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创作的发展:(1) 从题材和主题来看,《家》主要描写封建大家庭新老几代的冲突,歌颂青年一代的追求和抗争;《寒夜》虽也写家庭内部的冲突,着力于对旧社会的批判。
虽都是悲剧,前者悲痛、悲愤,后者悲哀、悲良。
(2)从人物形象来看,前者富有英雄色彩,理想色彩,后者则是社会重压下的卑微小人物。
前者展示的是一种充实的人生,后者则展示的是灰色的人生。
(3)艺术氛围:前者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激情,后者笔调冷峻婉曲,气氛肃杀。
(4)艺术手法:前者是比较平面的直线式写法,反映现实直面揭露;后者注重比较立体的,曲折的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隐秘。
这一切,表明作家的艺术功力更臻于深厚完美,表明《寒夜》不愧是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创作水平和艺术风格的一部力作。
24、沈从文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边城》为例谈沈从文小说的理想人生):⑴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主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审视和剖析人生,抨击现代异化的人性,讴歌古朴美好的人性,由此而造成的文学图景就是湘西与都市的对立。
描写湘西人民的生活(爱情生活)是沈从文作品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包含着作家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关注与赞美欣赏,体现了作家的人道主义,寄托着作家对民族精神的思考和审美理想。
⑵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在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即现实的人生形式和理想的人生形式:展示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安命的生存状态和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创造出理想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⑶沈从文小说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爱情生活简单纯净,悲剧结局悲凉惆怅;人物勤劳和善、宽厚诚挚、重义轻利、乐观坚韧,充满人情美与人性美,男性外表雄强勇武,性格温和谦顺,女性外表温柔恬静,性格纯洁忠贞;环境风俗融洽和谐欢乐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⑷小说的艺术风格恬淡优美,无论写意点染皆细腻传神;结构连贯完整,衔接自如,行云流水;充溢着诗的意境和韵味;语言从容自然、古朴简约。
25、结合具体诗歌评析、论述戴望舒诗作的内容与艺术特色:内容上:早期和成熟期诗作写爱情苦闷和个人忧愁,表现忧郁感伤的情绪。
《我底记忆》、《断指》、《寻梦者》、《乐园鸟》等。
变异期诗作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在民族苦难中审视个人的不幸。
思想上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情。
格调明朗、雄健。
如《我用残损的手掌》表达了对破碎山河的切痛,对光明之地的向往和礼赞。
艺术上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但将法国象征派诗和中国诗歌传统相融合,将象征与浪漫抒情相结合形成新诗史上具有"古典美"意义的现代诗。
如《雨巷》。
诗体形式上最早的诗篇受新月格律诗派影响,注重音乐性,句式大体整齐,押韵且韵位固定,如《雨巷》是他的格律诗的代表作,诗中ang韵的词反复出现,且句中有韵,音乐性极强。
后向以散文美为特征的自由体诗形式转化,以情绪的节奏代替了字句的节奏,诗风转向"厚朴"。
26、分析周朴园的形象:30年代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他的性格特征,专制、冷酷、自私、虚伪,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以及感情问题暴露了他虚伪的本质,考察了他的历史,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集中展示了现实中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
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26、分析蘩漪的形象:《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
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
(1)矛盾而复杂的性格特点。
她既是要求个性解放,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具有"雷雨"般性格的资产阶级女性,又有自私、阴暗、乖戾的一面。
既是剧中的受害者,也是悲剧的导演者。
(2)蘩漪"雷雨"般性格在剧中通过复杂剧烈的矛盾冲突表现出来的。
另外,她与四凤、鲁贵等人的矛盾关系,则表现了她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3)形象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认清了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的罪恶;也说明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虽有反封建意义,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剧中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虽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
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
27、为什么说曹禺剧作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⑴曹禺1933年完成第一部话剧《雷雨》,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1935年发表《日出》,表现了都市社会的黑暗,1936年发表《原野》,艺术视野扩展到农村,1941年12月出版《北京人》,1942年12月改编《家》,这两部作品的主题与《雷雨》相同。
话剧在20年代只是出现,只有到了30年代的《雷雨》才达到成熟。
《雷雨》对中国现代话剧的独特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⑵首先是主题的深刻性与独特性:通过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关系矛盾的描写,表现了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家庭的腐朽丑恶。
揭示出资本家家庭的特征是封建性和虚伪性的结合,作家选取了家庭伦理道德的角度揭露和控诉。
⑶其次是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典型化。
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周朴园,最雷雨的性格的繁漪,矛盾懦弱的大少爷周萍等。
⑷第三是艺术手法的民族化、群众化,包括故事的传奇性、冲突场面的紧张性、结构的明了性、戏剧境界的抒情化诗意化、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含蓄化。
其它还有三一律、回溯式、封闭式、塑造人物形象较细腻等。
28、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杂文是鲁迅最早采用、终生运用的体式,在鲁迅的全部创作中占有最大的比重,是鲁迅一生的主要文化和文学业绩。
从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起到1936年逝世前未完篇的《因太炎先生想起的二三事》止,杂文创作贯穿了鲁迅文学活动的始终。
主要内容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文化批评、政治批评与文艺批评。
与前期杂文相比,后期杂文的思想更为锐利,文笔更为圆熟,内容更为丰富。
鲁迅杂文的文类特点:文体很杂,计有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文化评论、时事评论、杂感、随笔;题材很杂,其单篇虽都是独立的艺术作品,但从其整体与编年来看,则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1)鲁迅的杂文是诗化的政论,是政论化的诗,做到了绵密的逻辑和生动的形象的高度统一、思想家的卓识和文学家的才华的高度统一。
(2)从“贬锢弊”的立意出发,抓住本质勾勒社会相类型形象,塑造出否定性的类型形象体系。
(3)样式的多样化。
这是鲁迅自由的心灵、天马行空的笔法的体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4)精辟凝炼、曲折冷峭、幽默讽刺、炉火纯青的语言。
29、分析方鸿渐的形象:(1)《围城》是一部反映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生活及精神面貌的作品,方鸿渐是一个善良、软弱、嘴上机敏而内心怯懦无能、能够洞察环境又无力自拔的知识分子形象。
(2)方鸿渐出身于败落的绅士家庭。
受封建家庭的影响,他气量狭小、处处软弱、怯懦、妥协、脆弱。
(3)方鸿渐是一个灰色形象,他诚实、有正义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真诚的爱情。
(4)作品通过方鸿渐的经历及其爱情婚姻的悲剧,表现了特定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及其复杂心态,表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哲理性思考。
29、说明“围城”的意蕴:⑴长篇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1946年出现后震惊了读书界和著作界,它通过对方鸿渐学习工作、恋爱婚姻的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三个逐步深入的层面。
⑵在社会批判的层面上,勾画出抗战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和现实中的人群,尤其是知识分子人群。
⑶在文化批评的层面上,挖掘出造成腐朽黑暗社会和灰色知识分子的文化层面的因素。
⑷在作品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意义之所在的人本的、形而上的层面上,由主人公的荒诞处境和无意义的人生经历而生发、拓展到对人的基本存在困境和无意义、人的根性和人际间的基本关系等人生的根本问题进行的探询,表达了对人生的感伤和讽刺。
30、《围城》的讽刺艺术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犀利传神的心理讽刺。
作者善于将笔深入到人物灵魂的深处,捕捉人物心理的瞬间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情感变化,细腻多层次地展示人物复杂的情感。
(举例略) (2)客观描述与蕴涵深邃的哲理性议相结合。
客观描述的的同时,往往插入精辟的议论,表现作者对人生的透彻理解和认识。
(3)机智的讽刺风格。
讽刺语言充满了智慧,机智和幽默,与鲁迅的辛辣,老舍的温和、沙汀的苦涩迥然不同。
31、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⑴内容上主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生的风貌:通过都市发现、凡人传奇来关心现代社会里迷失的人性与金钱诱惑下冷漠的人情;描写女性生存困境与性格缺陷,剖析女性人格;描写男性的形体残缺、精神残障,剖析父权社会。
⑵艺术上,受《红楼梦》等传统小说与西方现代派的影响,做到了现代与传统(先锋与通俗、“雅”与“俗”、新与旧)的交融:流畅、典雅、精巧的叙事风格;丰富而深远的小说意象表达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对人性冷静痛苦的思考、对世界乃至整个苍凉人生的怀疑与否定;擅长心理刻划;富有色彩感的语言。
32、试析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⑴曹七巧是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
是一个生活在封建宗法家庭中,在金钱的异化作用下扭曲变态的复杂的人物形象,她自私、阴毒、刻薄、乖戾,具有倔强的个性和强大的破坏力。
她自己爱情上不幸福,也不允许儿女幸福,丧心病狂地破坏女儿的婚事,并害死两任儿媳,从受害者变成迫害狂。
⑵张爱玲小说的内容主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生的风貌,通过都市发现、凡人传奇来关心现代社会里迷失的人性与金钱诱惑下冷漠的人情,通过描写女性生存困境与性格缺陷来剖析女性人格,通过描写男性的形体残缺、精神残障来剖析父权社会。
曹七巧这一形象的“被虐—自虐—虐子”过程,体现了对封建宗法制度和黄金伽锁的深刻控诉,体现了旧中国的文化关系“被食—自食—食人”。
33、《金粉世家》体现的道德理想是什么?从哪个人物身上体现的?小说体现的道德理想是东方式的玉洁冰清的传统风范。
这种风范从冷清秋身上体现出来,她典雅清逸,才学出众,聪明善良,坚强忍耐,淡泊自甘,洁身自好。
虽然陷入金燕西的感情陷阱,进入金家后如置身牢狱,但她出污泥而不染。
虽然孤独无助,但最终乘大火焚毁自己闭门学佛的小楼之际勇敢离开了金家。
作者赋予冷清秋出众的才艺、诗情,细致刻画了她的操守、风范,对她表示了由衷地赞美,寄托了对东方式的玉洁冰清的传统风范的倾心,这种道德理想被摧残后引发了人们伤痛的感慨。
34、为什么说《啼笑因缘》是现代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1)《啼笑因缘》是一部糅合了社会内容、带上了武侠招数的言情小说。
囊括了通俗小说的所有套路,成为一个兼容并包的小说样式库。
(2)注重人物心理的细致分析和白描手法的运用。
(3)特别讲究结构布局(4)暗示和虚写的手法。
35、评析艾青诗作的意象特征(艾青诗作营造的"土地"与"太阳"两大中心意象群包括哪些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