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高考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2014高考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4、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6、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 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①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
替换 对译
替换 补充 保留 替换
有人送给杜安书信,他(也)不打开,
补充 替换、调整法
(而是)把这些书信全部藏在墙里。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
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八荒之心。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 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
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3、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
赐)三年以后我必报此仇
1、对译法。 2、替换法。 3、删减法。 4、保留法。 5、增补法。 6、调整法。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 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对译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你爹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 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 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
①险固的山河太美好了(2分)这是魏国最宝贵的呀(1分 )
②吴起是贤德的人。我私下里担心吴起没有长留的 想法。试着用公主挽留他,用这种方法预测(检验) 他。
③吴起害怕招致罪名,于是离开,就到楚国。
直击高考.真题演练
[2013]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 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 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揆)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 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 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 盖十余州焉。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 悉罢之。
我所不做的; 是我所不愿意做的。
裴侠说: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他人,这 是我所不愿意做的。于是把他们全部都遣散了。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1、 郑人使我 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 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
“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 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 所规不同。 落实关键词语的意义:诚,实 在;可谓,可以说;达,通,引申 为了解;仆,谦词,我;微,隐藏 的、隐蔽的,指内心;趣,意向, 志趣;规,谋划、谋求,指打算
1.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 顾而谓吴起曰:“①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 也!”3分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 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 尚(娶)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于武侯曰:“②夫吴起贤 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挽留)以公主,以此 卜之。”4分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③吴起 惧得罪,遂去,即之楚。3分(《史记·吴起列传》)
就竭尽了。
6、调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 如宾语前臵、定语后臵、状语后臵、主谓倒 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使译文准确畅达。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主意未能定下来,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 秦国的人,未能找到。
对,对应原句字词一一翻译,
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 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 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 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 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 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郭浩召集安抚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把自 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
调整法
课内语句演练
1、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 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3、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 河外渑池。
直译:“处在宗庙、殿堂的高处”, 意译:在朝廷做官” 类似这种语言现象,诸如: 藩篱(边防)、布衣(平民)、三尺(法律)、会猎(会 战)、更衣(上厕所)、山陵崩(死)、填沟壑(消灭)、 金城千里(钢铁般城防), 如果照直译出,反而不顺,甚至与原意不符。这 时就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翻译,以使译文前 后衔接,上下贯通。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补 补出原文中被省略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 略的部分。如果不补,译文就不符合现代汉 语规范,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士兵们)鼓足了勇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了, (等到)(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
古文翻译,特别提示:
★一定要直译,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 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 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 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 无须自作聪明。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什么时候需要意译而不用直译呢
a、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翻译:目光短浅的人怎么会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 b、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2006年湖北卷) 翻译: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 c、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秦汉 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 归来。
②竟不离(通“罹”)其患,时人贵之。
替换法
终于没有遭到那个灾难,(受到)当时
对译法 意译
的人的推崇。

五、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 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 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 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 表达出来。 6、查对字词的落实,誊写到答案卷上。
信、达、雅
“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 实、句句落实直译,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 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要做到 “信”,原则上必须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 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 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立足于言,关注于文
言:语言现象;文:语境,文意。
3、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 缩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 之心。 “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4、各类专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 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可不译。但是各 个领域中有一系列的习惯用语,翻译时应该 注意。 用事、用权、下车伊始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考点解析: ——考什么 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语句来让考 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一、语法现象:
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1.积累性的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固定句式)
词类活用
2.规律性的: 特殊句式 二、文意
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
[2012新课标]
1、居君之国而穷,君无奈为不好士乎。 居住在您的国家却贫困不堪,恐怕您是 不喜爱人才的吧? 2、其妻望之而拊心曰 他的妻子埋怨他,捶着胸口说 3、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 现在我们饿得面黄肌瘦,君王慰问你, 给你送来粮食。 4、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到时他加罪与我,也将会只凭别人的话。
总结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为: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2.以今义当古义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
保留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7. 该增添的内容没有 增添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9.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 漏了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 语语法规则
1、有修辞的地方:比喻、借代、互文、典故
2、委婉说法,古人行文,或因有所顾忌, 或由于谦恭,或为了求雅,往往不直言其事, 而把要表达的意思,拐着弯说出来,即所谓 委婉的说法。凡遇到这种情况,按现代汉语 表达习惯来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