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控制

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控制


界定

兼职
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 兼职制度的 重影响或用人单位提出,拒不 完善 改正的
无效劳动合 欺诈、胁迫、乘人之危 同
证明责任
刑事责任 被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的 范围
四、员工患病或非因公负伤时解除劳动合同操 作技巧
【典型案例】
小周2007年10月进入某广告公司,2008年4月因意外事故受伤。1个 月后小周不能上班继续治疗,公司因此解除与小周之间的劳动合同。小 周不服,认为自己至少有3个月的医疗期,公司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双 方诉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劳动争议仲裁委最后裁定,公司不得解除与小 周的劳动合同。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 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 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 胜任工作的;
应注意平时记录在案。每次违纪时,企业都作出相应的书面处理材料,要求员 工签字。如员工不愿在处理材料上签字,则可以扣罚工资的处罚方式,在工资 单上注明处罚内容,由员工在领取工资时一并签字,并在工资单上注明:“对工 资数额有异议的,应当在7日内提出”。 3)对于有违法行为(如赌博、盗窃、打架、吸毒等)的员工,可以要求政府有关部 门处理,政府有关部门的处理结论或者记录,就可能是有力的证据。
三、用人单位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技巧总结

解除条件 条件分解
关键
程序
成本 局限
试用期间 严重违纪 重大损害
1、试用期间 2、不符合录用条件
1、存在规章制度 2、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1、严重失职、营私舞弊 2、造成重大损害
录用条件的 设计
不需
严重违纪的
要支
界定 重大损害的
通知工会、 通知个人
付经
济补 偿金
一、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 损害时,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沈威律师评析】
案例1是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解除合同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 定,员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并不 是说“严重违纪”完全由用人单位说了算。用人单位可以制定规章制度 ,但内容应合法合理。本案中范某违反规定向别人谈论自己的薪资,但 这种行为定位“严重违纪”显然不合理,单位据此解除劳动合同无法获 得法律支持。案例2中,公司在规章制度中对“重大损害”做出了明确 具体的界定,因此以此为由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最终胜诉。
时照片上还应当显示时间年月日时); 5)有关视听资料(如当事人陈述事件的录音、录像); 6)政府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处理记录及证明等。书面证据是最有力的证据,尤其是有违纪
员工签字的书面证据,应尽收集和保留。
【收集证据的方法】
1)建立日常书面行文制度和档案保管制度; 2)处理“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员工的违纪行为。
一、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 损害时,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5、关于制作《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1)关于用词
用劳动法的规范说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解除劳动关系”。
(2)应当正确填写解雇书
①法院只审查企业的解雇理由是否成立; ②填写解雇理由的原则是“宜粗不宜细”。
二、员工兼职时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技巧
一、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 损害时,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沈威律师提示】
1、解雇依据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一、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 损害时,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2、关于“严重违反”及“重大损害”的标准问题
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第二十五条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 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 协议的。
。范某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单位支付辞退员
工的代通知金1400元,两个月经济补偿金2800元。最后,法院支
持了范某的请求。
一、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 损害时,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典型案例2】
夏某系某公司负责安全生产的主管,由于夏某在工作中疏于管 理,导致公司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50余万 元。经责任认定,夏某富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公司依据本单位 规章制度的规定,决定与夏某解除劳动合同。夏某不服向劳动争议 仲裁部门申诉,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调查, 公司的规章制度中规定,因工作人员的原因,给公司造成直接或间接 损失20万元以上的,公司可以提前辞退。最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驳回了夏某的仲裁请求。
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法律风险控制
主讲:沈威律师
广东融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人力资源与劳动法事务部负责人,深圳律师 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专注于解决用人单位HR管理中的劳动关系 问题。
欢迎HR交流! 手机:13828861706 邮箱:
培训内容
引言:劳动合同解除的类型 一、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时,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二、员工兼职时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技巧 三、用人单位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技巧总结 四、员工患病或非因公负伤时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技巧 五、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时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技巧 六、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技巧 七、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技巧总结 八、《劳动合同协商解除协议书》制作技巧 九、《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书》制作技巧 十、《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制作技巧 十一、《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制作技巧 十二、向员工送达《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操作技巧
【沈威律师提示】
劳动者兼职时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限制:
1、劳动者存在兼职行为,即同时与其他单位也建立了劳动关系; 2、劳动者存在兼职行为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 3、或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兼职行为提出异议,劳动者拒不改正的。 4、如果劳动者改正了,就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二、员工兼职时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技巧
一、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 损害时,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3、程序要求
①必须收集员工严重违纪的证据,处理结果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 员工。
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要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应及时送达员工,否则对员工不产生
法律效力。
一、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 损害时,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本条中的“重大损害”由企业内部规章来规定。因为企业类型各有 不同,对重大损害的界定也千差万别,故不便对重大损害作统一解 释。若由此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其规章 规定的重大损害进行认定。
一、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 损害时,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2、关于“严重违反”及“重大损害”的标准问题 法律上并无明确的规定,企业规章制度中应当对这两个概念进行量 化。 如:合同期内累计5次违反规章制度或劳动纪律的视为严重违纪;严 重失职,营私舞弊导致经济损失10000元以上的视为严重违纪等等。
15年以上20年以下 20年以上
应给予的医疗期 3个月 6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24个月
计算周期 6个月 12个月 12个月 15个月 18个月 24个月 30个月
五、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时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技巧
1)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 量化工作:较易 非量化工作:较难。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不 能胜任工作联系起来,在绩效考核制度中明确什么是不能胜任 工作。
四、员工患病或非因公负伤时解除劳动合同操 作技巧
1)医疗期满; 链接:医疗期有关规定 2)医疗期满后劳动者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
排的工作。 联想:女职工孕期休病假的问题
医疗期有关规定
总工作年限 本单位工作年限
10年以下
5年以下
5年以上
10年以上
5年以下
5年以上10年以下
10年以上15年以下
4、举证要求 举证责任倒置,企业要举证证明自己的解雇理由是充分的,是有确 凿证据的,解雇“严重违纪”员工之前必须收集充分的证据。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2009.4.15)
24、当事人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发生争议的,举证责任如下分配: (4)用人单位主张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企业规章制度的,应就劳动
者存在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企业规章制度的事实以及企业规章制度是否经 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事实举证。
企业要保全和收集的两类证据: 其一是员工违反的企业规章及劳动纪律的具体条款; 其二是员工的违纪行为。
【员工违纪证据】
1)违纪员工的“检讨书”、“求情书”、“申辩书”、违纪情况说明,等等; 2)有违纪员工本人签字的违纪记录、处罚通知书等; 3)其他员工及知情者的证词; 4)有关事件涉及的物证(如被损坏的生产设备,如物证不方便保留,则拍摄清楚的照片,同
六、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解除劳动合同操
作技巧
1)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如何认定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①不可抗力或出现导致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情况:企 业迁移、被兼并、被主管部门撤销等。 ②最后裁决权在劳动仲裁机构和法院。
2)未能够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
七、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技巧 总结
2)培训或者调岗; 3)再次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六、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解除劳动合同操
作技巧
【典型案例】
任某系某印染厂一线员工,与企业取得了一份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 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因政府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该企业的生产部门 必须由市区迁往郊区,只留下销售部门在市区。任某希望留在市区, 企业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企业就解除了与任某的劳动合同。任某 不服提起仲裁,要求留在市区工作,最后败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