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留学生汉语文――――留学生学历班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两年多,虽然在此之前,有过十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经历,但给外国人教汉语却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对我来讲,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个全新的课题,其中充满了机遇,充满了挑战。
面对不断从国外蜂拥而至的的求学者,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推广汉语,更好地宣传弘扬我们几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利用学校办学条件及自身优势,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创出育才的牌子,不仅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个国际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对我们这些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曾经,我也和社会上、同行中的有些人一样,将“对外汉语教学”视为“小儿科”简单地认为“只要是个中国人就可以教留学生汉语”。
经过实践,我才认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幼稚的想法,才感受到自己认识的浅薄、专业知识的匮乏。
近两年来,我主要从事的是学历班的汉语文教学,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留学生学历班的语文教学与我以往所从事的中国中学语文教学大相径庭,无论教学对象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异。
留学生汉语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还是一个新课题,因为它既不同于完全的语言班的语言学习,又不同于中国班的语文教学,它是随着近几年来“蜂拥而至”的“小留学生”而应运诞生的。
这些十几岁的小留学生们驻扎在各个中学的校园里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预备参加中国的高考,上中国的名牌大学。
想想他们语言学习也才刚刚入门,只能完成简单的日常交流,就要学习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学习那些连中国学生都畏难皱眉的鲁迅作品、古代诗文,其教和学难度不言而喻。
对留学生来讲,它既是语文的学习,又是语言的学习。
因此,教材的选编、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语言难易尺度的把握等等等等都是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以下,我仅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希望得到同仁的指正。
一、了解教学对象,分析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与对中国人的任何教学活动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对象的不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外国人,而且基本上都是七八岁至十七八岁的中小学生,我们汉语教师不仅对他们进行必需的语言教学,帮助他们渡过语言关,最主要的是要根据他们留学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课的教学,以帮助他们完成相对应中学阶段的文化知识学习,顺利考入中国的名牌大学。
和中国班不同的是,中国班的学生都是按计划招生,学生情况都是可以预知的,班级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相当,学生队伍相对稳定,教学目标是统一而明确的;而留学生的生源不固定,流动性非常大,即使都是韩国人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学校,学生汉语水平千差万别,学生情况事先都是未知的,不可预见的,经常都是有几个学生就有几个层次,每个学生的留学目的也是不同的。
所以,每接手新班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查、了解教学对象的情况,包括文化背景、汉语程度、留学目的等。
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来安排、设计教学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制定相关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以06年高二学生为例,班级人数27人,(是历届人数最多的班级)学生的整体汉语水平比上届高,HSK水平达到9级1人,7级有3人、5-6级有8人,3-4级较多有10人,没有级别的有4人。
他们中明确将来报考北大、人大的有三分之一,报考中医药大学、艺术类、技能类的有三分之一;没有明确目标,走一步看一步或者根本一问三不知的也占三分之一。
了解大概情况后,我做到了心中有数。
其次就是分析现状,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去年高一时在国际班学习的大部分学生这学期到中国班去插班,而国际班的这1 9人中,大多数高一时在中国班插班,还有一部分是这学期新转入的同学,高一的语文课程基本没有学过,而高一的许多文章篇目都是北大考纲的传统篇目,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原有的教学内容和计划,调整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根据学生的需要,先补习高一的部分内容,尽量将两个学期的内容合并,保留重点内容,删减一些篇目。
这样一来,时间紧,任务重,教学难度加大,但是也更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二、以人为本,分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的教育教学对象比较特殊,因为学生来源的国家、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习汉语的时间长短也不同,因而各自的汉语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差异较大。
同在一个班级,有的学生汉语水平已经达到八九级,不仅能用流利的汉语和中国人交流,而且还能写出漂亮的记叙文,而有的学生还存在较大的语言障碍,连基本的日常交流都达不到,有的甚至连一句完整的句子也读不下来,在落差如此之大的群体中给他们实施同样的教学内容,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各自的需求,所以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既要有统一的、基本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在水平、能力、素质方面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这便是我们留学生学历班语文教学的特色。
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备课,根据所学内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循序渐进。
以《藤野先生》为例,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制定了以下三级目标和要求:一级:1、理解掌握课文中的词语及成语,积累词汇。
2、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记住文章体裁及作者。
二级:1、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记叙顺序。
2、能根据时间顺序及地点转换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概括段意。
三级:1、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过程,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能够概括藤野先生的思想性格;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写法。
3、写作训练:通过几件事来写一个人。
这三个等级的教学目标正是为汉语水平低、中、高三个层次而设计的,并在课堂教学中逐级贯彻执行,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在这一课中有所收获。
再比如在说明文的教学中,也贯彻执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浅入深,分层教学。
先学习简单的事物说明文,再学习抽象复杂的事理说明文,要求汉语水平较好的同学,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而且能分析文中所使用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对汉语水较低的同学要求他们掌握生字词;记住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大概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就可以了。
等第二学期再学习说明文的时候,对他们的要求相应提高,高层次的同学在原有的目标中又增加了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一要求;而对低层次的同学也逐步提高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判断出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2、设计问题的层次性。
留学生的教学课堂远不会像中国学生的课堂那么顺畅、活跃,课堂上从不会出现“一呼百应”,理想效应,起初,常常是我在那神色飞扬,自认为讲得再明白不过了,而学生那儿却还是一脸的茫然。
往往一个问题,甚至一句话都强调好几遍了,还有人问你:“老师,你刚才说什么”?或者就是三个字——“不知道”。
在这里几乎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老师困惑,学生迷茫。
在经过认真的教学反思后,我明白了,是我忽略了我的教学对象的特点。
我以前的教学对象是中国人,他们用母语来学习母语,是处于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由于有历史文化的底蕴和积淀,所以许多东西是一点即通。
而我现在的教学对象是外国人,所有的东西——文化背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都不一样,我所教授的一切,对他们来讲都是全新的,未知的。
因此,恰当的启发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
备课时应更加注重“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问,为不同程度的学生量体裁衣,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哪个问题有谁来回答,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问题设计既要由易到难,递层深入,还要紧扣重点,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层设计以下问题:(一)基础型问题——初步感知,问题设置比较简单,直接能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或答案:1、小说的故事发生什么地点?什么时间?2、故事里讲到了哪些人?这些人都是做什么的?3、谁是主要人物?4、孔乙己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二)归纳型问题——答案不是现成的,需要对文字信息进行筛选,思考、归纳出问题的答案。
或者答案事先做出,一个问题有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只有对课文内容理解弄懂才可能选出正确答案。
(两种方法可以灵活交叉应用)1、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称他“孔乙己?2、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如何?(主要是掌柜、长衫主顾、短衣帮、我)3、孔乙己对别人(酒客、我、邻舍孩子)的态度怎样?4、孔乙己是怎么死的?(三)探究型问题——只有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思考,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作者观点谈出自己的看法。
(这个层次较难,是为汉语水平达到八级以上具有一定阅读分析能力的同学设置)1、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人物分析)2、“大约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矛盾吗?说明什么?3、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4、鲁迅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可怜又可悲的人物?这种分层设问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每一类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可以让他们在你精心设计的轨迹上次第前进,并且找到成功的快乐。
对学生回答问题,以鼓励、赏识为主要教学手段,对于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差的同学,一旦发现他们取得一点点进步便鼓励赞扬,激励进取,有时即使是“虚伪”的夸奖也是必要的。
3、布置作业的层次性。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以外,给他们的作业题、练习题也是分层布置。
对于程度较好者,除了常规基础作业、课后练习,还给他们布置额外的阅读训练,让他们有更快的提高。
而对于基础阶段的同学,则主要是加强基础训练,形成知识的积累。
有时即使是同一张练习,也有分层必做、选作之分,起初有些想偷懒不愿多做的同学认为老师这样是“差别”、“不公平”,等我耐心讲明原因目的之后,他们也被老师的这种“良苦用心”所感动,有的学生甚至还为自己被这样“差别”对待而窃喜自豪,还有什么理由不完成作业呢? 写作也是一样,汉语程度不同的学生每次作文对他们的要求都不一样。
比如,HSK达到5级以上,要求每次作文必须达到500字左右;7级以上,每次作文要达到700字左右。
具体要求每个人也不一样。
事实证明,这样的分层教学对于这些汉语程度不一的学生来讲,非常必要。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关注每一位学生。
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学生的需求,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差异。
能够最有效地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尤其在我们的对外汉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以它特有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科学性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皮亚杰也说过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
我所教的这些留学生,年龄均在十六七岁,到中国学习汉语最多的也不过两年多,他们只具备了一般语言交际的能力,能够完成一般的日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