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与内地老年福利模式比较

香港与内地老年福利模式比较

香港与内地老年社会福利模式比较—兼论对内地老年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启示社保0911 0920406113 王佳莉摘要: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老年人的福利保障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不论是香港与内地,都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并完善老年福利制度。

本文具体围绕老年社会救助模式、老年福利服务模式和养老保险模式这几个方面,对香港与内地老年社会福利模式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两地老年社会福利发展的历史。

通过比较分析香港老年社会福利模式的成功之处和内地在这方面的不足,最终为内地老年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老年社会福利模式香港内地改革救助一、老年社会福利问题提出的背景与研究比较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这一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而显得日益严峻。

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人道主义角度来看,老年人是生理上的弱势群体,对作为弱势群体的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从社会公平角度看,当前社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是老年人年轻时努力奋斗的结果,为老年人提供社会福利,让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共享发展的成果是社会公平尤其是代际公平的需要。

从社会整合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具有资源再分配的功能,对处于弱势群体的老年人提供社会福利,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阶层分化与利益分化,促进社会整合。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与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体两面:经济发展是社会福利的基础;而社会福利的进步有助于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为老年人提供福利服务,有助于发挥老年人的余热,更好的推动社会发展。

发展老年人福利是人道主义的需要、是社会公平的需要‘是社会整合的需要、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探讨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友所乐”、“老有所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199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这迫使我们必须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社会福利保障与服务。

近年来,中国大陆在老年社会福利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存在诸如社会化程度不高、专业水平低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推进老年社会福利改革的关键。

和内地一样,香港也是典型的“老年型”城市。

早在1980年,全港60岁以上的老人就已占到总人口的10%。

香港在搞好经济的同时,加大了对老年社会福利的资助与扶持力度,并发动社会力量,把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紧密结合起来,有效的推动了香港老年社会福利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这对内地老年社会福利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二、老年社会福利模式的基本概念(一)社会福利的基本概念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与社会通过专业化的福利机构,为解决社会撒谎能够的特殊群体以及一般社会成员的实际困难,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而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和设施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老年社会福利的界定老年是指随着年龄达到或超出一定界限而出现生理技能衰退以及社会功能强化的社会群体。

广义的老年社会福利是指社会为满足老年人物质精神生活需要而提供一切资源保障与服务支持。

老年社会福利体系由老年社会保险、老年社会救助、老年社会服务三大子系统构成。

三、香港与内地老年人福利发展历史的比较近代意义上的香港老年社会福利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香港的老年社会福利模式是残缺性或剩余性的,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一直扮演消极被动的角色,香港的华人慈善机构和和西方宗教团体在救助老弱病孺等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剩余性福利模式受到国际政治环境、港内人口结构及阶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政府意识到,在市场失灵的地方,社会有责任设臵安全网。

因此,推行了一系列与长者有关的福利政策。

在中国大陆,传统社会在老年人福利方面有着明显的道德教化特点。

政府全包全办,没有社会力量参与也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建国以后,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发展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分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和市场化进程中的老年人社会福利。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在老年社会福利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实行“集体福利”。

老年福利是选择性福利,不是普遍福利,也不是社会化的福利。

并且老年社会福利制度是低水平、低层次运行的。

改革开放后,在市场化进程中,国家主导责任有所减轻,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实行社会化养老发展策略,老年福利的对象扩大,老年社会福利社会化。

四、两地社会养老模式的比较(一)从项目构成上来看。

两地均建立了“三大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均有以公务员为特定保障对象的养老退休计划,且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作用有待加强。

香港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是公务员退休计划、强积金计划,职业退休金计划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起主导作用的是强积金计划;内地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起主导作用的是企业基本养老保险。

(二)从主体构成来看。

总体而言,两地养老保险主体都是多元的,但香港更强调企业与个人的责任;内地政府与企业承担主要责任,但政府越来越强调个人责任。

(三)从养老保险对象上看。

香港养老保险体系的对象模式是普遍主义,养老保险覆盖率相当高;内地养老保险体系的目标取向是“普救型”,但在实际运行中却是“补救性”。

(四)从筹资模式上看。

香港采用完全积累式的筹资模式;而内地则采用部分积累式的筹资模式。

(五)从给付模式上来看。

香港以缴费确定型为主;内地则是给付确定型与缴费确定型并存。

(六)从运营模式上来看。

香港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主体是分散竞争型,养老保险基金以私营机构为主要运营主体,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监管,投资工具多样化,投资策略分散化,香港以强积金为主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表现良好;内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主体模式是集中垄断型,政府既是养老基金的管理人,又是养老基金的投资人和监管者,投资工具较为单一,不但未能实现增值,甚至连保值的目标也未能实现。

五、两地老年社会救助模式比较对于老年人来讲,社会救助是指政府或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它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老年人给与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或措施。

(一)从救助的内容上看。

香港有以老年人为特殊救助对象的救助项目。

具体包括现金与实物援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心理救助等5大类救助项目;内地没有以老年人为特殊救助对象的救助项目,但有以老年人为一般救助对象的救助项目。

包括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现金与实物援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4大类救助项目。

(二)从救助的主体构成上来看,两地都实现了救助主体的多元化。

但在各救助主体的组合形式及相互关系上,两地则有较大的差异。

从架构方式来看,香港的老年社会救助组织系统是一个由“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官民合办组织”组成的三分式架构体系,各组织相对独立且自治程度较高;内地的老年社会救助组织系统则是一个由“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直属社团—独立性救助社团”构成的四分式架构体系,除独立性救助社团外,其它各类救助组织都是具有行政或半行政性质的政府组织。

从架构性质上看,香港各类社会组织主要是合作关系,而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内地则恰恰相反。

(三)从救助对象上来看。

香港一般是建立在公民资格、年龄限定和资格审查的基础上,老年社会救助覆盖率较高;内地一般建立在公民资格和资格审查的基础上,老年社会救助覆盖较低。

(四)从筹资模式上看,两地老年社会救助经费来源均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不同的是,香港以政府资助为主,以社会筹募和自营收入为辅,募捐活动社会参与率较高,筹集经费由救助机构自主开支;内地则是政府财政支出与社会筹募并重,社会参与率较低,政府投入资金主要用于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常规救助项目,社会筹募资金主要限于灾害救济与社会互助。

(五)从救助水平上看。

香港救助标准明确化、差异化,救助水平相对较高;内地救助标准原则化、抽象化,救助水平相对较低。

六、两地老年福利服务模式比较与前两种不同的是,福利服务是一种非保障性福利,它不仅可以满足老年的基本生活需要,还可以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需要。

香港与内地在老年福利模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具体而言:(一)从服务内容构成来看,两地均考虑了老年人不同层次的服务需要,服务内容基本相同,包括老年社区支援、安老院舍照顾服务、老年医疗与健康服务、老年教育服务和老有所为服务等几大体系。

不同之处在于香港老年福利服务体系较内地更为全面,既有以老年人为对象的为老服务,也有以护老者为对象的护老服务,且香港老年社区支援服务体系较内地要健全得多;内地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比香港更为发达。

(二)从服务主体构成来看。

两地老年福利主体构成均是多元化,“公助民办”是两地老年福利服务发展的共同方向。

不同之处在于香港已形成“政府—商界—第三部门”的老年福利服务三方合作机制;内地老年福利服务主体以政府及其附属机构和商界为主,真正意义上的第三部门还很弱小,成熟的三方合作机制尚未形成。

(三)从服务对象构成来看。

香港老年服务的覆盖率远高于内地、服务对象呈现“普遍主义”特征,老年福利服务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需要为主,以满足高收入群体的个性化需要为辅;内地老年福利服务对象构成呈现出两极化特征,少数“三无”老人和较高收入家庭的老人可以得到有限服务,广大中低收入老人群体的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四)从服务筹资模式来看。

两地服务经费来源渠道都是多元化的。

香港是以政府资助和收费收入为主,以社会筹募为辅;内地是以收费收入为主,以政府资助为辅,社会筹募资金很少。

(五)从服务水平来看。

在硬件方面,香港老年福利服务安全水平高,内地的外部环境好。

在软件方面,香港老年福利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志愿性水平较内地要高出很多;内地面临专业人才缺乏,志愿服务队伍有限的挑战。

七、对内地老年社会福利模式构建和完善的建议通过对两地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老年社会救助模式和老年福利服务模式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地老年社会福利模式差异较大。

相对来说,香港是发达地区和现代社会,其老年福利体制较为健全成熟;内地则是发展中地区和转型社会,其老年福利体制还处于摸索阶段,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完善之处。

因此,香港老年社会福利模式对于内地老年社会福利模式的发展与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具体来讲:在养老保险方面:(1)内地要在发展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鼓励更多的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鼓励个人参加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从而为个人提供充分的老年生活保障(2)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尤其要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3)保证养老金的按时发放,提高养老金的给付水平(4)有效提高养老保险的缴费率(5)改革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营模式拓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有效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6)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登记与核查制度,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养老保险权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