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卓越.(zhuó)蜷.曲(quán)宽恕.(shù)迸.溅(bèng)B.须臾.(yú)冰雹.(báo)骸.骨(hái)挑.逗(t iǎo)C.绰.号(chuò)收敛.(l iǎn)啜.泣(chuò)档.案(dǎng)D.顷.刻(qǐng)酝酿.(niàng)黄晕.(yùn)威慑.(shè)2.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寥廓诀别伶仃滚瓜烂熟B.菡萏锥形烂漫仙露琼桨C.清冽葱茏迂回海枯石烂D.峭壁谚语伫立混为一谈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①的勇气。
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②那些蹉跎岁月的“玩看”者。
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跋涉,一切幻想都是③。
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④。
我们要做一个勇往直前的开拓者,争得青春无悔。
A.①百折不回②宽容③空中楼阁④百感交集B.①坚强不屈②宽容③可望不可即④喜怒哀乐C.①百折不回②宽恕③空中楼阁④喜怒哀乐D.①坚强不屈②宽恕③可望不可即④百感交集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湖北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次。
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阳光中学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活动。
D.通过阅读《红高粱》《檀香刑》等作品,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5. 古诗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1)?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4)请你写出描写鸟类的连续两句古诗词:,。
6. 名著导读(4分)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
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
因此人们总看见别人的恶行,自己的却瞧不见。
这个故事选自寓言故事集《》,它告诉我们:。
你知道的出自该寓言故事集有、。
(答出两个)7. 综合性学习(7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其实,成长中的少年也有挥之不去的烦恼。
现在,班上准备开展一次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语文活动。
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任务。
(1)你是策划人——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简明有感召力的主题语。
(2分)(2)你是采访人——班里请来了一位嘉宾,请你拟定两个采访他的问题,让他讲出自己的烦恼与人生感悟。
注意称呼和提问时的委婉。
(2分)(3)你是总结人——参与完上面的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句,也用一句话把你的感悟写出来。
注意紧扣示例句的句式和活动主题。
(3分)示例:大声说出烦恼,便是自信地画出了结束烦恼的第一笔。
二、阅读理解(45分)(一)古诗句鉴赏(3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1分)9.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2分)(二)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礼记》)【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④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⑤;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⑥”平公曰:“善哉!”。
(选自刘向《师旷论学》)注释:①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②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③暮:晚了。
④炳烛:点燃烛。
⑤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
⑥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不知其旨.也()(2)学.学半()(3)戏.其君乎()(4)善.哉()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文先以“佳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
B.【乙】文中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
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
他形象地用了三个比喻来阐述,人们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所以晋平公为之称善。
C.【甲】文共有四句使用对偶句,句式整齐,两两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D.【乙】文中师旷利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
晋平公所说“欲学,恐已暮矣,”其中的“暮”字,指的是年龄已入暮年。
师旷却将“暮”字解释为太阳已落,天色将晚。
13.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至少两点)(3分)(三)现代文阅读(28分)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⑴周一早晨,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就要开始了。
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
年轻的我,渴望掌声,渴望奖杯。
⑵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嘱咐我,一定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
我感激的点点头,拿着书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
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
⑶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
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
⑷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
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
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
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
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表情。
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
⑸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
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
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得结结巴巴,他的脸憋得通红。
⑹教研组长皱着眉,对我指指墙上的时钟。
我有刹那的犹豫,可理智告诉我这是不公平的,就为了我要上一节完美的课,而不允许一个学生把话说完,那么从此以后,他还会以信赖的目光温暖我吗?⑺这时,铃声刺耳地响起来,我没有打断安锐。
⑻“我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完;冬天一下雪,半夜就得起来扫雪。
妈妈的手都生了冻疮,整天流血。
”⑼平日里的许多疑问,突然一下子被解开。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在秋天里,他每天都有好看的落叶送我,为什么在我们打雪仗时,他会一个人在那里奋力地滚雪球,然后推进树篱中去。
⑽安锐举起那张画:“我爱妈妈的眼睛,她的右眼得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了;左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眼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
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黑色的,可妈妈的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
”⑾“我爱我妈妈,可我不想爱秋天和冬天,老师,可以吗?”他看着我,眼睛里是不安的期待。
⑿我哽咽着微微点点头,郑重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在我渐渐模糊的眼睛里,我看到有许多举起的手臂,有学生们的,有老师的,甚至还有评委和专家们的。
安锐笑了,这是世界上最无邪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
⒀十年后,安锐在寄给我的贺卡里写道: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这让我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从容地去爱。
现在,我热爱生命的每一天,因为在8岁半那年,我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
(原文有改动)14.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15.赏析下列句子(4分)(1)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
(从修辞角度)(2)安锐笑.了,这是世界上最无邪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
(结合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笑”的含义。
)16.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17.请写出与第⑽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2分)18.结合选文的内容,请你谈一谈文中的“我”能否得到奖杯?为什么?(3分)与困难掰腕子①父亲十多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当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凄凉。
为了能挣些口粮,奶奶一狠心,把父亲送到后草地换粮的车队。
②换粮回来的半道上,骡子病了。
给牲口看病的工夫,父亲在一家车马店耽搁了一天多的时间。
第二天下午,父亲只好一个人往回赶。
天越来越黑,风也越刮越大。
地上的积雪被扬得四散,天地之间灰茫茫的,看不清前头的路。
父亲本打算走到前边的一个村庄,找一个地方住下来,但是往前走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看不到那个村庄。
③天已经彻底黑了,又走了不知多少路,还是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影。
父亲觉得,一定是迷路了。
他把车上所有御寒的东西,都胡乱地穿在自己身上,又把两条麻袋片,搭在了还有些虚弱的骡子身上。
天气越来越冷了,刺骨的寒风发着呜呜的怪响,毫无遮拦地穿透父亲的衣服,深入到父亲的骨髓深处。
④父亲后来回忆说,他当时连车也不敢坐,也不敢选择一个背风的地方藏起来。
他说,那种时候,人和牲口要是一停下来,很快就冻僵了。
父亲牵着骡子,明明知道已经迷路了,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走,他知道走下去就能活下来。
然而那一次,命运好像偏偏和他作对。
车走着走着,突然掉进了一个雪窟窿,父亲爬到车底下,清理了积雪,自己帮着边辕,狠命地吆喝着牲口,一连试了几次,车就是出不来。
风越刮越大,后半夜更是冷得难耐。
有几次,父亲想舍弃了车和牲口,自己一个人逃命。
但是,一想到家里,好几口子人指望着换回去的东西活命,他就不敢再想这些。
后来,父亲把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空车出来,再把东西装上去。
父亲说,他当时冻得瑟瑟发抖而又筋疲力尽,也不知道什么力量促使他还能搬得动上百斤的盛满小麦的麻包……⑤第二天天亮,父亲发现自己赶着车在雪地上转了无数个圈,而前面的村庄,就在一里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