围,以最大限度营 造城市与公园交融的局面。
20
21
4 1 土地利用规划图及指标
10
2 4 从滩涂内陆到蓝色港湾 挑战:单调海景与岸线 对策:有形无形结合,规模适度的交通、生活港系统
现状
•创造连接天津/秦皇岛/烟台/大连/威 海/青岛的城际客运、滚装系统,加 强海上区域联系。
•创造蓝湾新城到曹妃甸到京唐港的水 上公交和出租车系统
•创造陆岛交通联系,开展海岛生态旅 游和新的体验。--河港10
•创造市民亲水生活的机会 •创造果品内外游客内河旅游的新体验 •创造新的城市节点和商机,集聚城市
活力和能量•--信息生活港 •创造知识、信息、资本集聚的枢纽,
配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转换 •创造生活风尚的目的地,引领时社会
文化的发展。
原景
11
12
3 1 连横三河一线,建立生态框架
盐碱治理策略: • 水利改良 • 生物改良 • 化学改良 • 客土改良
32
5 4 丰富水岸空间经验 • 从单调岸线到多样水空间 • 引入水岸/水上活动 • 生态水上旅游
33
5.4 丰富水岸空间经验
34
5 5 合理的土地利用与组团开发
组团式开发 三十平方公里的一期建设区,土地修复与土地使 用的议题比较复杂。为能打造中国北方领先的生 态新城,必须导入土地修复,环境优先,组团开 发,分期建设的指导步骤。 分区空间特征 1. 一期建设区总体城市化高,现代风貌明显。 2. 生态岛屿河流区 3. 中部居住组团 4. 北方组团
45
6 6 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视觉通廊
46
6 7 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天际线控制
47
6 8 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重要空间断面
48
6 9 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竖向规划
49
6 10 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街道特征
设计目标

城市空间整合

景观元素联结商业、娱乐和
文化等。

建立统一的新城韵律。

统一街道中央植栽,强调序
GIS显示的油田/油井区
30
5.3 结合开放空间与生态恢复体系
生态社区 生态城市,是目前国际上比较 前进标准的社区规划理念。生 态社区的建立,是生态城的骨 干工作。目前对于生态社区的 标准,还未到达放诸四海皆准 的地步,然而根据地区特性以 及技术侧重程度,可以略分为 以下: 1. 北欧型生态城 2. 欧陆型生态城 3. 北美型生态城 4. 东南亚性生态城 5. 日本型生态城
35
5.5 合理的土地利用与组团开发
36
5.5 合理的土地利用与组团开发
37
5.5 合理的土地利用与组团开发
38
5 5 独特的城市形象
39
40
41
6 1 新城起步区土地使用与项目布局
42
6 2 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密度控制 (FAR)
43
6 4 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建筑体量
44
6 5 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空间结构
8
2.2 从生态危机到整体生态环境再生
具体建议: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功能区建议
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功能区建议图
3) 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功能区 建议 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是蕴涵社会、 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 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城市发展以 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承载力相 协调。在可建设用地以及生态基础 设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然、人 工生态系统功能区分布建议。
9
2 3 从近期油城争地矛盾到远期和谐互动 挑战:土地/污染 对策:缓冲/恢复/合理开发
土地长远期使用转换 • 采油工程和新城开发建设之间
的土地使用矛盾。 • 废气、废油对环境影响 • 石油开采是被公认的有毒有害、
具有污染、井喷、火灾等危险 的工业,废油会污染土地和地 下水。 采油点建立缓冲区,在现有采 油平台设置50m缓冲区,禁止 开发建设,尽可能布置防护绿 地,确保城市建设不会受到采 油的干扰。 • 城市建设合理分期,逐步实施, 短期作为公共绿地和未来潜在 开发用地 • 污染地区实施环境恢复 • 石油开采区进行生态恢复补偿
22
4 2 道路系统分析
23
4 3 主要公交系统规划
24
4 4 生态系统规划
25
26
5 1 建立与新城中心的联结
新城中心轴线
曹妃甸新区轴线
•建立以与曹妃甸经济区及新区中心的双向连接 •与滨海大道的关系 •渔村改造为休闲港口
27
5 2 创造难忘的滨海游憩经验
1. 沙滩地/盐碱地 2. 洁净能源工业场地 3. 沿岸海墙路 4. 滨海休闲港 5. 社区沿岸步道 6. 海岸公园 7. 海岸广场 8. 游艇泊地 9. 政府中心对海岸的
具体建议: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EI)
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建议
具体结构建议如下: 1.河流廊道将作为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和物种 迁移通道,保障水平生态过程健康。 2.生态风险控制区将作为生态恢复区域。 3.农田斑块将成为生态新城重要的生态资源 生产区和农业示范区。 4.南部水面可以结合防洪防潮缓冲区建设成 为湖泊或湿地生态栖息地。 5.南部滩涂湿地将成为基地重要的生物栖息 地和潮汐缓冲区。
3 5 舞动滨海大道,让海洋与城市对话
1.根据分区特色,分段对待滨海大道特性,创造了 不同的滨海大道经由自然—城市—自然等变换的特 色感受; 2.结合泻湖,在改线后的滨海大道外围设立不同尺 度小岛,增强人与海水的互动,提供生态基质,并 为滨海旅游提供不同特质的景观体验。
19
3 6 城市与公园交融
展平台并留足弹性。
2
1 契机
契机之一:环渤海经济带的整体联动 契机之二:连接唐山和海滨,携手沿海经济 契机之三:为环渤海及地区增加新的区域功能和生活风尚
3
4
2 1 规划挑战与对策 挑战:相比于环渤海周边区域同当量级的城市,本项目处于后发地位。
对策:-- 求新求精, 精明增长 -- 区域可达性改善创造机会
15
3 2 公共交通引导(TOD)建立城市核心.
建立交通引导 开发模式, 将城际铁 路站点引 入基地内 部,沿站 点周围形 成公交为 主导行为 模式的开 发规划结 构;
1. 从唐曹高 速和沿海 高速引进 高速出入 口抵达基 地中央, 强调基地 道路交通 可达性;
2. 在城际铁
路站、高
速引路形
成的区域
2008.04 1
世纪梦想,活力蓝湾 Century Dream,Dynamic New town
蓝是理想的颜色,是最妙曼的音律,是洁净的海水,是白云掠过的天空…… 湾是陆地和海洋生态吐纳之地,是归航的港口,是海鸥栖息的海滩,是理想宜居之所…. 设计小组在进行项目总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下述策略: • 区域“竞合”,借环渤海及曹妃甸经济区的机遇,明确新城定位和发展战略 • 生态优先的理念进行城市选址、功能布局、城市特色营造生态和谐的城市总体框架 • 通过城市核心、内外港口、滨海大道、生态城、动物岛赋予新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 强调近、远期的统筹关系,采用精明增长的方式,集中首期建设, 并为未来留足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