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边塞诗四首

6.边塞诗四首

5.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戍边将士的心理活动, 传达出久戍盼归、思乡怀亲的真挚感 情。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 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 故乡亲人的凄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 王翰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 陈陶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
8.诗中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用 了什么手法?
这首诗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 闷心情。
暗示手法的运用。“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语含讽刺,表能的嘲讽,表现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苦闷。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杜甫
2. 你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写出来并作赏析。
3.王昌龄《从军行》写得好,《出塞》诗 也很出名,你能写出王昌龄的《出塞》(其 一)吗?
4.结合诗的内容.分析第四句的作用。
5.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从军行(其一) 1.写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与“羌笛”有关的诗句。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 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 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 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 梅花》、《关山月》
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 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
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 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边塞战争诗四首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 运兴衰的作品。诗人从大漠、烽烟、长 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 貌。
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边塞诗常写到的意象有哪些?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旗、鼓、干、 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
3.王昌龄《从军行》写得好,《出塞》诗也很 出名,你能写出王昌龄的《出塞》(其一)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结合诗的内容.分析第四句的作用。
第四句从第三者的客观描述转为第一 人称的主观吐露。“独上者的黄昏中 所思、海风中所感、笛声中所触的内 心世界,便都有了明确的指向:久戍 思乡。可见第四句是直接抒情的点睛 之笔。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 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 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笛声呜呜咽 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 叹息。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 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 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 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
此诗标题意思是写一首热海风光的诗歌送给 友人崔侍御。诗中既写了个人对边塞奇异风光的 感受,也借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
9.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中描写炎热天 气的句子是 哪句?
燕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10 . 诗人根据传说并极其夸张地描绘热海神 异奇特的景色,与“送崔侍御”有什么关 系?
诗人先写了热海之“热”,间有边塞奇异 风光的描绘;又写友人之公正威严,执法 无私的为官品行居然能消减热海之“热”, 其中有浪漫的想象和神奇的夸张,表达效 果极其显著。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在于言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 王翰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 陈陶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二、蓟 中 作:
6. 《蓟中作》中表现自己空有谋 略.得不到重用的诗句是 。
7.诗人描写出怎样的景色? 8.诗中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用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杜甫
三、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解题:
热海,即今伊塞克湖,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国, 此湖乃是玄奘法师取经中途停留之地,是世界上 第二大之高山湖,面积达6230平方公里。伊塞克 (Issyk)意为温暖之意,中国古书称之为热海或大 清池,它跨吉尔吉斯与哈萨克之间,四周天山环 绕,汇集天山山脉流下的雪水,却终年不结冰, 故有热海之称。
了什么手法?
6. 《蓟中作》二中、表蓟现中自己作空: 有谋略.得不 到重用的诗句是 。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尽管自己有着孙武 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 空自闭门叹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 之情。
7.诗人描写出怎样的景色?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写在边城所见景象。诗人 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 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 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
4、边塞风光。
唐代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 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 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 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 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 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 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思考
一、从军行(其一)
1.写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与“羌笛”有关的诗句。
鉴赏要点
这苜诗描绘了边塞奇异风 光。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 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处作了活 灵活现的描绘,令人有身临其 境之感。诗人想象奇特,用笔 夸张,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四、塞下曲
11 .分别说出诗中运用的四个典故。 12.你最喜欢哪个典故?谈谈原因。 13.你能从诗中归纳出一个成语吗? 14.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5.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的艺 术特色。 .
2. 你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写出来并作赏析。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在一 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 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 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
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 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