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能守恒与能量守恒(一)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抛体运动问题案例1、从离水平地面高为H 的A 点以速度v 0斜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 的石块,已知v 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求:(1)石块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 +h =H +gv 2sin 0θ (2)石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 C =gHv 220+(二)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问题案例2、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自高h 处自由下落,落在一个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上。
求:当物体速度达到最大值v 时,弹簧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变式训练:变式1、如图所示的弹性系统中,接触面光滑,O 为弹簧自由伸长状态。
第一次将物体从O 点拉到A 点释放,第二次将物体从O 点拉到B 点释放,物体返回到O 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力做功一定相同B 、到达O 点时动能期一定相同C 、物体在B 点的弹性势能大D 、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 正确答案选C 。
(三)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多个物体组成系统的运动速度问题案例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C ,用两条长为l 的细线相连,置于高为h 的光滑水平桌面上,l >h ,A 球刚跨过桌边.若A 球、B 球相继下落着地后均不再反跳,则C 球离开桌边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132123mv mgh mgh += 解得:321gh v =当B 球刚要落地时,B 、C 机械能守恒。
B 、C 有共同速度,设v 222212212212mvmgh mvmgh +=+解得:352gh v =可见:C 球离开桌边时的速度大小是352gh v =变式训练:变式1、半径为R 的光滑圆柱体固定在地面上,两质量分别是M 和m 的小球用细线连接,正好处于水平直径的两端,从此位置释放小球,当m 运动到最高点时,对球的压力恰好为零,求此时M 的速度和两小球的质量之比。
解析:对系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2)(2141vm M mgR R Mg+=-πM 在最高点时,Rvmmg 2=、联立解得:31-=πmM图2图1图图变式2、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导轨上,一个小球用细绳悬挂在车上由图中位置释放(无初速度),则小球在下摆过程中( )A .绳对小车的拉力不做功B .绳对小球的拉力做正功C .小球的合外力不做功D .绳对小球的拉力做负功正确答案:D(四)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链子问题 案例3 如图3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用手拉住长为L质量为M的铁链,使其1/3垂在桌边。
松手后,铁链从桌边滑下,求铁链末端经过桌边时运动速度是过少?322gL v =(五)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连通器水流速问题案例5、粗细均匀的U 型管两端开口,左端用活塞压着液体,此时两液面的高度差为h ,液体的总长度为L ,U 型管的截面积为s ,液体的密度为ρ。
现在突然抽去活塞,(1)不计阻力影响,当两端液面相平时,液体运动的速度是多少?(2)若最终液体静止不动,则系统产生的内能是多少?变式训练:如图所示,容器A 、B 各有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活塞,活塞截面积分别为S A 、S B ,活塞下面是水,上面是空气,大气压恒为P 0,A 、B 底部与带有阀门K 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原先,A 中水面比B 中高h ,打开阀门,使A 中水逐渐流向B 中,最后达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大气压对水做功为______,水的内能增加为______(设水的密度为ρ)解:(1)0 (2)水的内能增加=∆E BA B A 2S S S S gh21+ρ(六)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圆周运动的问题案例6、如图所示,半径为r ,质量不计的圆盘与地面垂直,圆心处有一个垂直盘面的光滑水平固定轴O ,在盘的最右边缘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A ,在O 点的正下方离O 点r/2处固定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B 。
放开盘让其自由转动,问:(1)A 球转到最低点时的线速度是多少?222121)(21BAmvmvmgr mgr +=---据圆周运动的知识可知:v A =2v B 由上述二式可求得v A =5/4gr(2)在转动过程中半径OA 向左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是多少?θθcos sin 2121mgr mgr mgr -=-解得θ=sin -153=370图16(七)用能量守恒相对滑S F Q =解相对运动问题案例7、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 ,后端放一质量为m 的铁块,铁块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它们一起以速度v 沿光滑地面向右运动,小车与右侧的墙壁发生碰撞且无能量损失,设小车足够长,则小车被弹回向左运动多远与铁块停止相对滑动?铁块在小车上相对于小车滑动多远的距离?命题解读:本题考查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或说系统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F f 与这两个物体间相对滑动的路程的乘积,即相对滑S F Q =。
利用这结论可以简便地解答高考试题中的“摩擦生热”问题。
分析与解:小车反弹后与物体组成一个系统满足动量守恒,规定小车反弹后的方向作向左为正方向,设共同速度为x v ,则: x v m M mv Mv )(+=-解得: v mM m M v x +-=以车为对象,摩擦力始终做负功,设小车对地的位移为S 车 则: -车222121Mv MvmgSx-=μ即:222)(2m M g vM S +μ=车系统损耗机械能为: 相fS Q E ==∆22)(21)(21xv m M v m M mgS+-+=相μgm M MvS )(22+μ=相;变式训练:变式1、如图4-4所示,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板(端点为A 、B ,中点为O )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 0的水平速度向右运动,把质量为m 、长度可忽略的小木块置于B 端(对地初速度为0),它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问v 0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小木块停在O 、A 之间?解析:木块与木板相互作用过程中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设木块、木板相对静止时速度为 v , 则 (M +m )v = Mv 0能量守恒定律得:QmvMvMv ++=2220212121滑动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mgs Q μ=相对位移的范围是:Ls L ≤≤2解得v 0 的范围应是:MgLm M )(+μ≤v 0≤MgLm M )(2+μ变式2、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一辆质量为M 的小车,质量为m 的物体与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牢固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小车左端连接。
将弹簧压缩x 0后用细线把物体与小车拴住,使物体静止于车上A 点,如图4所示。
物体m 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O 为弹簧原长时物体右端所在位置。
然后将细线烧断,物体和小车都要开始运动。
求: (1)当物体在车上运动到距O 点多远处,小车获得的速度最大? (2)若小车的最大速度是v 1,则此过程中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是多少? 解析:(1)物块m 和小车M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当物块速度最大时,小车的速度也最大。
对物块m ,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
则有kx=μmg ,所以x=μmg/k 。
(2)由系统动量守恒,得Mv 1-mv 2=0,V 2=Mv 1/m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有△E p =E kM +E km +Q而Q=fs 相对=μmg(x 0-μmg/k),△Ep=Mv 12(M+m)/2m+μmg(x 0-μmg/k) (八)用能量守恒解决传送带的运动问题案例8、如图7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37°,从A 端到B 端的长度为16m ,传送带以v 0=10m/s 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传送带上端A 处无初速地放置一个质量为0.5kg 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求(1)物体从A 端运动到B 端所需的时间是多少?(2)这个过程中系统产生的内能。
(sin37°=0.6,cos37°=0.8)命题解读:该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分析好各阶段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若μ>0.75,第二阶段物体将和传送带相对静止一起向下匀速运动;若L <5m ,物体将一直加速运动。
因此,在解答此类题目的过程中,对这些可能出现两种结果的特殊过程都要进行判断。
分析与解:物体放在传送带上后,开始阶段,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传送带施加给物体一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物体由静止开始加速下滑,受力分析如图(a )所示;当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μ<tanθ,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将继续加速,此后物体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传送带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但合力沿传送带向下,物体继续加速下滑,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
综上可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在获得共同速度的瞬间发生了“突变”。
图7开始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 mgsinθ+μmgcosθ=ma 1 解得a 1=gsinθ+μgcosθ=10m/s 2 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t 1=v/a 1=1s发生的位移为s =21a 1t12=5m <16m 可知物体加速到10m/s 时仍未到达B 点第二阶段的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有mgsinθ-μmgcosθ=ma 2 所以a 2=2m/s 2设第二阶段物体滑动到B 端的时间为t 2 则L AB -s =v t2+21a 2t22解得t 2=1s t2′=-11s (舍去) 故物体经历的总时间t=t 1+t 2=2s (2)W 1=fs 1=μmgcos θ·s 1=10J W 2=-fs 2=-μmgcos θ·s 2= -22J 所以,W=W 1+W 2=10-22=-12J 故知系统发热产生的内能是12J 变式训练:如图12所示,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v 0=2m/s 的速率运行。
现把一质量m=10kg 的工件(可看为质点)轻轻放在皮带的底端,经时间t=1.9s ,工件被传送到h=1.5m 的高处,取g=10m/s 2。
求(1)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
解析:由题意可知皮带长s=h/sin30°=3m. 201t v s工件速度达到v 0前,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 达到v 0后做匀速运动的位移s-s 1=v 0(t-t 1) 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v 0/t 1=2.5m/s 2 工件受的支持力F N = mgcosθ,对工件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cosθ-mgsinθ=ma图8解出动摩擦因数为23=μ在时间t 1内,皮带运动位移s 2=v 0t 1=1.6m 工件相对皮带的位移△s=s 2-s 1=0.8m 在时间t 1内,摩擦生热Q=μmgcosθ△s=60J 工件获得的动能E k =mv 02/2=20J 工件增加的势能E p =mgh=150J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W=Q+E k +E p =230J[误区分析]误区一、误认为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忽视功能关系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