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教初级水平留学生学习汉字
摘要:本论文主要以汉字的特点为基础,从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策略的评估着手,目的旨在探讨如何教初级水平留学生学习汉字这个问题,试图找到更好地教留学生汉字的方法。
1.汉字的特点
作为一名教授留学生汉字的对外汉语教师,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的问题,即我们自己首先必须对汉字有着比较深厚的理解。
那么,汉字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文字呢?
1.1汉字字形
汉字是一种形体和意义紧密结合的表意文字。
随着文化的发展,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逐渐从具象走向抽象,符号化,方块的形式逐步固定下来。
从有文字实物的殷商开始,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等多个阶段。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建国后于1956年1月28日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汉字简化方案》里推行的简化字。
而现行的简化字在字形上,我们又可以从笔画、笔顺、部件构形等方面加以分析。
笔画是组成现代汉字字形的最小的单位。
但是现代汉字笔画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傅永和先生在他的《汉字结构和构造成分的基础研究》中将现代汉字笔画分为两大类:平笔笔形6种和折笔笔形23种;其中,折笔笔形又分为单折笔12种和复折笔11种。
而胡裕树先生的《现代汉语》书中却把笔画分为主要笔形8种和变化笔形
25种。
笔者比较赞成胡裕树先生的分类,倾向于将笔画分成横、竖、点、撇、捺、挑、折这8种主要笔形。
因为这8种主要笔形囊括了现代汉字的所有笔形,简单明了且又便于初级留学生识记。
其次,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汉字笔顺的问题,因为笔顺是否正确,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
虽然,中国还没有发布过一份专门为现行汉字笔顺制定的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但由于有人们长期约定俗成的习惯作基础,有语文主管部门和教学部门的积极引导,所以,现代汉字的笔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先横后竖(如:“十”),先撇后捺(如:“人”),从上到下(如:“学”),从左到右(如“休”),先进后关(如:“田”),先中间后两边(如:“小”),从外到内(如:“国”)等。
而与汉字息息相关的部件同样是对外汉字教学中不得不提的问题,这也是对外汉字教学的难点。
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的部件是汉字的基本构字单位。
在合体字中,部件小于整字;在独体字中,部件等于整字。
汉字部件的切分方法不一而足。
例如,用替换的方法来确定相接的笔画组合能不能被切分;用类比的方法确定相离的单笔画是不是部件等。
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我们都要在部件切分时避免怪异切分。
1.2汉字字音、字义
汉字作为一种音义结合的表意文字,它的字形、字音不像表音文字那样可以直观地联系起来。
这对于母语是表音文字的留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
且汉语中大量多音字、形声字的存在更加大了留学生学习
汉字的难度。
据调查,现代汉字中的多音字大约占10%,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外汉字教学中重视多音字的教学。
另外,汉字是同时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三种字符的文字体系,而形声字占汉字的80%左右。
这就可以看出,学好形声字对留学生学好汉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现存的几种对外汉字教学策略
2.1笔画策略
笔画策略就是从最简单的构字单位——笔画来教授一个字的组合、构成。
这种策略对同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如日本留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因此在外国学生学习汉字的初始阶段,很多老师都会采取这个策略。
因为汉字的书写归根结底要落实到笔画这个基本单位上来,所以大部分教师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为留学生打好基础的最好的方法。
但笔者觉得这种策略不应作为唯一一种教授留学生汉字的方法。
因为,首先,汉字的数量之多就决定了这种方法的不可行。
另外,纯笔画教学容易使学生忽略字形与字音、字义的练习,造成学生机械式地学习,以致不能灵活运用,所以单独使用这种笔画策略不利于学生在汉字学习上走得更远。
2.2音义策略
音义策略即从汉字音、义的结合上来教授汉字。
这种策略的好处就是能从汉字读音与字义的结合上帮助学生认读汉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然而,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的背景与中国儿童学习汉字的背景并不相同。
因为,留学生在学习汉字前并不
会说汉语(而中国儿童在入学前早已会说汉语)。
另外,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如欧美留学生)初学汉字时最难把握的是字形,而音义策略注重的是字音和字义,所以这种策略对于那些母语是表音文字的学生可能难度会比较大。
且这种策略更不利于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另一特殊情况——同音字。
2.3字形策略
与音义策略恰恰相反,字形策略主张从汉字的整体形状上来把握汉字,并以简单的重复作为巩固手段。
它注重于汉字的字形,但却缺少有效的方法将字形与字音、字义相联系。
犯了和笔画策略一样的错误。
既然,上文所例举得三种对外汉字教学策略都或多或少有其缺点和不足,那么,我们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该遵循哪些原则,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
3.对外汉字教学方法之我见
3.1对外汉字教学原则
冯丽萍在其论文《汉字认知规律与汉字教学原则》中认为对外汉字教学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其一、遵循汉字认知规律的原则。
冯丽萍从认知心理学对字形加工、语音加工、语义加工这三方面着手,认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要考虑教学对象、语音意识、汉字选择等五方面的因素。
其二、遵循多项分流、交际领先的原则。
主张从学习主体(学生来源、学生性别)、学习方式(输入输出)的分流来教授汉字。
另外,尉春艳、何青霞在其论文《近十年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和方法研究
综述》中认为对外汉字教学应遵循三点原则:一、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先人后写。
二、学生来源分流:“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
三、汉字分流,部件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综合以上原则,我们认为,对外汉字教学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其一、按照汉字规律进行教学。
从笔画、笔顺、音义、部件入手,做到循序渐进。
其二、学生主体区别对待教学。
按照学生性别、学生水平、学生来源进行分类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其三、遵循交流优先,不脱离生活的原则,教授学生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汉字。
既然已经解决了原则问题,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又该如何教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学习汉字呢?下面从个人角度谈谈我的意见。
3.2对外汉字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对外汉字教学老师,首先,我们应该制定汉字教学计划,把《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级字、乙级字等具体化,列出一份汉字教学计划,确定每一课应教的重点汉字。
在教授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时候,教授的汉字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这就好比中国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大抵从“人”、“山”、“口”之类最基本的汉字开始。
所以,我们在教留学生初期,可以教学生生活中常用的独体字。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入门,而且因为独体字同时也是最常用的汉字构字部件,这也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部件的概念。
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采取笔画策略,另外,为了帮助留学生从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上把握基础汉字,我们可以汲取中国传统的童蒙识字教学法中的经验,运用某些古文字字体象形、会意等特
点作为辨识现行汉字字形与字义的中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功能,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字形与字义。
等到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独体字后,就要越过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
在第二阶段里,主要教授学生合体字,并采用汉字部件教学。
这一阶段,在教授学生学习合体字时,我们可以采取积木、魔方、扑克组字的方法。
将合体字拆分在积木、扑克上,让学生组合学字。
这样寓教于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另一方面,为了在教授学生字形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字音,我们还应在导学过程中突出诵读法。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掌握字音及字音的音变。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陈绥宁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第二次学术研究讨论会中所说:“对外汉语教学入门阶段以突出听说为好。
”所以,我们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可以让留学生通过读字表(反复诵读一组一组其字音有联系线索而字义不连贯的字,如《百家姓》)、读《韵文》(如《三字经》等)来使学生掌握汉字音形义的联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视复习和巩固的作用,在每节课的开始或结束的几分钟内,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游戏(如猜字谜)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本节课或上节课所学汉字。
在学生学完一定数量的汉字后,教师要对里面易混淆的汉字进行总结,然学生加以比较分析,这样才能减少学生错字和别字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孙德金.对外汉字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傅永和.汉字结构和构造成分的基础研究[J].现代汉语用字信息分析,1993
[3]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4]崔永华.关于汉字教学的一种思路[J].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冯丽萍.汉字认知规律与汉字教学原则[J].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尉春艳,何青霞.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原则和方法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1期
[7]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M],语言文字应用, 1999,第一期
[8]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9]易洪川.汉字字音特点对汉语教学法的影响[J],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