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耳目人教部编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口耳目【课标描述】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8.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9.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材分析】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五个生子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
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的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习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认真、规范、正确写“口、目、耳、手”4个字3.正确朗读课文,结合图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评价方案】1.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随机出示里面的生字,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认识字形。
2.结合书写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动笔之前先观察范字,养成少用橡皮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言: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说你做”!教师说头部器官的名字,学生指。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落实目标1)1.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口”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耳”“目”。
(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
重点注意: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耳”和“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耳”,并扩词。
(5)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手”“足”。
(1)课件出示两个字的字理图。
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预设:口:①象形字识记。
“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
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
“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
“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
②用一用。
“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
手:①数笔画识记。
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
②用一用。
“手”——左手、右手、双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有一双能干的手。
4.游戏巩固。
(1) 课间游戏中识字。
出示象形字图片大拼盘,说一说,认一认。
将象形字、楷书分成四组,请学生“说说认认”,看谁说得正确,同桌对照,讲讲自己的理由。
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连。
(2)游戏。
学生有的拿图画,有的拿楷书,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
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环节教学设计,猜字互动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字义,了解字形,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落实目标2)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课件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
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6.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
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学习独立识字。
在认读剩下的两个字时,教师设计了动作演示和图画观察环节,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并对汉字的演变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四、指导书写(落实目标3)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我会写”的生字:口、耳、目、手,开火车,读生字组词语。
2.出示图片,认识:“横折”“撇”“弯钩”,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书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练习书空。
再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练写。
4.教师点评,重点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目”和“耳”要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设计意图:初次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例字的好习惯。
“三分写,七分看”就是这个意思。
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笔画,认识字形结构,为正确书写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口耳目口耳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口耳目人教(部编版)3口耳目文本分析: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
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图,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课教学应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教学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1.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2.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难点:1.熟练说出身体部位的名称。
2.感知坐、立的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7个生字。
2.知道五官分别对应哪个身体器官,说说五官能做哪些事。
1.通过图文结合和游戏方法,感受各器官的作用。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7个生字。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话题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玩过指鼻子的游戏?现在老师和你们玩一玩,好吗?(好!)下面请大家把右手拿出来,当老师说“摸耳朵”时,大家就赶快摸耳朵,当老师说“眨眼睛”时,大家就眨眨眼睛。
(师生互动游戏)大家玩得很高兴。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身上的一些器官,看看它们有什么作用,它们的名字又是怎么写的。
2.板书课题(板书:口耳目),教师带读,多读几遍。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1.课件展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1)说一说:图中的景色美吗?谁能说说图中描绘的情景?(春天的景色真美啊!红红的花,绿绿的叶,孩子们在户外玩耍,蝴蝶在花中快乐地飞舞。
)(2)议一议:图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两个小女孩又分别在做什么?(两个小女孩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朵。
穿绿色上衣的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小男孩看见了,挥着手走过来和她们打招呼。
)(3)找一找: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宝宝藏在哪里?把它们找出来。
(学生在插图中找到“手、足、口、耳、目”5个生字)(4)组词正音。
如“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
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边认指手的各部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
还可以教师边做搓手的动作边说词语,启发学生做做说说,如“招手、挥手、拍手、摇手、握手”。
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认读正音。
2.(课件出示眼睛和脚的图片,内附文字)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和同桌交流。
(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3)字理识字。
目①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框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②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口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运用中识记,“口”可组词为“口水、开口、口袋”;也可用它造句:“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长竖下面出头。
②运用中识记,“耳”可组词为“耳朵、左耳、右耳”;也可用它造句:“我很喜欢吃木耳。
”手①象形字识记,“手”像人的手伸开五指。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
③运用中识记,“手”可组词为“左手、右手、双手”;也可用它造句:“我有一双能干的手。
”4.组织学生开展游戏:说说它的本事。
一名同学指另外一名同学身上的“口、耳、目、手、足”等部位,被指的同学相应回答“这是我的……,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