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共32张PPT)
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共32张PPT)
[演练新学考] 1.(2018·浙江学考)下列属于碱的是
()
A.CO2
B.H2SO4
Hale Waihona Puke C.Mg(OH)2D.NaCl
解析:A为氧化物,B为酸,D为盐。
答案:C
2.(2017·浙江学考)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
A.Na2O
B.Ca(OH)2
C.HClO
D.K2CO3
解析: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
物,B是碱,C是酸,D是盐。 答案:A
3.下列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SO2
B.CO
C.MgO
D.Ca(OH)2
解析: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答案:C
4.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A.CO2
B.CaO
C.K2SO4
D.NaOH
解析: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能
质 透过 半透膜
能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是否有 丁达尔效应
无
有
无
实例
NaCl溶液
豆浆
泥浆水、油水 混合物
2.制备Fe(OH)3胶体的注意事项 (1)必须选用蒸馏水加热煮沸。 (2)将氯化铁的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 (3)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后要稍微加热煮沸,不能长时间加热。
长时间加热可使Fe(OH)3胶体凝聚,转化为Fe(OH)3沉淀。
•
3. 通 过 读 者 、观众 和听众 的接受 ,艺术 作品的 价值才 从一种 可能的 存在转 化为现 实的存 在,从 这个意 义上说 ,接受 也属于 艺术创 作的一 部分。
•
4. “前 理 解 ”是 接受 者在理 解文本 以前的 心理文 化结构 ,由于 接受者 对文本 的接受 不是被 动的。 所以这 种结构 会影响 接受者 对文本 的理解 。
[自学新教材]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同素异形体 (1)描述的对象是 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2)判断下列物质是同素异形体的是 C 。
A.冰与水 B.铁丝与铁块 C.金刚石与石墨
2.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 你已经接触过许多物质,如钠、镁、铁、氧化镁、氯化 钠、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气、氢气、氧 气、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碳酸钠、碳单质、硫酸、 碳酸、氯化铁等。
答案:C
2.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
①鸡蛋清溶液 ②水 ③淀粉溶液 ④蔗糖溶液
⑤FeCl3溶液 A.④⑤
⑥肥皂水 B.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④
解析:水、蔗糖溶液和 FeCl3 溶液是非胶体且水不是分散系, 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肥皂水属于胶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
答案:A
3.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1)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有哪些? (2)你能从物质的组成的角度将这些物质分类吗?请用树状分
类法画出来。 (3)上述物质中属于钠盐、铁盐、碳酸盐、盐酸盐的各有哪
些?你能体会出交叉分类的优点吗?
(4)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有哪些?你能根据它们的类别、碳元 素的价态画出二维坐标图吗?
答案:(1)Na、Mg、Fe、O、H、C、Cl、S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含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为FeCl3 C.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
胶体>FeCl3溶液 D.可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
解析:A项,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
同,错误;B项,氢氧化铁胶粒是氢氧化铁分子的集合体,含
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为Fe(OH)3,错误;C 项,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 体>FeCl3溶液,正确;D项,通过丁达尔现象来区别溶液和胶 体,有的胶体也是透明的,不能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
区别溶液和胶体,错误。答案:C
6.如图是我们清晨进入森林后看到的美丽景象,请认真观察 图片,分析其隐含的化学道理,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新知探究(二) 胶体的性质
[学考层级]
[自学新教材]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
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 混合物 。 (2)组成:分散质—— 被分散成粒子 的物质;另一种物质叫
做 分散剂 。
2.三种常见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直径 分散质
概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念 氧化物
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酸===
主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盐+水
要 如:CO2+2NaOH===
△
化
Na2CO3+H2O 如:CuO+2HCl=====
学
CuCl2+H2O
性 酸性氧化物+水===酸 质 如:SO3+H2O===H2SO4
碱性氧化物+水===碱 如:Na2O+H2O===
2NaOH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CO、
范 围 H2O等除外)和少数金属氧
化物(Mn2O7)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Al2O3、 Mn2O7等除外)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酸,如SiO2
注 ②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碱,如CuO
意 ③Fe3O4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FeCl3两种盐,不属于碱 性氧化物
分散剂
溶液
_小__于__1_n_m__
_溶__质__
_溶__剂__
乳浊液或 悬浊液
_大__于__1_0_0_n_m__
_小_液__滴__或__ _固__体__小__颗__粒__
液体
胶体
_1_~__1_0_0_n_m_
各种物质 各种物质
3.胶体的分类与性质 (1)胶体的分类
液溶胶 气溶胶 固溶胶
分散剂 _液__体__ _气__体__ _固__体__
“课时跟踪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一)”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谢观 看 谢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1. 在 过 去 , 艺术品 的接受 并不属 于美学 的研究 范围, 而当接 受美学 诞生以 后,关 于艺术 品的接 受的研 究就成 为艺术 美学中 的一门 显学。
•
2. 接 受 美 学 认为, 艺术品 在艺术 家手中 产生出 来,这 只是艺 术创作 的第一 阶段, 读者、 观众、 听众对 艺术品 的接受 是艺术 创作的 继续。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 1 课时 物质的分类
[新教材内容有哪些]
[新课程标准是什么]
1.了解分类方法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2.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
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3.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新知探究(一) 物质的分类
[学考层级]
(1)图中的现象在化学上称作______________,这说明森林 中的空气具有________的性质。 (2)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现象在化学上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片上的现象可知:森林中的空气在太阳光的照射 下产生了明亮的光路,这是胶体的特性,它可以用来区分胶 体与其他分散系,也可以用来检验一种分散系是不是胶体。 答案:(1)丁达尔效应 胶体 (2)空气中含有的胶体粒子直径为 1~100 nm,能使光产生 散射 (3)确定一种分散系是不是胶体
例证 F__e_(O__H_)_3胶 __体__
_云__、__雾__ _有__色__玻__璃_
(2)Fe(OH)3胶体的制备 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 入5~6滴 FeCl3饱和 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 色,停止 加热,制得Fe(OH)3胶体。
(3)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 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 观察。当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 无光亮通路 现象出现。 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 一条光亮的通路,这 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 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被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 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颜色都呈红褐色
D.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 解析:氯化铁溶液中粒子直径小于1 nm,氢氧化铁胶体粒子
直径在1~100 nm之间;氯化铁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氢氧化铁
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氯化铁溶液呈棕黄色,氢氧化铁胶体
呈红褐色;氯化铁溶液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氢氧
化铁沉淀,氢氧化铁胶体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发生胶体聚沉
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 答案:D
4.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
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
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
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
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4)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单质、碳酸
3.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1)酸性氧化物
①定义:能与_碱__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CO2、SO3 。 ②写出二氧化碳与水、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C__O_2_+__H_2_O_=_=__=_H_2_C_O__3、 CO2+2NaOH===Na2CO3+H2O。 (2)碱性氧化物 ①定义:能与 酸__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CaO、Fe2O3。 ②写出氧化钙与水、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C_a_O__+__H_2_O__=_=_=_C_a_(_O_H__)_2 、 CaO+2HCl===CaCl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