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血管生成
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用于初治或复治非小细胞肺癌。
2005 年被中国FDA 推荐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用药。
15mg 溶于500ml 生理盐水中,输注3-4h 。
连续使用14 天,休7 天。
第 5 天使用化疗。
贝伐珠单抗:重组人源化抗VEGF-A 单克隆抗体。
可阻断VEGF-A 与其受体( VEGFR-1 及VEGFR-2)的结合,是第一种被证明联合化疗能够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抗
血管生成药物。
2015 年被批准用于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等一线治
疗。
可联合化疗、 EGFR-TKI 类、免疫治疗。
鳞癌细胞类型及既往有咯血(> 2 级)史为贝伐珠单抗的最主要禁忌症。
雷莫芦单抗:以 VEGFR-2 为靶点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一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可用
于鳞癌及非鳞癌细胞类型 NSCLC 患者二线治疗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阿帕替尼:新型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
体结合并将其抑制。
2( VEGFR-2)
安罗替尼:新型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三线治疗。
口服 2 周,休 1 周。
2017 中国批准其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中 19 号外显子缺失及EGFR )突变(EGFR基因突变通常发生于18 ~21
21 号外显子 L858R 点突变是最常见的敏感突变。
号外显子,其
G719X、
L861Q 和S7681 、 20 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等是罕见突变)第一代 TKI 类: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第二代:阿法替尼、达克替尼。
第三代:奥希替尼(T790M 突变)
第一、二代靶向药耐药(中位使用时间约T790M 突变( 60% )。
HER2 和 MET
10 月,会出现耐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扩增占耐药机制的20% 。
奥希替尼:晚期EGFR 突变一线首选。
可用于EGFR 罕见突变(20 号外显子插入突变)
奥希替尼耐药机制:一线使用奥希替尼,不会出现 T790M 突变,主要以 C797S 的单发突变及MET 的扩增为主,处理起来换用其他一代二代靶向药或联合 MET 抑制剂。
一
线使用一代耐药后出现 T790M 突变后使用奥希替尼,即二线用药后耐药,机制比较复
杂。
奥希替尼主要耐药机制:C797S 顺反式突变和MET 扩增。
奥希替尼联合一代TKI 用于 C797S 单突变。
MET 扩增可用沃利替尼联合奥希替尼
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脑转移及脑膜转移患者。
奥希替尼五大优势:最强的入脑能力,预防及治疗脑转移疗效出色;不良反应少;对
难治性 20 插入突变有奇效; EGFR 罕见突变有一定疗效;对 T790M 突变有抑制作用,奥希替尼一线用后的耐药机制更简单。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LK )阳性(常出现于亚裔非吸烟较年轻的腺癌患者,常见突变
形式 EML4-ALK 的融合)
第一代:克唑替尼(入脑能力不强)
带二代:阿来替尼,赛瑞替尼、布加替尼
带三代:劳拉替尼
布加替尼:强效的 ALK/EGFR 抑制剂。
可以强效抑制 ALK 的 L1196M 突变的 EGFR的
T790M 突变。
ROS1 阳性:克唑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