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液体疗法分析
1:1液(1/2张) 2:3:1液(1/2张) 2:1液(2/3张)
20 70 200
4:3:2液(2/3张)
2:6:1液(1/3张) 1:4液(1/5张) 2:1等张含钠液
4
2 1 2
3
6 4
2
1
20
70 10
500
235 500 25
33
10
1
70
10
口服补液盐 Oral Rehydration Salt (ORS)
累积损失量:是由于腹泻呕吐丢失量,据此判断脱水程度
“二”定液体性质或种类
等渗:2 :3 :1溶液(1/2张) 低渗:4 :3 :2溶液(2/3张) 高渗:2 :6 :1溶液(1/3张)
累积损失量 脱水性质
继续损失量
。
丢什么 补什么
腹泻 1/3-1/2张
生理需要量 生理需要 1/3-1/5张溶液 临床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二个步骤:
三个确定:
四句话:
补液 顺序
时间 1-2h
脱水 性质 循环 衰竭 低渗 等渗 高渗
比例 2:1
轻度 ml/kg
中度 ml/kg 20
重度 ml/kg 20
速度 ml/kg.h 20
累积 损失量
812h
4:3:2
3:2:1 6:2:1 50 50-80 80-100
8-10
2-2.5滴/ kg.min
张力计算: 2︰3 ︰1溶液 张力=(2+1)/(2+3+1)=3/6=1/2 4︰3 ︰2溶液 张力=(4+2)/(4+3+2)=6/9=2/3
溶液成分之比 混合溶液 名称(张力) 生理 盐水 1 2 2 5%GS或 10GS 1 3 1 1 1.4%SB 生理盐水
简便配制 5%GS或 10GS 500 130 100 10 5%SB
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抽
搐补钙、营养不良补镁 ”。
3、严格掌握输液速度: 明确每小时 的输入量,计算出每分钟输液滴数并 随时检查,防止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 太小患儿可用输液泵。
4、密切观察病情: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若出现烦躁不安、脉率增快、呼
吸加速等,应警惕是否有输液过多或输液速度太快,发生 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 液体疗法
•
体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体液平衡是维护生命的
重要条件。 • 体液平衡包括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度和渗透压的正常。 • 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肺、肾等器官的正常调节功 能不断调节,使体液中水、电解质等各项指标维持动态的生 理平衡。 • 而小儿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各系统、器官处于发育阶段 ,功能不成熟,易受疾病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体液平衡 紊乱。
WHO推荐 口服补液盐的配方 成分 含量 (克) NaCl 0.35 NaHCO3 0.25 KCl 0.15 Glucose 2 Water 100ml 此配方为 2/3 张, 含钾浓度为 0.15%.
儿童可稀释
ORS特性
优点: 渗透压接近血浆 Na+ 、K+ 、Cl-的含量浓度可纠正丢失的量
纠正酸中毒
– –
轻、中度酸中毒无需另行处理
重度酸中毒可用1.4%碳酸氢钠扩容,也可根据 临床症状和血气测定结果,另给碱性液纠正
纠正低血钾
– – – – – –
见尿补钾,或就诊前6小时曾排过尿
禁忌:静脉直推!以免高血钾引起心脏骤停 补钾总量:不能过多,每日为200-300mg/kg 补钾浓度:0.15~0.3%(<0.3% ) 补钾速度不能过快:静滴不能少于6~8小时 补钾时间: 4~6天
变化的是间质液 血浆及细胞内液保持相对恒定
(二)体液电解质组成的特点(与成人相似)
细胞外液:Na+ 、Clˉ、HCO3ˉ组成 Na+ 占阳离子总量90%。 细胞内液:K+ 、Mg2+ 、HPO42ˉ,蛋白质 K+大部分处离解状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新 生 儿: K+、Clˉ、HPO42ˉ及乳酸偏高, Na+ 、Ca2+、HCO3-偏低,余同 成人。
(三)水需求量大,易出现脱水
1、年龄越小, 需水量相对越多。 人体每日需水量与热量消耗成正比。 小儿正处生长旺盛期,需热量多,对 水的需要量相对多。
小儿每日水的需要量
年龄 需水量(ml/kg.d)
<1岁
1 ~ 3岁
120-160
100-140
4 ~ 9岁
10 ~ 14岁
70-110
50-90
2、水的交换率显著高于成人 婴儿水的交换率为成 人的3-4倍。每日体内外水交换量相当于细胞外液的 1/2,而成人仅为1/7。婴儿对缺水的耐受力差,若不 能及时满足小儿机体对水的需求,易出现脱水。
♠
氯化钾溶液:制剂10%KCl,静滴时稀释成0.2%~0.3%。不
可直接静推。
♠
3、混合溶液
液体疗法常用液体
液 体 等 渗 5% 0.9% 1.4% 高 渗 10% 3% , 10% 5% 10% 用 途 补充水分和热量 补充Na+ 纠正酸中毒 补充K+
葡萄糖 氯化钠 碳酸氢钠 氯化钾
几种常用混合溶液的组成及临床运用
肾小球滤过率低,水排泄慢,如水入量过多过快,易引起
水肿和低Na+血症。
每日排出的水量包括:
①不显性失水;
②汗液的排出;
③大便中的水分; ④尿液。 并与成熟程度、呼吸频率、体温(体温每升高 1℃,则多0.5ml/Kg.h)、湿度变化和特殊治 疗(如光疗15-20ml/Kg.d)有关;
二、液体疗法
液体疗法是通过补充不同种类的液体 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 方法 途径:
继续 损失量
1216h
3:2:1 6:2:1
4-5 10-40 10-40 10-40
生理 需要量 补液 总量 24h
4:1
60-80 90120
60-80 120150
60-80 150180
1-1.25 滴/ kg.min
(三)几种特殊情况的液体疗法
营养不良伴腹泻
多为低渗性脱水,补2/3张液;因皮下脂肪少, 脱水程度易被高估,补液总量应减少1/3;补液 速度慢,一般每小时3-5ml/kg;大多有低血钾 、低血钙,应尽早补足。
纠正低血钙和低血镁
–
用于大量输液后引起的稀释性低血钙和低血镁,尤其 是营养不良、佝偻病及腹泻较重患儿
–
出现抽搐:10%葡萄糖酸钙5~10ml+葡萄糖液10~ 20ml,静脉缓注,不少于10min
–
补钙无效:25%硫酸镁0.2ml,深部肌肉注射,每日1~
2 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第二天以后的补液:
②观察脱水情况:还是通过一弹、二陷、三少来观察,
补液后尿量
3~4 h增加,皮肤弹性12h内恢复。
③观察酸中毒表现:一般 6 ~12h 内酸中毒可以
纠正,注意患儿面色、呼吸、精神、纠酸后注意
低血Ca++出现惊厥。
腹泻病 10-40ml/kg/d
生理需要量
基础代谢
60-80ml/kg/d
第一天补液
补液总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
累积损失量 轻度脱水 中度脱水 重度脱水 50 50~100 100~120 继续损失量 生理维持液 10~40 10~40 10~40 60~80 60~80 60~80 总量(ml) 90~120 120~150 150~180
“三”定补液速度和步骤
一步:补充累积损失量 8-12小时内,8-10ml/kg/h 轻中度脱水 分二步 二步:维持补液(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12-16小时内,5ml/kg/h (脱水程度)
。
重度脱水 分三步
一步:扩容阶段 2:1等张含钠液 或1.4%碳酸钠液20ml/kg (总量<300ml),30-60分钟 内滴完 二步:补充累积损失量 应减去扩容量,余同上 三步:维持补液 同上
一、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一)人体体液分布
细胞内液 人的体液 细胞外液 间质液 血浆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年龄
足月新生儿 1岁 2~14岁 成人
总量
78 70 65 55~60
细胞外液
血浆 6 5 5 5 间质液 37 25 20 10~15
细胞内液
35 40 40 40~45
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
静脉补液
适用于严重呕吐、腹泻,伴中、重度脱水 的患儿。包括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三见(见尿补钾、见惊补钙、见酸补碱)。 三观察: 尿 量 (3~4小时增多) 酸中毒(6~12小时纠正) 皮肤弹性(12小时恢复)
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
口味易被小儿接受
枸橼酸钠纠正代酸 2%葡萄糖促进Na+及水最大限度的吸收
ORS特性
缺点:
液体张力较高(2/3张) 不能作为维持液补充 对新生儿和婴幼儿而言,Na+的浓度较高 (宜适当稀释)
口服补液
适应于腹泻时脱水的预防以及轻中度脱水无明显 呕吐、腹胀者 补液量 轻度脱水50-80ml/kg,中度80-100ml/kg, 于8-12h内补足累积损失量。无脱水者,可将 ORS溶液加等量水稀释,每天50-100ml/kg,少 量多次喂服,以防脱水。 补液方法 年长儿可用杯子少量多次直接饮用,2 岁以下小儿每1-2min喂5ml,有呕吐时,可暂停 10min慢慢喂服,每2-3min喂5ml。