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1.成衣化生产:工业化标准生产方式。
在我国,成衣化服装通常以“GB/T 1335服装号型”为基准,结合款式工艺特征,由流水线作业工人分工序批量完成服装制作。
2.生产管理:是有关生产活动方面一切管理工作的总称。
它由质量、成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调度与控制等管理系统组成。
3:瓶颈工序:我们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更广义地讲,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而瓶颈工序顾名思义就是制约整条生产线产出量的那一部分工作步骤或工艺过程。
4.物料管理:是以经济合理的方法管理生产所需用的一切原材料、配件和工具,使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达到预定的目标。
5.流水线生产节拍:是指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在各工序间每移动一次所需的间隔时间。
6 成本管理:就是将实际成本与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使实际成本维持在标准成本水平上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7工序:工序是构成作业系列(流水线)分工上的单元。
8.同期化:是指通过技术组织措施来调整流水线各工序的加工时间标准,使之等于流水线的生产节拍或为节拍的整数倍。
9.产品的生产周期: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起,一直到成品出产为止的全部日程时间(日或工作天数)。
10 品质管理是指用最小的消耗生产出适合用户要求的产品,及为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11生产 是指产出产品或服务。
12.服装生产过程:从投料开始,经过一系列的服装加工,直至成品生产出来的全过程13.物料成本:购买或生产该物料所花费的费用。
它等于物料的单价×年需求量。
14.裁剪分配方案:是有计划地把订单中的服装数量和颜色合理地安排,并使面料的损耗减至最低的裁床作业方案。
15.服装生产能力 :服装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必须掌握企业的生产能力。
所谓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各种生产设备、厂房等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技术和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产量。
16 软化要素的概念,生产系统的软化要素是指在一定的结构要素的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起支撑和控制系统运行作用的要素,大部分以软件形式出现,主要包含人员组织、生产计划、库存控制、质量管理等要素。
17.服装企业组织结构:是服装企业组织内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通过职务、职责、职权及相互关系构成的结构体系。
18.生产间隔期:又称生产重复期,是前后两批产品(或工件)投入或产出的时间间隔。
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19.工艺性消耗:指在加工产品过程中由于铺布、裁剪等操作产生原材料的消耗,如裁剪后剩余的边角料、碎料等。
20,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称为质量控制。
二、简答题1 服装生产方式有哪几种?成衣化生产方式有何优缺点?答:生产方式有成衣化、半成衣化、定做、家庭制作四种。
成衣化服装生产的特点如下。
(1) 能利用专业科学知识;(2) 可有效地利用人、物、机器(确定工艺标准和生产管理技术);(3) 寻求完善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以计算机应用为主,推行自动化、机械化);(4) 能进行工业化连续生产;(5) 质量好且价格适合。
2.请写出物料处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答:服装厂的物料处理系统一般是由运输装置、动力来源、运输路线等组成。
如捆扎设施、储物筐和储物架、夹具和路轨、手推车、输送带,等等。
3.试述服装产品制造成本的构成?3. 答:服装产品的成本是指服装制作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管理费用及支付给作业人员劳动报酬等价值的货币表现,主要由材料费(物品的费用)、劳务费(人工费)和间接加工费三部分构成的。
4,简述服装产品成本、售价、利润的关系1.加权定价 销售价=成本+利润2.竞争定价 利润=售价-成本5,简述服装生产过程组成的四个阶段在进行服装生产管理时,简称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可分计划 (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四个阶段6.服装生产企业有什么特点?答:服装生产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少、见效快,产品品种多、更新快,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技艺结合的半手工产品。
7.简述生产管理的主要方法。
7.答:在进行服装生产管理时,可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四个阶段,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使之标准化,当下一次再进行同样的工作时,不必再研究、讨论、制定计划,可直接按标准进行生产。
失败的要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的现象再次出现,同时将这些内容再次反馈到下一次计划中,形成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
8. 简述产品在工序之间移动的方式。
8.答:产品在工序之间的移动有三种方式:(1)顺序移动方式一批产品在前道工序全部完工后,才整批地送到后道工序加工。
这种移动方式的特点是产品在各道工序之间是整批移动的,即一捆扎的产品在前道工序全部加工完后,才送到后道工序进行缝纫加工。
(2)平行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的特点是每件产品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继续加工,产品在各道工序上成平行作业。
这种移动方式其产品的加工时间最短,但运输频繁,当前后工序的作业时间不相等时,设备产生停歇或等待加工现象。
(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这种方式既考虑加工的连续性,又考虑加工的平行性。
为使每种设备能连续加工该批零部件,作业安排时要求确定每道工序开始加工的时间,在这种移动方式,设备在加工一批零部件时无停歇时间,立即送下一道工序,但总加工时间大于平行移动方式的加工时间,而比顺序移动的时间少。
9.简述生产线平衡的方法。
9.答: 生产线平衡的方法:(1)减少瓶颈工序的作业时间; (5)调换操作人员;(2)作业分解; (6)增加作业者的人数(3)改进工具、设备; (7)改善作业方法;(4)提高操作者的技能; (8)改进管理技巧。
10.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与工具有哪些?10.答: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与工具:(1)核检清单法。
核检清单是项目质量控制中的一种独特的结构化质量控制方法。
(2)质量检验法。
质量检验是指那些测量、检验和测试等用于保证工作结果与质量要求相一致的质量控制方法。
(3)统计样本法。
这是指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检验,从而推断总体的质量情况,以获得质量信息和开展质量控制的方法。
(4)流程图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在项目质量控制中,有关分析项目质量问题发生在项目流程的哪个环节和造成这些质量问题的原因以及这些质量问题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5)抽样检查法。
三、论述与计算六、计算题1.订单的资料如下:尺码: 8 10 12 14 16数量: 200 300 500 400 300(件)要求:每床最多可拉150层,每张唛架最多排6件。
试求:最佳裁剪分配方案。
答尺码: 8 10 12 14 16数量: 200 300 500 400 300 层数 件数(1) (200) 2(0) 2(200) (400) 2(0) 150 6(2)1(100) 1(100) 2(200) 1006(3)1(100) 1(100) 2(200) 1006最佳裁剪分配方案为:层次(1):2/10+2/12+2/16=6件,拉150层;层次(2)~(3):1/8+1/12+2/14=4件,拉100层。
2服装企业常用的生产系统有哪几种?请详述之1.捆扎式缝纫生产系统(1)传统捆扎系统:操作:设有一个中央储存间来收发裁片,裁片先由储存间送到第一个工作岗位,第一个工序完成后,制品被送回储存间,再由储存间收发员分发到第二个工序,依此类推。
优点:1 具有灵活性,能适应款式的经常变更。
2 员工出勤率低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生产障碍。
3 便于生产管理与分工。
4 在制品的品质控制较容易缺点:物料运送频繁,生产率下降。
在制品数量多,需要较大的储存间,且在制品储存量难以控制和掌握。
应用:适合于管理水平较低的小型企业。
(2)传送带捆扎系统:操作:借助于传送带进行在制品的搬运。
这种传送带装置有直线型(Feeder Operator Operator) FOO系统,还有回旋型 (Feeder Operator Feeder ) FOF系统。
优点:有较好的灵活性和产品适应性。
质量控制容易。
节省时间对制品进行捆扎或解扎,且箱子由传送带传送,大大节省了物料作业的辅助时间。
可进行工作岗位工程学研究,推行专业化作业。
车间的外观和环境布置整齐,文明生产程度高。
缺点:投资成本大,保养维修费也很高。
在制品占地面积大。
应用:适应于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如内衣类的生产。
2.流水同步生产系统操作:以一件产品为单元,按服装产品加工工艺流程的顺序进行作业的方式,机器排列完全依照工艺顺序和各工序工作量的大小进行配置。
特点:生产节拍性强。
减少了半成品的搬运。
在制品数量少。
作业进度易掌握。
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
高度专业化。
产品质量稳定均一。
工序间的相互影响大。
形式:直线式和支流式。
应用:适应衬衫、工作服等常规产品的生产。
3.捆扎同步式生产系统/PBS(Progression BundleSynchronization)操作:车缝工序按流程依次排列,工人领到成扎的制品后,负责自己那部分的缝纫工作,完工后,将制品重新捆扎,交给下导工序。
优点:生产节拍较强,生产效率高。
工人的熟练程度要求不需很高,培训时间缩短,生产成本可降低缺点:机器设备投资高。
不适用于批量小、款式经常变换的服装厂。
在制品较多、需要较大的储存空间。
需要较高的管理技巧来安排作业流程。
4.集团式生产系统操作:按产品部件如领、袖、身分成若干组或称集团,分别进行加工,每组内配备必要的机种、熨烫工具和操作工人(一般4~5人或7~8人),其中每一个组配置一名技术较全面的工人负责部件的组合加工,最后一个组负责装配成成品。
5.单元同步生产系统/简称USPS (Unite Synchro-Flow Progress System)特点:2~3名操作员为一单元,每单元负责一组车缝工序。
每位操作员具有多种技能,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
用捆扎方式进行传送,每个捆扎数量一般为6~24件。
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而且要求对工艺流程非常熟悉。
设备布局灵活,品种齐全。
生产周期短。
在制品数量较少。
应用:适合于批量小、品种变换快、交货期短的生产。
6.吊挂式缝制生产系统操作:半成品(在制品)运输均由吊挂传输系统负责完成。
衣片夹夹住衣片,吊挂在挂架上,由电脑控制其在路轨的走向。
特点:减少了半成品的存放空间。
避免了衣片的污损。
自动控制技术防止了错片等质量问题。
生产效率高。
节约人力、物力及车间面积,并充分利用了空间。
该系统价格昂贵,成本较高。
应用:适用于衬衫、西装等款式变化不大、工艺流程稳定的生产。
7.模块式快速反应缝纫系统操作:以较少的工作位(一般10个左右)进行单件服装加工的缝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