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童话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构想修订稿

童话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构想修订稿

童话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构想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童话课文怎么教(下)——童话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构想◎杭州市天长小学施民贵台湾美女歌手张韶涵一曲甜美的《隐形的翅膀》,因其通俗易懂,传唱大江南北。

歌词健康,积极向上,又被当作励志歌曲。

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曾经在一次晚会上带领全体北大学子同唱《隐形的翅膀》。

生活需要人人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没有童话的生活真的无法想像。

一、研究的社会背景及现实意义(一)“童话教学策略”研究的社会背景人教版《语文》童话(神话)课文分布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想像世界(安徒生童话/神话、寓言等)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体现了国家意志,反映了社会需求。

纵观人教版童话(神话)课文分布表,可见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另一方面,根据江苏张学青的研究统计,人教版教材低段童话占了26.7%,中高段童话占3.9%。

尽管对童话界定略有差异(包括泛童话化),但是仍然发现“当下教材中童话选文的缺陷”:一是各册教材分布不均,二是选文视野不够开阔,三是部分说教意味太浓(如《两只小狮子》《从现在开始》等),四是幻想成分总体单薄。

“选文”问题这里另当别论。

(二)“童话教学策略”研究的现实意义1、儿童处在幻想关键期。

吴立岗教授在拙着《学编童话15法》“序”中说:学会编童话故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首先,小学生的年龄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用想象和幻想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孩子的天性。

学编童话故事为想象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同时也将促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其次,小学生在编童话故事时,可以陶冶自己美好的感情,在人生的道路上树立起真、善、美的标准。

再次,编写童话故事也是学习作文的第一步。

2、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陈鹤琴先生在《“鸟言兽语的读物”应当打破吗》一文中说:“我要慎重声明的是,鸟言兽语的读物,自有它的相当地位,相当价值,我们成人是没有权力去剥夺儿童所需要的东西的,好像我们不能剥夺小孩吃奶的那一种权力一样。

”所谓鸟言兽语读物,说的就是童话、寓言等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成长,它像小孩子不可缺少的“奶”——宝贵的天然的精神食粮。

革命导师列宁同志说:“甚至数学也是需要幻想的。

没有它,甚至不可能发明微积分。

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爱因斯坦是影响新中国的60个外国人之一,他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经典语录更是家喻户晓。

居里夫人在诺贝尔获奖演讲时大声疾呼:“人类需要梦想家”,“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3、实践呼唤童话教学有效性及策略研究童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选文“幻想成分总体单薄”,二是教学“说教意味太浓”,三是“怎么教”的瓶颈在“教什么”是当下“拨乱反正”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线教师想听到的是:童话课文怎么教童话怎么教更有效童话教学有哪些可供选择的策略……这将直接关系到化最少的时间、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益——“十足十的语文”,十足十的轻负高质。

二、童话课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要从问题出发,问题即课题。

本文数据引自孙建国教授的一项调查。

(一)童话课文教学现状的调查1、你认为在童话教学中采用哪种方式最好人数和比例\选项A按平常课文教B进行各种形式朗读C教师精讲D让学生改写表演童话,配音乐和插图人数31434273比例17%23%22%38%2、你在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什么人数和比例\选项A按平常课文教B进行各种形式朗读C教师精讲D让学生改写表演童话,配音乐和插图人数72414234比例38%22%22%18%3、在教学童话时你最注重的是什么人数和比例\选项A注重朗读B注重分析、精讲课文C注重思想教育D注重引导学生想象人数39556124比例21%29%38%12%4、你会主动阅读补充自身的童话理论知识吗人数和比例\选项A很少B偶尔C经常人数5810724比例31%57%12%(二)童话课文教学现状的分析1.忽略了童话元素。

教童话而没有抓住童话特点教,阅读幻想故事而没有走进幻想世界,只关注“说什么”而不是“怎么说”。

2、忽视个性化阅读。

从“第二问”可以看出,有38%的教师在童话教学时是按平常课文来教学的,只有18%的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进行表演和改写童话。

3、偏重于灌输知识。

从“第三问”可以看出,在童话教学时,老师们都注重思想教育和学习知识,却忽略了童话本身的艺术特点。

识字为阅读服务,字词教学要与阅读同步或“后置”。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童话课文怎么教?童话课文怎么教?主要是总结与创新童话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读读听听,听出童话味。

听出故事,听出荒诞,听出美感。

二)读读演演,演出童话感。

角色朗读——模仿他人“怎么说”读读演演,首先要朗读作品。

童话,是角色作品,童话朗读要多采用角色朗读,特别要读好角色是“怎么说”的。

童话,按角色能力分类法,一般有四种:拟人体童话(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园》)、常人体童话(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装》)、知识体童话。

角色朗读中“角色”是指童话作品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物”,角色朗读要读出“鸟言兽语”及神话般的奇丽。

下面课例选自人教版,“【】”标明的,前一数字是第几册,后一数字是第几课。

【2-11】我会读——不同的句型,采用不同的语调(“啊,多美的小路啊lù-a!”[兔姑娘、鹿先生,“啊”的变音])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说故事的人,叙述句)(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兔姑娘,疑问句)(“咦,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鹿先生])(“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鸭先生])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鸭先生,祈使句)朗读指导:“怎么说”的研究,就是“怎么读”,学会了“怎么读”,也就懂得了“说什么”和“怎么说”。

能否改成“怎么读”为“怎么说”,会更情境化。

熟读成诵——内化他人“怎么说”读读演演,在朗读的基础上,要熟读成诵,即读读背背。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背诵是学习言语方式,背诵是学习“怎么说”,背诵是内化他人语言为自己的语言,活用经典语言离不开背诵。

【5-18】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神话。

(背台词,是表演基本功。

)很久很久以前……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先总后分”地说)他呼出的气息,变成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四肢,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肌肤,辽阔的大地;血液,奔流不息的江河;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编者“这么说”课文泡泡:“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是否暗示想像性阅读(画面感)是否暗示背诵方法(画脑图)是否暗示作者“怎么说”(省略号)……脱稿表演——表现他人“怎么说”儿童之所以喜爱童话,是因为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儿童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

童话教学,要根据不同类型童话的特点,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来展开教学。

一位教师教学《小猴子下山》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先准备好玉米、桃、西瓜等模型教具和小猴子、小白兔的头饰,然后找两个学生分别戴上小猴子和小白兔的头饰扮演小猴子和小白兔。

“小猴子”按照书上的五幅图画的情景,表演扛玉米——扔玉米、摘桃——扔桃、摘西瓜——扔西瓜一—追“小白兔"。

“小白兔"在“小猴子"的追赶下迅速跑回树林子并摘下头饰。

“小猴子"东张西望,什么也没找到,最后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通过表演,满足了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演自我的勇气,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三)读读说说,说出童话美。

滕昭蓉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

实验中,她把“说”分为复述性的“说”与创造性的“说”两种类型,分别展开不同的训练活动。

此外,滕老师强调,说童话时不能只让那些口齿伶俐的学生说,而应尽可能扩大训练范围,为此要灵活地采用多种方式。

滕老师常用的训练形式,有自言自语说、两人对说、四人轮说、个人向全组或全班说、几人边表演边说等,除了课堂上说外,还有课后开故事会说、回家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说等等。

在低年级,滕老师特别注意采用自言自语说这一形式。

童话具有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

1、说童话故事,提高结构意识。

推荐欣赏“亲近母语”“讲述大赛”一等奖作品《鸭子骑车记》等。

“怎么说”,是言语形式,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都有自己的结构。

词的结构:主谓式,并列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连动式……句子结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

(句型、修辞、句子关系等。

)自然段结构:总分式、因果式、转折式、并列式、顺承式……段落结构: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

文章结构: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递进式,顺承式……童话结构:第一种,重复法,即故事中的几个情节相似;第二种,对比法,即故事中的两个情节成对比关系;第三种,时序法,即以时间为顺序安排故事情节。

最迷人的结构。

迄今为止,在我国恐怕没有一部长篇小说的结构像《红楼梦》那样,曾引起如此广泛的赞叹和众多的争论。

有人干脆把它称为“一座童话中四壁生辉的迷宫”。

最值得欣赏的童话结构。

童话《丑小鸭》巨大的成功在故事的叙事结构,而非故事情节。

故事的安排,尽量不让主人公说话,只是像一架沉默的摄录机,默默记录着发生的一切。

其次,不让主人公主动地行动,主人公的出现,只是作为一种触发酶体,让整个场景得以展现,讲故事的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叙事。

言语行为的尽力避免,形成一种言说的困难,交流受到阻碍,理解成为不可能,进而展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感和身边世界的冷漠。

而主人公被动的出现在各种场景中,显示出命运弄人的无奈,人类力量的有限性,更强化了世界的冷漠感,同时,事件的推动,产生了主人公对身边事物的判断,和它们对主人公的判断,而这又建立在互相无法完全沟通了解之上。

故事动人之处,正是两种叙说方式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而非故事情节本身。

第一层(5~12段):写丑小鸭在沼泽地的遭遇。

第二层(13~33段):写丑小鸭在农家小屋的遭遇。

第三部分(34~38段):写丑小鸭几乎被冻死在湖边。

第四部分(39~47段):写丑小鸭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3-20】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妈妈听。

20 纸船和风筝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

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

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