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便血
C.急性胃黏膜病变
D.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食管本门黏膜撕裂伤
4.粪便外带鲜血,表示出血可能在 A.上消化管 B.小肠 C.升结肠 D.回盲部
E.乙状结肠
• 21岁,男性 反复黑便1年半, 再发5天
• 回肠中下段憩室
• 61岁男性 反复黑 便1年 •空肠中上段钩虫 肿块
小肠钩虫
回盲部巨大肿物
胃窦多发息肉,结肠多发息肉
结肠癌
CD
直肠静脉重度曲张,局部红色征
二、病因:
(二)上消化道疾病
(三)全身性疾病:白血病、过敏性紫癜、遗传性毛 细血管扩张症。
(四)感染出血:肠伤寒、副伤寒、钩体病、流行性 出血热、败血症、血吸虫病、钩虫 病。
临床表现
•便血 下消化道出血,如出血量多则呈鲜 红,若停留时间较长,则为暗红色。肛门 或肛管疾病出血,如痔,肛裂或直肠肿瘤 引起的出血,表现为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 合,仅粘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 滴出或喷射者。出血量不多则全身症状不 明显,如短期内出血量多,则可出现贫血 及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不与大便混合、附着于大便表面 结肠炎症------血便、粘液脓血便 结直肠癌------也可排出脓血或粘液血便 小肠病变------水样血便 右半结肠癌----暗红色与粪便相混
隐血便: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时,只有
靠隐血试验才能检出,称为隐血便。消化道出血每
日在5ml以下。
消化性溃疡活动期隐血试验阳性,缓解期隐血试验
1.呕血最常见的疾病是( ) A.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D.胃癌
B.慢性胃炎 C.十二指肠炎 E.消化性溃疡
2.中老年患者,慢性上腹痛,无明显规律性,伴消瘦\呕血,应警惕( ) A.慢性胃炎 B.消化性溃疡 C.胃癌 D.肝硬化 E.胆囊炎
3.剧烈呕吐后继而呕血,应警惕( )
A.急性胃炎
B.消化性溃疡
阴性,消化道肿瘤持续性阳性。 可存在假阳性,食用动物血、猪肝→黑色 服用铋剂、铁剂、炭粉、中药→灰黑无光泽隐血(-)性 可用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学检测避免。
四、伴随症状:
⒈腹痛:排便后腹痛不减轻者,常为小肠疾病
⒉里急后重: 肛直肠疾病
⒊发热:
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
⒋全身出血倾向:急性传染病、血液疾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⒌皮肤改变:
蜘蛛痣、肝掌→肝硬化
成簇、细小、紫红或鲜红毛细血管扩
张→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⒍腹部肿块:小肠恶性淋巴瘤、结肠癌、肠结核
肠套叠、Crohn病
16
问诊要点:
1.便血的病因与诱因: 2.便血的量: 3.伴随的症状: 4.患者的一般情况变化: 5.过去是否腹泻,腹痛,痔疮,肛裂等 病史;有否用过抗凝药物等。
•小肠出血并在肠道停留时间较长,表现为 黑便或柏油样便。柏油样便是指消化道出 血量每日大于50ml,红细胞破坏后,血红 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 故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 类似柏油,故称柏油样便。
•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血液 在肠内停留长,亦可产生柏油样便。
阿米巴痢疾为暗红色果酱样的脓血便, 急性细菌性痢疾为粘液脓性血便,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排出洗肉水养粪便,并有特殊的 腥臭味。 便后滴血------痔疮、肛裂、直肠肿瘤。色鲜红,
便血
一、概述: 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者称便血。 (hematochezia) 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黑色(柏油样) 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须经隐血 试验才能确定者,称隐血便。 (stool with occult blood)
1
二、病因:
(一)下消化道疾病 1.小肠疾病:肠结核、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小 肠肿瘤、小肠血管瘤、Crohn病、Meckel憩室炎、肠套 叠等。 2.结肠疾病:菌痢、阿米巴痢、溃疡性结肠炎、结肠 癌、结肠息肉等。 3.直肠肛管疾病:损伤、直肠息肉、直肠癌、痔疮、 肛裂、肛瘘。 4.血管病变:血管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