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新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遗存
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2.中期
时间
距今约7 000~5 000年
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下游的_大__汶__口__文化和长江 代表
下游的河姆渡文化
仰韶 生产 文化 生活 河姆渡
文化
典型器物是彩___绘__陶__器__,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居民种植_水___稻__,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知识梳理(四) 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 汤 灭夏后建立商朝。
(2)统治:
迁都
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_殷__,所以商朝 也称殷朝
甲骨文
殷墟遗址出土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是 商人刻写的__占__卜__记录,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 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国家机构
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国家管理实行 内__外__服__制
3.经济 (1)农业: ①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 青铜 农 具极少。 ② 井田制 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2)手工业: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
主题一 源远流长,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起源 [析史料实证]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统计表
遗址名称 巫山人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3.晚期 (1)时间:距今约5 000年。 (2)代表:黄河流域的 龙山 文化、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的 良渚 文化。 (3)生产生活:会制造精美的 玉器 ,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 和神庙。
(4)社会发展: ①父权制取代母权制。 ②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③ 私有制 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 阶层。 ④氏族贵族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 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 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图知史实
一语评历史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 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时期。文明的起源实质上就是国家的起 源。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业的出现奠定了文明的基础。新 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剩余财富的出现,社会分工脑力劳动和体 力劳动的分工发展、阶层分化尤其是贫富分化加剧,文明产 生。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与夏朝,或许正是中华文明的产生时 期。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得到初步发展。
知识梳理(一) 旧石器时代 1.典型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至20 万年的 北京人 。 2.生产生活 (1)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和采集;已经学会用 火 。 (2)过着群居生活;晚期发展到 母系 氏族社会。
知识梳理(二) 新石器时代 1.早期
时间
距今约1万年
生产 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__始__农__业__,饲养家畜,生 生活 活逐渐稳定
知识梳理(三) 国家的产生 1.三皇五帝的传说 (1)三皇时代:较早, 神话 色彩浓重。 (2)五帝事迹: ① 黄帝 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为华夏 始祖。 ②尧根据推举和考察,确定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人选,称 为“ 禅让 ”。
2.夏朝的建立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 禹 建立夏朝。 (2)统治: ①禹死后,其子启继位, 世袭制 代替了禅让制。 ②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 后 ”。 ③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④聚族而居。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对其他 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 部族 实行间接统治。
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材料二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新石器早中期遗址大多分布在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与华北平原的 交汇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则普遍进入到渭河平原、华北平原 和黄淮平原。
——摘编自张之恒《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 [探究] 与材料一相比,新石器时代,我国文化遗址在分布 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从多元走向一体,逐渐集中于平原。
金牛山人 长阳人
距今年代 约200万年 约170万年 约115万~70万年 约70万~20万年 约28万年 约19万年
发现地点 重庆巫山 云南元谋 陕西蓝田 北京周口店 辽宁营口 湖北长阳
所属流域 长江 长江 黄河 海河 辽河 长江
遗址名称
距今年代
发现地点 所属流域
和县人
约19万~15万年
安徽和县
影响范围 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2.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众伐商,推翻商朝,建 立周朝,定都于镐京,史称西周。 (2)统治: ①实行分封制与 宗法制 ,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 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②“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 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 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 周幽王,西周灭亡。
——摘编自《世界遗产》 [探究] 材料三体现了二里头文化怎样的特点? [提示] 在广泛吸收各地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又向周边地区 大幅度地施加文化影响。
[明历史解释] 中华文明的特点 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2.中华文明的起源如同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百花齐放、 多元并进,而后又汇聚于中原黄河流域,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 的多元一体化格局。 3.中华文明的发展在不同区域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 导致了不同区域间的互补关系,是中华文明产生汇聚和向一体发 展的动力因素。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二里头遗址贵族墓出土的玉鸟形饰, 颇类于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系统的鹰纹玉笄。青铜战斧与环首 刀,应属于早期北方系青铜器。而海贝则属暖水种,分布在印度 洋和中国南海的热带海域。
作为二里头文化重要礼器的陶酒器盉、爵,向北见于燕山南 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南及由浙江到四川的长江流域一带,西达 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一带。
长江
马坝人
约13万年
广东韶关
珠江
丁村人
约10万~ 5万年
山西襄汾
黄河
左镇人
约3万~ 2万年
台湾台南Biblioteka -山顶洞人 约3.4万~1.6万年 北京周口店
海河
[探究] 材料一中人类文化遗存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别体现
了我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哪些特点? [提示] 本土化:我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古代文明源
远流长。
多元化:不仅黄河、长江流域,而且海河、珠江等大河流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