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误差的分析及数据处理
材料制备与工艺实践
第一部分: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之试验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袁俊杰
2012.10.09.
参考书目: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作者:李云雁 胡传荣编著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第2版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作者:何少华 文竹青 娄涛编著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第1版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作者:郑少华 姜奉华编著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第1版
4.精度
1)精度:反映观测结果与真实结果接近程度的量。精度在数 值上可用相对误差的倒数来表示。 例:如观测的相对误差为0.01%,则其精度为1:10-4=104;
如观测的相对误差为1ppm=10-6, 则精度为1:10-6=106
2)精度又分精密度(precision) 、正确度(correctness)与精确度 (accuracy) 精密度反映偶然误差大小的程度。如观测的偶然误差小, 则称观测的精密度高,可以增加观测次数,取其平均值来提
Er
10.54 10.52 100 % 0.19% 10.52
0.02 100 % 1.9% 1.03
若测定值为 1.05g,真实值为 1.03g,则
E 1.05 1.03 0.02 g
Er
绝对误差 E 虽然可以表示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但在不同测量结果 的可靠性对比中,不如相对误差 Er,实际应用时,相对误差更能说明问题。
(2)单向性;产生误差,要么是正,要么是负。 (3)恒定性;影响的大小总是相同。 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加校正值的方法 (利用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准仪器的方 法进行)
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random error)也称为随机误差。它是由不确定 的原因或某些难以控制原因造成的。 偶然误差产生原因:主要由环境因素所造成(如:环境 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微小波动) 偶然误差特点 (1) 双向性 (时正时负) (2) 不可测性 (忽大忽小) 减免方法: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取算术平均值。
: ) 真值 或
xE
实际应用中常用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表示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指该值的绝对误差值与真值(平均值)的比值。 即
100%
无单位,百分数表示,常用于不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对比中。
例如:若测定值为 10.54g,真实值为 10.52g。 则 E=10.54-10.52=0.02g
一项科学合理的试验安排方法应能做列以下三点:
(1)试验次数尽可能的少;
例:某试验研究了3个影响因素: A:A1,A2,A3 B:B1,B2,B3 C:C1,C2,C3 全面试验:27次 正交试验:9次
(2)便于分析和分析和处理试验数据; (3)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试验步骤
(1)指标、因素和水平的确定;
由图可知:甲所得结果的正确度和精密度都好,结果可靠; 乙的结果精密度高,但正确度较低;丙的精密度和正确度都 很差;丁的分析结果相差甚远,精密度太差,其平均值虽然 也接近真值,但这是由于正负误差相互抵消所致。如果只取2 次或3次来平均,结果会与真实值相差很大。因此这个结果是 凑巧的,不可靠。
综上所述,可得到以下结论(1)精密度是保证正确度的先决
解:
x
4000 15 10000 8 400 1500 70 900 15 8 1500 900
=331.4(mg/L)
2.直接测量值与间接测量值
直接测量值就是通过仪器直接测试读数得到的数据。
如: ①用压力表测量容器中的压力值。 ②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 ③过滤实验中,测压管的读数。 ④如混凝实验中,通过光电式浊度仪测出的剩余浊度值。
(2)研究技术路线的建立
(3)进行试验设计 单因素实验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 (4)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三章 试验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概述 真值与误差 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可疑值的取舍 试验数据的处理 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归纳
由于受方法、仪器、试剂、实验环境、实验者的主观 因素等方面的限制,使测得的实验结果与真实含量不可能
(1)算术平均值(arithmetic mean) 算术平均值是最常用的一种平均值,当观测值呈正态分布时,算术平均 值最近似真值。 设 x1,x2,„„,xn 为各次的观测值,n 代表观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x1 x 2 x n 1 x n n
x
i 1
n
i
(2)均方根平均值 均方根平均值常用于计算分子的平均动能中,应用较少。 其定义为
高观测的精密度。
正确度反映系统误差的大小的程度。如观测的系统误
差小,则称观测的正确度高。可以使用更精确的仪器
来提高观测的精密度。 精确度反映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合成的综合误差大小 的程度。 对于测量来说,精密度高,正确度不一定高;同
样,正确度高,精密度也不一定高;精确度高,则精
密度和正确度都高。
间接测量值就是直接测量值经过公式计算后所得的另外一 些测量值。 所谓数据分析就是要对这些直接测量值或间接测量值进行 分析整理,得出结论。
3.误差与误差的分类
1)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误差(error):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值。
绝对误差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E x (x: 测量值;
Er x
条件,精密度差,所得结果不可靠,就失去衡量准确度的前 提。(2)精密度高不一定能保证有高的正确度。(3)精确 度高一定伴随着高的精密度和正确度。
例如:甲乙两人用同一方法测定同一盐垢样品中时,测定 三次结果如下: 甲:①2.16% ②2.20% ③2.18% 平均值2.18% 乙:①3.24% ②3.46% ③3.38% 平均值3.36% 在一组测量中,尽管精密度高,偶然误差小,但可能由于 存在系统误差,使正确度不高;反之,正确度高时,由于 仪器灵敏度低或其他原因,使精密度不够。 所以,在消除系统误差之后,通过精细操作才能得出它的 精密度和正确度都高的结论。
0.3 3 0.4 5 0.5 7 0.6 7 0.7 5 x 35 7 7 5
=0.52(mg/L)
例 2:某印染厂、各类污水的 BOD5 测定结果如下表,试 计算该厂污水平均浓度。 BOD5 污水流量 污水类型 (mg/L) (m3 /d) 4000 15 退浆污水 10000 8 煮布锅污水 400 1500 印染污水 70 900 漂白污水
需检查并校正系统误差
如分析天平及各种仪器的定期校正,滴定管、移液管 等容量仪器,应注意其质量等级,必要时可进行体积的校正。
减小随机误差 办法:多次测定取其平均值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因 此,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平行测定的次数越多,平均 值越接近真值。对同一试样,一般要求平行测定2-4次。
(5)几何平均值(geometric mean) 如果一组观测值是非正态分布,当对这组数据取对数后,所得图形的分布曲线 更对称时,常用几何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是一组 n 个观测值连乘并开 n 次方求得的值,计算公式如下:
x n x1 x2 xn
例 1:某工厂测定含铬废水浓度的结果如下表,试计算其 平均浓度。 0.4 0.5 0.6 0.7 铬 (mg/L) 0.3 3 5 7 7 5 出现次数
完全一致。这就造成误差。误差是客观上难以避免的。
在一定条件下,测量结果只能接近于真实值,而不能
达到真实值。
为了提高分析结果测量的准确度,将误差减小到最低 限度,必须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减小误差的有效措
施,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下面具体介绍误差的种类、
来源及产生的原因。
§1 真值与误差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3)提高精度的方法
减小系统误差
办法:则应从分析方法、仪器和试剂、实验操作等方面, 减少或消除可能出现的系统误差,具体有:
方法选择
常量组分的分析,常采用化学分析,而微量和痕量分析 常采用灵敏度较高的仪器分析方法;
取样量要适当
过小的取样量将影响测定的准确度。如用分析天平称量, 一般要求称量至少为0.2g,滴定管用于滴定,一般要求滴定 液体积至少20ml。
x
2 2 2 x1 x2 xn 1 n n
i 1
n
xi2
(3)加权平均值(weighted mean) 若对同一事物用不同方法去测定, 或者由不同 的人去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比较可靠的数值 予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计算公式为:
x 2 x2 n xn x 1 1 1 2 n
表示:
d dr 100% X
(3)平均偏差与相对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 d 为各次测定值的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式中n为测量次数。由于各测量值的绝对偏差有正有负, 取平均值时会相互抵消。只有取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才能
b. 仪器或试剂误差:是由于仪器未经校准或试剂不 合格的原因造成的。如称重时,天平砝码不够准 确;配标液时,容量瓶刻度不准确;对试剂而言, 杂质与水的纯度,也会造成误差。
c. 操作误差:是由于分析操作不规范造成。如标准 物干燥不完全进行称量;
特点
(1)重现性:同一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可重复出
现。
x
i 1 n
n
i i
i 1
i
式中 x1,x2,„„,xn 代表各个观测值 „„ n 代表与各观测值相应的权, 1 , 2 , 其他符合同前。 各观测值的权数 ,可以是观测值的重复次 数、观测者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或者根据经验确 定。
(4)中位值(中位数) 中位值是指一组实验数据按大小次序排列时的中间值。 1 1.12 1.7 2.0 2.5 4 4.5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