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护理

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护理

模块四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十五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肝性脑病最常见病因?
答:肝硬化
2.前驱期主要表现?
答: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
【新课导入】【案例】
患者男,65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等症状,同时伴进食后呕吐,伴畏寒、发热,发病以来精神差、食欲不振,小便色偏黄,上腹部腹肌稍紧张,剑突下偏右侧压痛,肝区叩痛(+),余查体无异常。

入院后检查:肝胆B超示:肝内混合性占位,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范围约68mm×50mm。

初步诊断:细菌性肝脓肿
思考:
1.入院后针对发热应该给与怎样的护理措施?
2.确诊应该做哪项检查?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完成术后引流管拔管操作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手术配合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小先生讲一讲:肝脏的解剖生理
一、概念
肝脏受感染后形成的脓肿,称为肝脓肿。

属于继发感染性疾病。

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类杆菌属等。

二、病因
细菌学致病菌通常与原发灶细菌一致
纯需氧菌感染肝脓肿预后较差;纯厌氧菌脓肿常为单发预后好:混合感染时预后介于两者之间
1
感染途径:胆道系统、肝动脉、门静脉、淋巴系统、其他
化脓性细菌引起。

胆道与肠道相通,增加了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最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胆管源性及门静脉播散者以大肠杆菌最常见。

开放性损伤后细菌侵入。

隐源性肝脓肿的概念。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寒颤和高热④:最常见症状。

驰张热,38-41℃。

2.肝区疼痛④:持续性钝痛。

可有右肩牵涉痛,胸痛,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

3.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
4.全身中毒性反应及消耗的结果。

5.消化道症状。

(二)体征
肝区压痛和肝肿大最常见④:右下胸部和肝区叩击痛。

皮肤红肿甚至凹陷性水肿:甚至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腹膜刺激征。

黄疸
反应性胸膜炎及胸腔积液。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比例升高,核左移或中毒颗粒出现
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

2.影像学检查:
X-ray:间接征象,产气细菌感染可见气液平面。

B超:首选,明确部位、大小、距体表深度、确定穿刺入路。

必要时可穿刺抽脓④,明确诊断并治疗。

平扫及增强CT。

MRI。

动脉造影。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肝脓肿及其产生的毒素吸收有关。

2.潜在并发症:腹膜炎、膈下脓肿、胸腔内感染、休克。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进食减少、感染引起分解代谢增加有关。

六、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一般进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饮食,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养肝的首选的食物为谷类(如糯米、黑米、高梁、黍米);其次为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还有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等也对肝有保健作用。

2.有效控制感染注意高热护理
1)病人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已卧床休息为主。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维持室温于18-22℃,湿度为50%-70%。

病人衣着适量,床褥勿盖过多,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裤和床单,以保持清洁和舒适。

2)观察:加强体温的动态观察3)摄水量:除须控制入水量者,保证高热病人每天至少摄入2000ml液体,以防缺水。

4)物理降温:头枕冰袋、乙醇擦浴、灌肠(4℃生理盐水)等。

引流管护理:1)固定: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2)体位: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3)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每天用生理盐水多次和持续冲洗脓腔,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4)防止感染:每天更换引流瓶。

5)拔管:当脓腔引流液少于10ml时,可拔除引流管,改为凡士林纱条引流,适时换药,直至脓腔闭合。

(二)病情观察加强对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观察,注意囊肿是否破溃引起腹膜炎、膈下脓肿、胸腔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囊肿若继发脓毒血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者或出现中毒性休克征象时,可危及生命,应立即抢救。

(三)用药护理遵医嘱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对长期应用抗菌药者应警惕假膜性肠炎及继发双重感染。

药物降温时,必要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安乃近、柴胡等。

(四)心理护理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安慰工作,稳定病人情绪,介绍有关的疾病知识,提高其认识并配合治疗和护理,帮助病人勇敢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健康指导介绍肝脓肿预防和治疗的一般知识,指导病人遵守治疗和护理的要求,解释引流管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嘱病人出院后加强营养,如有不适及时复查。

七、健康指导
介绍肝脓肿预防和治疗的一般知识,指导病人遵守治疗和护理的要求,解释引流管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嘱病人出院后加强营养,如有不适及时复查。

【课堂小结】
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胆道系统是最主要的入侵途径和最常见的病因。

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寒战和高热,还会出现肝区疼痛及消化道症状。

确诊应施行肝穿刺。

(小先生)
【案例分析】
1.对发热的患者应该让患者处于舒适的环境,进行体温监测保证液体摄入,物理降温,药物降温,遵医嘱使用相应的抗生素。

2.诊断性肝穿刺
【护考模拟】
()1.患者男性,33岁,高热,右上腹痛7天。

B型超声波和CT检查提示肝脓肿,曾有胆道感染病史。

引起该疾病的最可能原因是
A.化脓性阑尾炎
B.胰腺炎
C.细菌性心内膜炎
D.胃溃疡穿孔
E.胆道感染
()2.患者男性,36岁。

因急性阑尾炎入院,入院后拒绝手术,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出现右上腹压痛,肝肿大,肝区叩击痛明显。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O.90。

B型超声波检查示肝占位病变。

考虑诊断细菌性肝脓肿,其主要临床症状是
A.恶心,呕吐
B.寒战,高热,肝肿大伴疼痛
C.局部皮肤凹陷性水肿
D.出现黄疸
E.可见右膈升高、运动受限
()3.关于细菌性肝脓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部分是胆源性肝脓肿
B.致病菌多为G+球菌
C.脓液多为棕褐色
D.多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所致
E.手术引流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4.男,44岁,10天前因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2天前突发寒战、高热,伴有肝区疼痛。

血常规示:WBC 18.4×109/L;B超示左肝区5cm×5cm液性暗区,胆囊增大,壁厚。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棘球蚴病
B.细菌性肝脓肿
C.阿米巴性肝脓肿
D.继发性肝癌
E.原发性肝癌
()5.男性,51岁,肝区不适就诊。

查体发现肝脏增大,质软,明显触痛,肝区肋间有局限压痛,其诊断最可能是
A.肝炎
B.肝脓肿
C.脂肪肝
D.肝癌
E.淤血性肝大
()6.肝癌与细菌性肝脓肿的共同点为
A.早期高热,呈弛张热
B.超声波检查出现液平段
C.白细胞升高,核左移
D.肝脏肿大,压痛明显
E.同位素扫描有占位性病变
()7.患者男性,35岁,发热、右上腹痛4个月,查体T39.3℃,肝肋下4cm,软,表面光滑,有叩痛,脾脏未及,其可能的诊断为
A.胆囊炎
B.肝癌
C.肝硬化失代偿期
D.肝脓肿
E.胰头癌
()8.患者男性,35岁,发热、右上腹痛4个月,查体T39.3℃,肝肋下4cm,软,表面光滑,有叩痛,脾脏未及
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意义不大
A.内镜检查
B.腹部X线检查
C.甲胎蛋白
D.肝穿刺
E.腹部B超
()9.肝脓肿最常见的的致病菌是
A.大肠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链球菌
D.类杆菌
E.乳酸菌
()10.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病因是:
A.血液感染
B.淋巴系统感染
C.腹腔脓肿转移
D.胆道系统细菌入侵
E.肠道感染
【课后作业】
1.总结肝脓肿的临床表现都相应的给与什么措施?
2.预习下节课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