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SPSS的重庆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基于SPSS的重庆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基于SPSS的重庆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向海霞,王 力,陈 引(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摘 要:运用经济学理论、SPSS实用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分别对重庆市3个经济区中的6个区县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状况进行了分析,可知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同时,研究了上述3个经济区的特点及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重庆市提高农地、农村、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措施以及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效益;土地利用;spss因子分析方法;重庆市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8)01-0012-03Analysis of Econo mic Efficiency of Land Utilizationin Chongqing Cit y Based on SPSSXIAN G Hai2xia,WAN G Li,CH EN Y in(School of G eography Scienc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Abstract:Applying factor analysis of multitudinous statistics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economic theory,this study analyzes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land utilization in6counties in Chongqing City.Obvious regional diversity is noticed in terms of the level of land utiliz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of the three major economic zones of Chongqing are studied and several measures are advanced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utilization of faming land,rural land and urban land.The direction of the f u2 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s discussed.K ey w ords:agricultural economy;economic efficiency;land utilization;factor analysis based on sp ss;Chongqing City 无论是追溯古文明衰落的痕迹,还是展望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无不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休戚相关。

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粮食、环境、能源和资源五大问题均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有关[1]。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是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核心,它是一般经济效益问题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具体化。

通过研究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为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及布局提供基础和依据,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就目前研究而言,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定量研究比较困难,而其经济效益是可以进行定量评价的。

根据2005年重庆市的统计年鉴,笔者通过比较研究6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重庆市提高农地、农村、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因子分析(一)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在进行调查研究的时候,经常需要同时调查或分析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可能归为几类,而每一类均具有相同的本质,常称为因子。

因子分析是用少数几个潜在指标(因子)的线形组合来表示实际存在的多个指标,根据相关性大小对变量分组,使组内变量间高相关、组间变量低相关,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就是因子。

(二)因子分析应用1.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分析,从中找出少数几个能够控制原始变量的随机变量F i(i=1,2,…m),选取公共因子的原则是使其尽可能多地包含原始变量中的信息,建立模型X=A・F+e,忽略e,以F代替X(m ≤p),用它再现原始变量X的众多分量X i(i=1,2,…p)之间的相关关系,达到简化变量降低维数的目的[3]。

通过分析研究,具体结合了6个区县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10个指标构成了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第6卷第1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6,No.1 2008年2月 Journal of Sout 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Feb.2008①收稿日期:2007-08-30作者简介:向海霞(1984—),女,重庆万州人,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土资源管理与区域开发。

表1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指标层单位X1人均耕地hm2/人X2第一产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X3非农业人口人X4第二三产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X5城镇化率%X6农用地地均产值元/hm2X7建筑业总产值万元X8第一产业占三产比重%X9第二三产业占三产比重%X10固定资产投资万元2.因子分析过程借助于SPSS10.0软件,使用分析→数据简化→因子分析过程。

首先将原始样本(见表2)矩阵标准化,以消除指标之间量纲的不一致和数量级差异大等现象,并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然后计算出R的特征值和贡献率。

贡献率反映每个因子所包含原始数据信息量的大小,前2个因子包含了原始数据86.55%的信息,满足了因子分析>80%以上的要求。

所以,取前2个因子作因子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初始因子载荷进行正交旋转,由表3可以看出,第一个主因子F1在X3,X4,X5,X7,X9,X10上有较大载荷,可以称为“建设用地因子”。

第二个主因子F2在X1,X2,X6,X8上有较大载荷,称为“农用地因子”。

表2 重庆市6区县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地区X1X2X3X4X5X6X7X8X9X10沙坪坝区0.0141909053260021401.53100.00 2.15402453 3.0996.91373317江北区0.0072071740410026656.06100.00 1.31372108 1.1998.81518218万州区0.03487934709006858.6746.000.88372051 2.3187.73111524涪陵区0.0601332231750010703.3349.000.8630679111.488.5756193江津市0.047105203732007107.8848.70 1.5527511122.277.7779984合川市0.049102232791006879.1645.70 1.1914065520.679.3977352 注:原始数据均来源于重庆市2005版统计年鉴[4]。

表3 旋转后的主因子载荷矩阵指标层主因子F1载荷主因子F2载荷X1人均耕地-0.746-0.542X2第一产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0.9590.221X3非农业人口0.2090.968X4第二三产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0.9620.264X5城镇化率0.9060.392X6农用地地均产值0.4040.406X7建筑业总产值0.3690.852X8第一产业占三产比重-0.800-0.484X9第二三产业占三产比重0.8000.484X10固定资产投资0.9180.3313.因子得分借助于SPSS10.0软件,使用分析→数据简化→因子分析→因子得分过程进行因子得分的分析。

选择回归方法,即将公因子对变量X1-X10做线形回归,得到系数的最小二乘就是所谓的因子得分系数。

然后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观测值计算出各个观测量的因子得分:F1=-0.075X1+0.276X2-0.282X3+0.258 X4+0.19X5-0.001X6-0.179X7-0.116X8+ 0.116X9+0.217X10F2=-0.108X1-0.205X2+0.609X3-0.169 X4-0.058X5+0.138X6+0.467X7-0.046X8+ 0.046X9-1.06X10计算出各个观测量的因子得分之后,将2个主因子的贡献率归一化后作为权重,对主因子进行线形加权求和,利用方程:Z=0.87787F1+ 0.12213F2,计算综合得分,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表4 6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因子得分地区F1得分F2得分综合得分沙坪坝区0.70359 1.212100.765694江北区 1.62929-0.19530 1.406453万州区-1.04299 1.06968-0.78497涪陵区-0.21051-0.60319-0.25847江津市-0.80018-0.07661-0.71181合川市-0.27921-1.40668-0.41691二、分析结果(一)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低,潜力较大城市用地产出率是衡量城市用地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采用城市建成区地均GDP来表征,由于城市建成区创造出的GDP无法直接获取,故采用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总和来概算。

从1998到2005年,重庆城市用地在2005年地均GDP才达到3.56亿元/km2,而成都城市地均GDP在1997年就已达到3.53亿元/km2[5],这表明重庆城市土地利用仍然比较粗放,从一个侧面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重外延扩张,轻内部挖潜”的弊病。

当然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重庆市原有土地尚具有较大的效益增长空间。

31第6卷第1期 向海霞等:基于SPSS的重庆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二)区域差异显著重庆市作为一个直辖市并无地市级经济行政管理层次,区县一级构成了最基本的经济行政管理单位,因而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差异首先可在区县层次上进行。

本文分别选取了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生态经济区这3大经济区中的共6个地区作为代表,根据各地区的综合得分,可知重庆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从高到低依次是江北区、沙坪坝区、涪陵区、合川市、江津市、万州区。

另外,重庆市也存在着很大的地带性差异,例如:重庆市九大主城区与黔江、酉阳所代表的渝东南地区的经济差异,而且原重庆市主城区内部也远非一个均质区。

因而笔者认为,对重庆市区县级层次以上区域分类,可采取重庆市政府在“十五”规划中提出的三大经济区的划分方法[6],即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