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3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3
(3)遇卡时采取的措施:
1)一旦发生遇卡,首先判断遇卡类 型、遇卡原因,卡点位置以及遇卡 深度,然后利用自身的动力设备和 仪器观察系统,在规定的提升拉力 范围内,进行正确的解卡,不得擅 自拉断电缆。
(3)遇卡时采取的措施:
2)如果解卡失败,应用同等张力拉 紧电缆。同时立即向甲方主管部门 和有关人员汇报请示,并迅速将穿 心打捞工具放到指定的位置,与井 队配合作好打捞前的准备工作,等 待甲方指令。
处理措施:
b) 测定卡点 注意:在进行伸长测量时,不得超 过最大安全拉力。计算结果换算为 米,提供给甲方监督及钻井队。
(4)确定仪器或电缆遇卡的原因是选择
正确解卡方法的关键
1)如果仪器记录的深度和测定电缆伸长 计算出的深度相一致,则仪器被卡,或 者紧靠仪器之上的电缆被卡住了。 2)如果仪器在桥塞卡住,仪器仍可以下 放,但不能上提,仪器遇卡深度和测定 电缆伸长计算出的深度一致。
(6)放射源的仪器遇阻、遇卡处理
1)装有放射源的仪器在井下遇卡 时,要立即告诉甲方现场监督和钻 井队,并向测井公司汇报,同时尽 快向甲方现场监督和钻井队提供放 射性源的情况及仪器示意图。共同 研究解卡措施。
(6)放射源的仪器遇阻、遇卡处理
2)发生放射源落井的事故,测井 部门必须立即向甲方、上级生产领 导部门、安全部门及环保部门就带 源仪器的落井情况提出报告,并积 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打捞 方案。
2)井眼不稳定造 成的遇阻、遇卡
如发现遇卡现象,应立即停车,收回 推靠装置,然后缓慢下放电缆,再以 每次增加0.5*9800KN的张力上提电 缆,反复活动,防止仪器一卡死或电 缆粘卡,直至拉到最大安全张力。若 不能解卡,最后采用穿心打捞。
3)键槽遇卡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组合测 井,减少下井次数,降低因电缆摩擦 形成键槽的机会。合理使用扶正器是 仪器和井壁间保持一定的空隙,防止 仪器头在键槽处遇卡。
8)电缆跳槽的处理
1)测井时电缆出现跳槽,绞车司机 立即停车。 2)在井口电缆外皮上绑扎黑绞布及 铅线组成提环(或电缆钳)。
8)电缆跳槽的处理
丝绳。 ②穿提环的横担一定用司机工具 的橇台杆或摇把,且注意不发生 井下落物。 ③下放电缆,将提环做在井口。
8)电缆跳槽的处理
3)将电缆安装在滑轮槽内。 (1)电缆在井中不要下放得过快; (2)新电缆一定要破劲后使用; (3)仪器遇阻时要及时停车不要使电 缆遇阻过多,上提时速度要慢; (4)保持充分的电缆张力; (5)使用防转接头。
2、下井仪器遇卡时的处理
(1)避免遇卡
1)在裸眼井内应保持电缆移动。只要电缆移动,就 不会产生压差粘附。如果仪器在井内,绞车出了问题, 应叫司钻用钻机绞车上下移动天滑轮。
2)仪器在井底停留时间应尽可能短,因所有 岩屑将沉淀在井底,在井底造成遇卡的机会 较大。仪器要缓慢地接触井底,然后立即缓 慢上提仪器。 3)仪器下井后,应始终保持电缆有一定的张 力。放松井内电缆很容易使电缆打结,或使 电缆铠装形成鸟笼状。电缆下放或上提的速 度视井内泥浆比重而定,电缆下放时的张力 不得低于电缆停止时张力的70%。
3)如果测定电缆伸长计算出的深 度浅于仪器记录的深度,可能发生 压差粘附或卡在键槽里。
键槽一般位于狗腿井段或在井 眼急剧弯曲处,查找井的示意 图进行核实;压差粘附常发生 在渗透层段,与地质人员一起 核查此深度是否应发生这种情 况。(也可参考已经测出的测井 曲线)。
4) 如果测定电缆伸长计算出的深度 位于套管处,仪器记录的深度又在 套管鞋以下,则电缆可能卡在套管 鞋。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套管破裂, 或者是电缆打结和损坏引起的。
(1)穿心式打捞方法:
电缆穿心打捞适用于测井中在井下电 缆无破损,无打结的情况下对井下仪 器和电缆进行解卡打捞。在地面切开 下井电缆,电缆穿入打捞筒和钻杆水 眼,并下放打捞筒和钻杆,一直遇到 井内落物为止。在裸眼井里,如果被 打捞的仪器带有放射源,必须采用这 种方法。
穿心打捞的确定与实施:当测井电缆 或下井仪器在井内遇卡时,采用安全 提拉的最大拉力提拉电缆,若不能解 卡,则建议实施穿心打捞。
(6)放射源的仪器遇阻、遇卡处理
3)报告内容包括:仪器落井原因、 掉落深度、源的种类、强度、放射 源在仪器上安装的位置、安装情况、 源室尺寸、源的耐温、耐压、耐冲 击、密封性能等技术参数,以及落 井仪器的结构和几何尺寸,并尽可 能准确的提供仪器落入井中的深度。
(6)放射源的仪器遇阻、遇卡处理
(1)避免遇卡
注意:电缆停止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否 则容易造成仪器粘附卡。在电缆下放过 程中,如果仪器的响应变化突然停止, 说明仪器已经遇阻或已到井底,应立即 停止绞车,缓慢上提电缆。 5)禁止用仪器下顿。下井仪器下顿可能 损坏仪器,也可能把仪器顿到桥塞或岩 屑里,严禁企图用仪器下冲的方法通过 障碍物。
4)在打捞落井放射源的过程中,测井 部门应经常注意并提醒甲方和钻井部 门不得采取任何有可能损坏源室的措 施;打捞过程中,在可能情况下,配 合油田环保部门,对打捞全过程进行 放射性污染检测,如发现源室破损, 出现污染情况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 停止打捞,并请有关专业防护部门协 助处理。
(6)放射源的仪器遇阻、遇卡处理
第三节 常见工程事故预 防措施与处理方法 1、事故预防措施 2、下井仪器遇卡时的处理 3、打捞方法
1)压差粘附
通常情况下,因为电缆与井壁的静 摩擦远远大于电缆的动摩擦,只要 电缆移动就不会产生压差粘附。因 此在泥浆性能不理想的情况下应尽 量减少仪器在井下的静止时间。
1)压差粘附
经常活动电缆,不要让电缆在井中 静止时间过长; 如有可能在仪器头 上安装间隙器;如果绞车出现故障, 应立即让司钻用钻机活动天滑轮 (绞车工要密切注意张力变化,同 时观察天滑轮位置,绞车恢复后天 滑轮放到原位置,保持仪器深度) 或打上T型卡用钻机活动。
(2)第一次有遇卡迹 象时应采取的措施
1)如果仪器在井底遇卡,所有带 推靠臂的仪器都应收腿,用最大安 全拉力(该深度下泥浆中电缆的自 重加上弱点拉断力的75%)提升; 但不能超过电缆最大允许拉力。
2)如果仪器或电缆发生压差 粘附,应多次收拢—推开推靠 臂或井径仪,用最大的安全拉 力提升。 3)决不允许拉断电缆。
(1)避免遇卡
6)只要井下条件允许,就要尽可 能地使用扶正器和间隙器,减少仪 器与井壁的接触面积,以此减少产 生压差粘附的机会。 7)仪器运动靠近套管时必须放慢 速度,因为套管鞋可能受到损坏, 所以要小心的将仪器提进套管鞋。
(1)避免遇卡
8)如果仪器遇卡,应尽可能地将仪 器拉出,使仪器解卡。能使用的最大 拉力,取决于所使用的电缆及弱点。 选用的弱点最高断裂强度,必须小于 电缆最大允许拉力,也就是说,当拉 力还未达到电缆最大允许拉力之前, 弱点先被拉断。通常,电缆最大允许 拉力不应超过新电缆拉力额定值的 50%(更换新电缆时,一定要将技术 数据记录在原始档案上)。
2)井眼不稳定造成的遇阻、 遇卡
预防这种遇卡的有效措施: (1)使仪器居中; (2)遇阻时不要使仪器快速下冲。
2)井眼不稳定造 成的遇阻、遇卡
发现遇阻应立即停车,上提电缆。再 次下放应减慢保持匀速,避免快速下 冲,防止仪器冲进聚集的岩屑或砂桥 中。相同深度遇阻三次后,应通知井 队下钻通井、循环、调整泥浆改善井 眼条件。
打捞过程中,镑与吨之间的换算关系: 1吨=2200磅;1000磅=0.45吨 5)如打捞明显没有希望,经甲方通报 井场所在地方环保部门,提供包括井 的位置、放射源落井日期、落人深度、 放射性源的种类、性质、强度等内容 的文件备案。
(6)放射源的仪器遇阻、遇卡处理
6)带源仪器如掉在生产层以下宜打水 泥塞将源封住,对上部油气层仍可进 行正常的生产作业。 7)带源仪器掉在生产层处,可用水泥 将仪器封住,在原井眼打斜井,新、 旧井筒在生产层处的距离不小于10m。
注意:虽然开始可能是仪器卡住, 但过一段时间后,电缆也可能产生 压差粘附,所以,准确判断出仪器 是如何遇卡的,尽快选择最好的解 卡方法,少延误时间非常重要。
(5)设法保护电缆
在打捞过程中,电缆处于很危险的状态, 应尽量减少对电缆的损坏。 严禁上提之后突然放松,这种做法会引 起电缆打结或电缆铠装形成鸟笼式损坏, 目前还没有办法通过打结电缆向下进行 打捞。
5)井壁垮塌、碎块、井底沉沙
这种遇卡没有很好的预防措施,仪器 接近底部时应降低下放速度,计算好 正常的上提拉力,仪器到井底立刻上 提电缆,尽量缩短仪器在井底停留时 间。
6)电缆打结
1)进行测井生产时,要始终保持电 缆有一定的张力。 2)在进行测井前应了解本井的井深, 井下工具、井眼条件,必须保证电缆 和井下仪器以同样的速度运动。
6)电缆打结
3)电缆下放速度不要过快,禁止上 提后突然下放。 4)仪器在井内遇阻时,不能用仪器 下冲的方法通过障碍物。 5)操作员随时观察测井曲线和张力 显示,发现遇阻及时停车。
7)电缆跳槽的预防
1)测井施工应尽可能采用防跳槽滑轮。 2)仪器下井过程中电缆下放速度与仪器运 行速度保持一致,且电缆保持一定的张力。 3)严禁快起快停。 4)定期检查天、地滑轮,发现破损及时修 复。 5)选用与测井电缆配套的天、地滑轮。
3、打捞方法
(1)穿心式打捞方法:
电缆在穿心打捞过程中,张力应经 常保持在正常张力以上4.45kN— 6.7kN(1000-1500磅),否则打 捞筒边缘会卡住或切断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